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七五、梵音洞

聖嚴法師

七五、梵音洞

早餐之後,乘坐小型巴士,出發前往位於島東的青鼓山盡頭處的梵音洞。在此寺的門前,首先看到一塊清代留下的禁令碑,刻著「禁止捨身燃指」六個大字,兩旁尚有小字:「觀音慈悲現身說法,是為救苦救難,豈肯要人捨身燃指。今皈依佛教者,信心修眾善行,自然圓滿,若捨身燃指,有污禪林,反有罪過。為此立碑示諭,倘有愚媼村氓,敢於潮音洞捨身燃指者,住持僧即禁阻,如有故犯,定行緝究。」此為明朝地方官總鎮都督李分、寧紹參將陳九思所立的禁令碑。本在潮音洞前,不肯去觀音院的照壁處。

據說過去有不少鄉愚在此跳下懸崖自殺,或燃指供佛,而稱為捨身的大修行,結果政府的官吏明令禁止。

捨身燃指的依據是出於《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梵網經》輕戒第十六、《高僧傳.遺身篇》。不過這都不是初發心的凡夫所當為。

《法華經.普門品》中說「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梵音洞即因以為名。

我問接待我的梵音洞當家門祥法師:「現在還有人在此自殺嗎?」他說他才來此兩年多,沒有見到過。

現在梵音洞上,飛跨有一座天然石橋,上有小佛閣,原來是退居和尚靜修處,現在供的是觀世音菩薩。站在閣中,前可望海,後可觀洞;洞內岩石,在陽光及海潮的影響下,常常反映出許多幻象,有許多信眾,在此見到觀音聖像的顯現。這次在我們的團員中,也有人從照相中顯出觀音菩薩的光影形像。不過,有心想看的人往往又看不到了,香港大嶼山的某法師來了五次,均未見到。

梵音洞面臨海潮,深入峭壁約五十餘米,洞高六十餘米。危峻的峭壁相對,有如一道門戶,站在石橋的佛閣內,傾聽腳下波動的海潮聲,有警世脫俗的效果;所以取《法華經.普門品》中所說「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的經句,而命名為「梵音洞」。

現在的建築是一九八五年的新構。參觀之後,由當家師引至洞頂後上方的本院客堂用茶;這是一個四合院的精舍,現住僧人六位,環境相當清靜,不過當我們一時之間擁進了三百多人的團體,以及當地的香客和遊客,就顯得十分擁擠,而轉不過身來了。

門祥監院告訴我說,在梵音洞見得到觀世音菩薩顯聖,不在於信心的有無,但在於善根是否發起了。許多人虔誠禮拜,渴求一見,就是什麼也見不到。有的人並不信佛,卻又見到了。例如數年前有一位跟著朋友來山遊玩的基督徒,在梵音洞看到了觀音菩薩顯現,用照相機拍攝下來,沖洗之後,仔細地端詳,也能明晰地看到一尊栩栩如生的觀世音菩薩聖像,因此那位基督徒,變成了佛教徒。

根據煮雲法師的《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第二節所說,好多人到梵音洞看過去生及未來生,又說:「梵音洞中,化現聖像,隨人所見不同。」另說:「過去山誌記載,菩薩是在潮音洞現身的,不知在什麼時候改為梵音洞了。」其實在其《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中介紹,普陀山的任何一處幾乎都可能有菩薩的靈異顯現。

普陀山之所以成為東南佛教信仰的重鎮,跟靈異的發生和傳說,有極大的關係。雖然佛法的根本精神是如《金剛經》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實相者,則是非相」,但在與民間需要的信仰層面相接合時,類似的靈異感覺,也是有其必要的。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七四、普陀山的出典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七六、普濟寺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