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禪修道場
我聽完故事,車子就進入了舊皇宮的一個側門。我們借來禪修的,是一幢二層樓三合院大建築物。據說原來是彼得大帝警衛隊的營房,雖然是磚砌的,卻非常地寬大牢固,設備則很簡陋。我們一共二十四人,都住在二樓上的單人房和雙人房。房間裡除了木床、木桌、木椅各一件之外,便是兩條氈子、一床被單、一個枕頭,此外什麼都沒有了。文明世界的電視、電話當然沒有,也不供應開水,浴室、廁所都是公用的,這倒讓我回憶起住到歐洲修道院的經驗。
看起來這種房間除了提供睡覺之外,不做任何用途,白天也不應該留在裡面。做為禪修道場來講,倒是非常適合,躲在房內沒有趣味,就逼著他們往禪堂內打坐去了。
禪堂是借用樓下的一間客廳,還算寬敞和明朗,只是偌大的一個房間雖然有兩扇大窗,卻是密閉著的,只留有一小塊約二英呎見方的玻璃窗可以透風。整天都在這樣空氣混濁的房間裡打坐,會使得大家容易昏昏入睡,甚至曾經有兩個女孩子因而暈倒。只好把唯一的出入門戶打開,雖然因此而可以聽到其他住客講話聲的干擾,也只好忍受了。
我在前面已經講過,這座舊皇宮的度假中心,範圍相當廣,建築物也相當多,有的是在森林中,有的是在空曠的草原中,這座二層樓的建築物,四周及其庭院,沒有一棵樹木,但也不覺得荒涼,因為是被墨綠色的草原所包圍。在那邊服務的人員,都是退休以後再就業的婦女,她們的待遇很低,工作量不少,服務態度尚好,有一位老太太在廚房中工作,她要照顧幾十人的飲食,另外一位老太太則處理所有房間的清潔工作,管理部門好像也只有一人在辦公室內。
這幢大樓大概只有五、六人在照顧,這些服務人員晚上不住在裡面,而是早出晚歸。雖然和我們語言不通,跟她們接觸時卻非常親切,特別是張光斗菩薩,為了替我煮羅漢菜,經常在廚房內跟那位老太太打交道,很受歡迎,臨走時還依依不捨;果元師也常常為我到廚房去要開水而麻煩她,也沒有讓她覺得討厭。聽說我們的費用,連吃帶住並不是很貴,而那裡的生意看起來相當清淡,除了我們,並沒有幾位客人。也許這是一個度假中心,而在俄國已進入深秋,快要入冬,所以這樣一個原來是皇宮的地方,生意不會很好。

作者在舊皇宮的要塞城堡前
我們也利用幾個空檔的時間,去參觀了森林內幾幢屬於紀念性的建築。就在這幢二層樓三合院的右側一百公尺處,有一幢建築物,叫作中國紀念館,它使我相當好奇,究竟是在紀念中國的什麼?從外型上看不出有什麼中國文化的特色,倒是在建築物的四周前後,陳列著十多座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石雕像仿製品。因為我們沒有時間買票入內參觀這座博物館,只從說明書上看到,它是彼得大帝的女兒做女皇帝時,非常喜歡中國的瓷器等藝術品,就從東方蒐集了不少而藏在這裡,所以稱為中國紀念館。
在這後方約一千公尺處,有一幢獨立的建築物,是圓頂型的磚造宮殿。由於年久失修,大門深鎖,雖然四周搭起了維修工程用的鷹架,也好像停工很久,聽說是由於經費沒有來源。就在這座小宮殿的左側大約五百公尺處,才真正是彼得大帝時代的寢宮,而且是背對波羅的海居高臨下二層樓的一座要塞城堡。由正面看,城堡的形勢就像是兩手環抱的一排樓房,皇帝的辦公室居中,臨面則是一片大廣場,現在是一座修建整齊,照顧得還算整齊的公園。正中是一條人工的河流,水勢流向皇宮,看起來,當時的彼得大帝,好像也懂得風水,它有明朗、穩定、活潑、安全的感覺,應該不會衰敗才對。
然而,六十年風水輪流轉,彼得大帝的王朝不但沒落,而且已經消失,而這幢古堡失修已久,似乎已經廢止不用,不僅每個門窗緊閉,門上的鎖也生鏽了。當年彼得大帝威風凜凜,所走過的古堡台階,已經破落損毀,沿階兩側的欄杆也已斑剝不堪,好像記錄著那個已進入歷史的古王朝不再重返;它也告訴著我們:世事無常,有成必有敗,有起必有落。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1 兩千年行腳|二六、前往舊皇宮的度假中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