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記者訪問.講《華嚴經》
五月一日,星期四。
今天上午,丘成瑤居士替我安排了三家的媒體訪問,那是《明報》、《大公報》、《新報》的記者。以往我去香港時,都是由丁珮居士發消息,因此,來採訪的都是各報娛樂版的記者,把我和幾位明星弟子機場迎接的合影照片,一起刊出在影劇版上,好像我也變成了演藝界人員;不過那也很好,接引了好多位影藝人員來皈依三寶。這一次來的記者,則是屬於宗教和文教版,例如《明報》的勞寶霞小姐,就是宗教哲學版的記者;《大公報》的齊齊小姐,是校園版的記者;《新報》的余寶茵小姐,是佛教專欄的記者。其中只有余小姐是佛教徒,其他兩位都是基督徒。他們的報導都非常客觀中肯,尤其是《大公報》,一連三天,以三個主題介紹我在中文大學的專題演講「佛教對後現代社會的回應」,以及我的生平和思想,是有相當深度的報導文章。
當天晚上,到伊利沙伯體育館講出晉譯《華嚴經.淨行品》。《華嚴經》前後共有三種譯本:1.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六十卷,2.唐朝實叉難陀譯八十卷,3.唐朝般若譯四十卷。一般中國人都講誦八十卷本,我覺得被稱為舊譯的六十卷本也很好,六十卷本及八十卷本,均有〈淨行品〉,內容相同而用詞略有出入,唯四十卷本僅是全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一品的內容,故沒有〈淨行品〉。我選講六十卷本,別無用意,只是覺得不錯。此品的請法主角是智首菩薩,他請文殊師利菩薩開示:做為一個菩薩,如何能夠使得身口意三業清淨,自利利他,成就佛道。因此,文殊菩薩介紹了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法門:做為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當發一百四十願,修行戒定慧三學等。此品對一個初發心的菩薩,乃至於一位資深的菩薩,都很重要。
當我初讀《華嚴經》時,就覺得〈淨行品〉及四十卷本的第四十卷〈普賢行願品〉,最使我感動。我們唱的三皈依偈,以及在我做小沙彌時所讀《毘尼日用》的諸偈,便是出於《華嚴經.淨行品》;《禪門日誦》的懺悔文末段共十六偈,中有十二偈是取自〈普賢行願品〉。該品講的人很多,因此,我於去(一九九六)年在農禪寺,選講了〈普賢菩薩行願讚〉,這次則特別選了〈淨行品〉。
《華嚴經》是部大經,要全部講完,很不容易,能夠抽講這兩品,是我老早的心願。可惜這次我雖然講了三個晚上,僅把〈淨行品〉的長行(散文)部分講了一半,所以已約定明(一九九八)年此時再去香港,把它講完。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0 空花水月|四、第八次香港弘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