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五四運動
在八月下旬,有幾項大活動。八月二十一日借臺北市的新舞台舉辦「法鼓山榮譽董事十週年感恩聯誼會暨法行會成立大會」,這是為了感恩榮譽董事聯誼會發起的榮董人數「圓滿一○○○運動達成目標,再向圓滿二○○○邁進」。八月二十二日,借臺北林口體育館舉行舉辦「祝福平安滿人間——法鼓山一九九九全球會員代表感恩大會」,同時在會中與多位貴賓,共同揭示了二十一世紀人類生活新主張——「心」五四運動。八月二十四日,在農禪寺隆重召開「第一屆法鼓山全球僧團大會」,共同討論法鼓山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朝向制度化、國際化的具體方法。由於這次的大會,使得法鼓山的僧團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很多,同時也討論出了僧團制度的草案,預備在第二年的代表大會中通過實施。
八月二十七日的下午,為了響應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改善禮俗的號召,由我和臺北市長馬英九先生,在臺北市第二殯儀館景行廳舉行純佛教的中元普度法會,現場沒有焚燒冥紙,也未供牲品,而以鮮花、素果取代。馬市長非常肯定法鼓山多年來提倡的「禮儀環保」運動,他說:舉辦這次中元普度法會的意義,正是希望達到移風易俗的目的。
最大的活動,當然是揭示「心」五四運動的全球會員代表大會。當天與我共同上台,揭示這項標語的貴賓,包括了副總統連戰、行政院長蕭萬長、總統府資政吳伯雄、臺灣省主席趙守博、桃園縣長呂秀蓮、勞委會主委詹火生、陸委會主委蘇起以及青輔會主委李紀珠。每當台上的貴賓們逐一從手中展出、口中念出一項標語的同時,會場的另一端上空,也配合著特殊設計的爆破效果和從頂垂下的巨型文字布幕,為當天的活動掀起了高潮。
所謂「心」五四運動的內容,包含:四安、四要、四它、四感、四福,配合法鼓山的大普化、大關懷、大學院三大教育而成為全面的教育,總體而言,就是「精神啟蒙運動的生活教育」。這是我們法鼓山多年來的努力所累積而成的具體教材。從最初只有一個「心法」,漸漸地有了「心靈環保」,再發展成「心靈、禮儀、生活、自然」等四種環保。接著就陸續出現了「心」五四運動,目的是在完成四種環保與三大教育。這是我歷年來佛學講座的主題,是為了淡化佛法玄深化、神奇化、流俗化的色彩,使佛法讓人一聽就懂,一懂就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以達成入世導俗、淨化社會的目的。

法鼓山一九九九年全球會員代表感恩大會
所謂「心」五四的內容:
(一)四安——1.安心:在生活中的少欲知足。2.安身:在生活中的輕鬆自在、日新又新、勤勞儉樸。3.安家:在家庭中的相敬、相愛、互助、互諒、彼此學習。4.安業:在身口意三種行為的清淨精進。
(二)四要——1.需要的才要。2.想要的不重要。3.能要、該要的才要。4.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三)四它——1.面對它:正視困境的存在,不逃避不畏懼。2.接受它:接受困境的體驗,不怨天不尤人。3.處理它: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4.放下它:盡心盡力做好,結果如何不再煩心。
(四)四感——1.感恩:凡是提供我們成長因緣的古今中外的聖者、智者、賢者、仁者、父母、師長、國家民族、大地眾生,都是感恩的對象。2.感謝:凡是給我們有歷練機會的順境、逆境,都要至誠感謝。3.感化:用佛法的智慧之言及慈悲之教,感化自己。知慚愧、常懺悔,學做無底的垃圾桶,效法無塵的反射鏡。4.感動:用以身作則的行為,凡事從自己做起。以勤勉、謹慎、恭敬、謙虛、寬容的態度,感動他人。
(五)四福——1.知福:知福才能知足,知足才能常樂。2.惜福:珍惜擁有的身心和環境,乃至一滴清水、一麥一米、一口呼吸。3.培福:不論福多福少,享福便損福,培福才有福。4.種福:自覺福少,當常常種福,時時種福,人人就有福。
它的意義,我有一篇講詞:「心五四運動的時代意義」,刊登於《法鼓》雜誌一一九及一二○兩期,這就是我們推廣「人間淨土」的具體行動。所以我說「心」五四運動,是為了淡化宗教色彩,而能入世化俗;充實佛化精神,又可普及於人間。運用心五四的方法及觀念,落實於日常生活,從每一個個人,推廣到每一個家庭、校園、社區,至於全世界。為了便以記憶,另以簡化方式濃縮如下:

作者和與會貴賓共同揭示「心」五四運動的標語
「心」五四運動——二十一世紀生活主張:
(一)四安——提昇人品的主張
安心:在於少欲
安身:在於勤儉
安家:在於敬愛
安業:在於廉正
(二)四要——安定人心的主張
需要的不多
想要的太多
能要該要的才要
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三)四它——解決困境的主張
面對它:正視困境的存在
接受它:接受困境的事實
處理它:以悲智處理困境
放下它:處理後心無牽掛
(四)四感——與人相處的主張
感恩:使我們成長的因緣
感謝:給我們歷練的機會
感化:用佛法轉變自己
感動:用行為影響他人
(五)四福——增進福祉的主張
知福:是最大的幸福
惜福:是最好的儲蓄
培福:時時都有福
種福:人人都享福
目的——完成四種環保
心靈環保:保持我們心靈的平靜與明淨
生活環保:保障我們生活的整潔與儉樸
禮儀環保:保護人類社會的尊嚴與謙和
自然環保:保全地球生態的共存與共榮
當天在開幕詞中,也說因為我們所提倡的「心」五四運動,是不分宗教、種族、年齡,所以適合於全世界的每一個人。在連副總統的致詞之中也說:「現今在這個跨世紀的關鍵時刻!聖嚴法師為回應世紀末人心與社會的困境,綜合十年來法鼓山推動『人心』教育的累積經驗,推出『心』五四運動,期望為未來新世紀人類生活的安定與秩序,貢獻精神指導方向,同時透過三大教育的具體落實與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等『四環』的推動,為未來人類奠下美好的心靈與精神淨化的新生活主張。」
當天蕭院長在致詞中說,他對在「心」五四運動之中的四它,感受特別深,每當碰到問題時,總是試著運用「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對他的幫助特別大。呂縣長也祝福「心」五四運動永續發展。許信良先生也說:面對世紀的開始,人類的文化走向,應該走向佛陀的理想,而今天聖嚴法師在這裡所提出的「心」五四運動,正可以做為新世紀人類的行為規範。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2 抱疾遊高峰|一九、政黨人士來訪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