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四一九九六法鼓山大陸佛教聖蹟巡禮團開示——內心世界篇
為眾生而建法鼓山
祖師們開創寺院的悲願,是為了攝眾、化眾、安眾。
所謂化眾就是感化、感動眾生;攝眾是要使眾生的心有所歸依,而不會徬徨無依;安眾就是使已進入佛法之門的人、希望按部就班修行的人,有安定、安住的場所,有修行辦道的道場,因此才要建大叢林,絕對不是好大喜功,不是為了個人虛張聲勢,更不是和尚自己本身的需求,
以我個人而言,睡覺的地方很小,用的東西非常簡單、樸實,我建設法鼓山是為什麼?是因為許多人需要佛法,所以才建的呀!
人中獅子 龍象自期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的老法師們也稱呼我們「法師」,當時我也覺得很奇怪。但是老法師告訴我們,龍小的時候像蛇,象小的時候像狗,鳳凰小的時候像麻雀或雞,可是龍子將來可以成為龍王,象子將來可以成為象王,鳳凰子將來可以成為大鳳凰。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大的鼓勵。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自己,雖然才剛出家,剛剛在學習,不像是龍象,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各方面都還不具足;然而只要能建立起佛法的正知正見,深入經藏,解行並重,很快就能弘化一方,做人天師範、佛門龍象。
為推動佛法而募款
我們推動法鼓山的理念,必須朝三方面成長:人數第一,品質第二,募款第三。雖然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但是錢少一點沒關係,人才、品質一定要有。
人品若不提昇,有了錢容易出問題,會拿這些錢去做壞事、造惡業。如果人品成長,就會拿錢去做利益眾生、弘法利生的事業,而不是用在消耗、浪費。
雖然這麼說,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募款能成長,因為沒有錢很難推動佛法,例如對外講經活動、印刷種種文宣與書籍、辦教育、辦訓練都需要錢。
不過你們不要說:「師父好可憐喔!我要替師父去募款。」這些錢並不是我要的,我不要錢,我用不著錢,也不是法鼓山要錢;而是眾生需要佛法,人間需要淨土,所以我們才要募款來推動佛法,弘揚佛法。
以凡夫身修菩薩行
諸位菩薩到天台山,一定要體驗智者大師的內心世界,這位影響後世極大的一位大師,本質上只是一位凡夫;但是他和我們不一樣,他信心堅固、智慧無量。
尤其難得的是,智者大師曾說過,如果他不化眾、不領眾,他可以修得更好些;由於領眾的關係,他只得五品位,沒有得到六根清淨位。所謂五品位,就是普通凡夫進入信心不退轉的層次。可是如果智者大師只顧修行,不化導眾生,我們就沒有辦法親近到他所弘傳的佛法。
近代高僧太虛大師說,他是「以凡夫身修菩薩行」。我也是這樣,我從來沒有想到這一生要修成佛、成為聖人,我只是以凡夫身來發菩提心、修菩薩行。這一點,請諸位菩薩用心體會。
所謂人間淨土就是淨化凡夫的身心,以人來修淨土,在人間建立淨土。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附錄三一九九六法鼓山大陸佛教聖蹟巡禮團開示——發願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