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0 空花水月|一一、宗教對談會

聖嚴法師

一一、宗教對談會

這次與會聽講的人員,一律要買票對號入座,共計一千二百五十個位子,那是主辦單位巧思的設計,以配合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代常隨弟子的人數,處處經中,開頭都有「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的經句描述。

這次的聽眾之中,除了華人裡有不少是佛教徒之外,其餘的多半是菲律賓的本地人士,而且有好幾百位是穿著天主教聖袍的神父、修士和修女;也可以說,我是進了一個天主教徒占多數的演講會場。

這種以天主教徒為多數的會場經驗,在國內外已有好多次,就在今(一九九七)年四月九日,我還曾應邀至臺北的輔仁大學利瑪竇樓會議廳,出席了與該校神學院的教授王敬弘神父、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李豐楙博士共同座談的「靈驗事蹟之探討」座談會,聽眾是以天主教的人士為主。而此次馬尼拉的盛會,則是由佛教團體菲律賓佛學社主辦,天主教會協辦,由我擔任主講。參加簡短發言的,有如下的四位:

(一)樞機主教弗南度.開普羅。

(二)菲律賓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傑姆.里卡各(Prof. Jaime Licauco)。

(三)泰國的太空工程博士艾雅翁.強賽。

(四)菲律賓神智學會負責人維盛特.豪欽(Mr. Vicente Hao Chin)。

共同坐在演講台上的,尚有瑞今長老、廣範法師、果谷師、鄭振煌教授、楊聯洛居士以及司儀等十二人。

宗教對談大會中,應邀貴賓由左至右為:廣範法師、樞機主教弗南度.開普羅、瑞今長老、聖嚴法師、鄭振煌教授、果谷師、艾雅翁.強賽博士、維盛特.豪欽先生。

這場宗教對談會的最初構想,是由我們中華佛學研究所的研究員鄭振煌教授,向菲律賓佛學社提出,並鼓勵他們主辦,邀請該國的樞機主教、天主教徒的著名心理學家,加上一位代表上座部佛教的人,並以科學角度發言的太空工程學博士,做一場均衡的宗教對談,主題則是圍繞在「內心的覺悟」。後來不知是什麼原因,改變了他們的想法,由我擔任主題演講,而讓那幾位參與對談的人士,根據我所講的主題觀點,提出他們的看法和想法。

原先分配給我的時間是四十分鐘,其他的每一位是十分鐘,然後允許台下的聽眾提出問題,指名讓台上的人回答。然而,我是用華語演講,再加上果谷師的英語翻譯,如果只用四十分鐘,是沒有辦法講完主題,因此我用了一個小時,以「自性覺悟」(Inner
Awareness & Enlightenment)為題目,而且標明是「歷史性的宗教對話」(historic
dialogue)。其實,我所講的內容,是在許多場合都已講過的老生常談,一共分為三點:

(一)佛教的修行觀念和修行方法,就是達成智慧心和慈悲心的開發;同時,我也相信任何一個宗教,在這方面,都會有它共通性的認知。

(二)用禪修來開發智慧心和慈悲心,應該有三個層次:1.集中心,2.統一心,3.無心。我們用止和觀的方法,使得散亂的妄念心,成為集中的、平衡的、和諧的心;進一步達成身心統一的經驗、內外統一的經驗、前念和後念統一的經驗。

(三)若要完成無心就要用佛教所說的,放下自我中心,拋開分別執著的心理現象,此時,不僅僅是放下集中心所體驗到的個人的小我,也要放下統一心所體驗到的大我,這就是無我的智慧心和無私的慈悲心的顯現,也就是明心見性的開悟境界。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0 空花水月|一○、我與天主教的高層往來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0 空花水月|一二、自性覺悟的回應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