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週末的禪修特別講座
勞瑞在車子上,也為我介紹了他們這個團體的簡史,以及人事組織和運作狀況:在二十多年前,有一班熱心於上座部內觀禪法的人士,也就是現在這批美國籍的傳承內觀禪法第一代的老師們,共同買下了巴瑞地方一個天主教建築物,僅僅花了十四萬美元。直到現在為止,經常舉辦定期的禪修活動,有十五位老師及助理老師輪流擔任禪修指導,也請了一位經理負責。那十五位老師不管行政,他們各有自己的小型禪修中心,像勞瑞在劍橋的那一間就是。到了六年前,他們在禪修中心的附近又發展出一個佛教研究中心,專門提供大小乘佛教各式各樣的講座。我這一次就是接受這個研究中心的邀請,為他們主持了一個週末的禪修特別講座,題目是「禪佛教的理論與修行」(Chan
Buddhism: Theory & Practice),是從十五日的晚上開始,到十七日的下午三點結束。
當我們到達之時,已近下午一點,那兒早已為我們準備好了午餐,陪我們一同進餐的有那兒的主管也就是經理,和另外一位在哈佛大學教南傳阿毘達磨的博士。那位經理,也是位擁有博士學位的修行人。在餐後,果谷師感覺有一點壓力,因為發現那兒的成員都有這麼高的學歷,而且對佛法的研究各有專長,面對這一群人,開個講座,一方面覺得滿光榮的,另一方面也感到滿吃力的。尤其果谷不知道我要講什麼?用什麼方式來帶領這兩天多的課程?究竟給他們一些什麼?怎麼講才能讓他們滿意?所以他不止一次提醒我。被他這麼一來,我也真覺得頭腦空空的,不知道要給他們上什麼課了。尤其這一次我選的教材是《六祖壇經》的〈定慧品〉,而他們的希望是要我傳授默照禪的修行法門。
要把這兩個項目合起來講,我是從來沒有做過的,難怪讓果谷有些吃緊。我只有安慰他:「船到橋頭自然直,等到上課時再說吧!」因此,我順便在餐桌上請教了這幾位博士的意見。他們說,希望我講的內容,就是中國的禪,而著重在默照的修持,至於如何進行,不妨在每次講課之前,有短暫的打坐時間。並且在每堂課講完之前,也要留若干時間讓學生發問,以雙向互動的方式進行,會讓學生感到生動活潑而有趣一些。這樣的建議,對我非常有用。
至於我將如何進行這個週末的禪修課程?其實,不用擔心,只要有心就行。因為任何一項學問和修持的法門,如果已經熟練通達之後,就像一般人所說的,條條大路通羅馬;任何一個主題都能跟另外一個主題結合融貫,而且可以層次分明,條理清晰,一氣呵成,所以我並不著慌。特別是對於禪修的理論、觀念和方法,我已有數十年經驗,大小融會、左右貫通,隨手拈來都可以自然成為一個完整的主題。
我們被安排在剛剛興建落成才幾個月的兩幢被稱為茅蓬(cottage)的建築物裡。其中那是一座木構的現代化平房,大約十多坪大小,包括浴廁、廚台、起居室和床位,是為招待客座講師以及貴賓暫住之處,或者也租給禪修的學生們住宿之用。在那個房間裡,有一份規則說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嚴持清淨五戒,不得使用電視、收音機,不得高聲喧嘩等等,目的就是要保持一個禪修道場的清淨、精進和寧靜。
這個研究中心,是在一片森林裡面,原來是一座農莊,現在除了房子和草木,並沒有農作物。大概是雨量豐沛,又是春天的季節,草木扶疏,昆蟲的繁殖也很熱鬧。那兒的蚊子,大而又多,叮上了人就是趕牠也不鬆口,一直要到吸飽為止,除非是被人打死,好在所有的建築物都裝上了紗窗,還是難免有幾隻蚊子,在開門關門之時闖了進來,我也只好給牠們布施布施了。
那兒也有一座新建的禪堂,是一幢二層樓的建築物。上層做為禪堂兼講堂之用,下層是兩排單人的房間,供給參加課程的學生住宿之用。設備有點像一般的汽車旅館,所以他們的收費也不便宜。像這次的週末講座,每人一百二十美元,包括食、宿和學費,美國人似乎也捨得花錢,他們的課程都很叫座,所以經營得有聲有色。
當天晚上就進入講座的課程,是以「禪佛教的發展」為主題。從印度釋迦世尊時代,經過摩訶迦葉的接受佛陀付法,以及阿難尊者的自證自悟,然後由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傳到中國,再到六祖惠能集其大成。到了宋朝,禪宗發展為五家七宗,而最後只剩下了臨濟、曹洞兩派。我從佛教的思想史,以及中國佛教的沿革發展,所謂大乘八宗,會合到最後只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禪宗,成為中國佛教幾乎是一宗獨大的局面;也可以說,唯有禪宗是最具有中國文化精神的一個宗派,也唯有禪宗能夠結合、消融大乘各宗的精華,而立於常盛不衰的地位。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1 兩千年行腳|一五、如何在西方世界弘揚佛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