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禪修的最後一天
八月三十一日,星期一。
九點和十點之間,我向他們簡單介紹公案、話頭禪的使用方法,由於時間不夠,僅供參考並不鼓勵他們在這一次的禪修期間運用。
到了八月三十一日,也就是禪修的第五天。早上我們在戶外先做晨操,然後開示,話頭禪要發四種大心:大信心、大願心、大奮心、大疑情。默照禪也要發四種大心:大信心、大願心、大悲心、大精進心。同時強調不論用哪種方法,必須強調:現在觀和初發心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禪修者應當隨時隨地把握現在這一念的正念分明,同時要時時提醒自己:每一個念頭,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這樣的話才不會被妄想拖著走,也不會產生厭倦心,那就時時都在用功,念念都在進步了。
第五天上午十點至十一點,繼續講公案話頭禪的修法,有三個層次:念話頭、問話頭、參話頭。同時舉出三個參話頭的常用句:1.如何參無字公案?2.參問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3.拖著死屍走的是誰?同時介紹臨濟禪師的「喝」,德山禪師的「棒」,從古以來,所謂「禪的機鋒」是什麼?
他們對於因緣有和自性空的意境,還是弄不清楚。因此,我又把因緣的意思,從根本佛教的《阿含經》所說「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解釋了一下。前因與後果,在時間中是有先後的,在空間中是有移動的,時空的相接相加,就叫作因緣。從因到果之間,必定有其他的因素參與,那就叫作緣。任何一樣現象的發生和消失,都有它的因素增減變化而造成,所以叫作因緣。但是,因緣造成任何現象的結果,又會由於另外的因緣參與,而使得這種狀況發生變化再變化。有的是質變,有的是量變,有的是質量俱變了。任何一法,其中都沒有永恆不變的個性,所以稱為無自性的空。
禪宗所講的開悟見性,就是對於一切現象離開了我,及我所有的執著,那就是無我的智慧現前,就能見到一切法,因緣有而自性空的真理。如果沒有開悟,也可以經常訓練自己,接受這種觀點,也可以成為開啟智慧的契機,也能減少許多的煩惱。如果用禪修的方法,從集中心到統一心,然後把統一心放下之時,自性空的體驗馬上出現,這也就是我們需要用禪修的方法,來訓練我們的主要原因。
因為他們難得聽到正知正見的佛法,下午二點,又給他們開示了比較系統性的佛法。第一是《阿含經》的因緣觀,第二是《中觀論》的因緣觀,第三是《成唯識論》的因緣觀,第四是「如來藏」的因緣觀,第五是禪宗的明本性、見佛性,第六是《華嚴經》的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因果同時觀。雖然每一種觀點都只是點到為止,對他們來講,應該相當有用。最後則介紹了禪修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生理反應現象是哪些。

作者與俄羅斯禪眾合影留念
四點至五點,舉行感恩禮拜以及三皈五戒儀式,最後發願迴向。晚餐之後,六點至七點三十分,舉行心得分享,每一個人都覺得收穫很多,非常地感謝。在這個時候,我才有機會問他們每一個人的工作環境,以及職業的狀況,發現他們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而且也都有中等以上的收入;他們是教師、藝術家、服裝設計師、電腦軟體程式設計師、銀行員、武術學校教師、大學生、經理,還有一位是俄國國家代表隊的跳高選手。
其中有一位中學的老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到達聖彼得堡參加禪修,他也在教武術,同時也是印度新興宗教奧修派的禪坐教師,有過一連二十八天禪修經驗的就是他。另外一位是遺傳學的科學家,他開了兩天一夜的車子,特別從莫斯科趕到,以致遲了一天,他原來學習藏密,因為沒有辦法滿足他,所以看了一些禪宗的書籍,才參加了這一次的禪修活動;他們的年齡都在三十歲上下,只有借公寓給我們住的瑪格麗特女士年齡較長,她說她最近快要做外祖母了。
五天的禪修就此圓滿,佛法中心的負責人瓦丁姆及依格列已經驅車前來皇宮度假中心迎接我們。用了晚餐,收拾收拾,上路時已是晚上八點,在暮色蒼茫中,我們離開了這座皇宮林園。他們又告訴我,像類似的皇宮,在聖彼得堡的郊區,還有好幾座,多半尚待修復,並未開放參觀,據說都是彼得大帝時代建成的。當他去世後,由他的皇后繼承帝位,王后死了,又由他的女兒繼承帝位,在這兩位女皇的時代,帝國的實力尚在,也有不少興建,後來才漸漸沒落。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艦隊開進了波羅的海海灣,好多皇宮的建築被炮火所毀。一直到現在,俄國人對德國人的感情,還是非常地不平,由於德國艦隊長驅直入,使他們痛恨不已。
晚上九點左右,把我們師徒三人送到了瑪格麗特女士的公寓,又把張光斗和郭重光送往旅館。由於瑪格麗特提供我們住宿,所以禪修期間她能得到免費的待遇,二人電視攝影小組並不是他們要招待的客人,所以禪修期間,一切的膳宿、交通,都是自理,不過還是跟我們同進同出,受到接待人員的照顧。尤其是張光斗在俄國十天,幾乎都是在感冒、腹瀉、頭痛之中度過,雖然有我的行軍散,使他的症狀沒有惡化,但也沒有根除,可是從他的外表上,並不會讓人看出有病的樣子,他總是笑口常開,生龍活虎,奔前奔後,還要做我的侍者,真是感謝他。
在鮑夫爾向我們辭別道晚安時,也當著大眾說出他自己對這五天禪修的看法。他說佛法中心從國外邀請老師來指導禪修,這已經是第五次了,在他的感受和觀察,讓參加禪修者得到利益最多的,應該是這一次。我相信他說的是真話,因為這個人一向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只是替人傳達意見,唯有這一次,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所以他要我給他們建議,如何把我傳授的東西,讓他們持續下去,不至於中斷。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1 兩千年行腳|二八、俄羅斯的禪修指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