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0 空花水月|五三、結夏安居

聖嚴法師

五三、結夏安居

在出家生活體驗營結束之後,法鼓山體系下的出家眾,都集中到法鼓山上,進入了三個星期的「結夏安居營」。這也是我們法鼓山體系下首創的一次新活動,主要是讓我們的出家眾能夠凝聚道心、培養共識,也讓分派在各分支道場服務的常住眾,回到山上分享成長的經驗。

在佛陀時代,結夏安居是從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六日止的雨季期間,印度的道路泥濘不堪,並且蟲蟻太多,僧眾不便出外行腳托缽,所以各自找一個地方安住下來,每半個月聚會誦戒一次,三個月終了,便是僧自恣日。

我也曾經寫過一篇短文,討論結夏安居的問題。到了近代中國,佛教界多半沒有遵行這樣的制度,因為生活方式、氣候環境與佛陀時代的印度不同,若干講究持戒的道場,還是遵行這樣的制度。就拿臺灣來說,雖有幾所道場每年結夏安居,但並不普遍,法鼓山也是初次試辦。

我在法鼓山結夏安居的三個星期之中,主要是對八十多位常住眾,講解《梵網菩薩戒本》。自古以來,註解《梵網菩薩戒本》的人,都是高僧大德,例如天台智者大師的《菩薩戒經義疏》、新羅太賢的《梵網經古跡記》、新羅元曉的《私記》、新羅義寂的《菩薩戒本疏》,一直到明末智旭的《梵網經合註》《梵網經玄義》,寂光的《梵網經直解》

我這次講解十重四十八輕的梵網菩薩戒,並沒有用學術的立場去參考這些古大德們的看法,我是貼切著現代人的出家生活所重視的威儀、重點,以及做為一個處身於現代生活中的初發心菩薩,應該如何表現出菩薩道的精神;特別是出家菩薩,在今天的社會中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和形象,才算是正確的。我沒有做復古的工作,而是強調古為今用、今不離古、溫故知新、新出於古的原則。所以在講完戒本之後,使得常住大眾對於出家菩薩的身分和責任,有了更深一層的體驗和認識。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0 空花水月|五二、出家生活體驗營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0 空花水月|五四、悅眾大會.二十一世紀飲食大觀園遊會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