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6 美好的晚年|二、法鼓山落成開山二○○五年十月記事

聖嚴法師

二、法鼓山落成開山二○○五年十月記事

歷經十六年的努力,法鼓山終於在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落成開山,我的心中只有感恩。法鼓山原本預訂於西元二○○○年落成,卻因為工程進度一再落後,直至二○○五年春,我說決計不容再拖延,務必以十月為最後完工底線,而終於在十月二十一日的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當天,以一個大致完工,實際上,卻有部分建築及周邊設施尚待補強的面貌,宣布落成開山,進入法鼓山的新紀元。

聖嚴法師經常不憚辛苦,在法鼓山工程期間親自巡視。

在落成開山之前,山上已有部分建築先於二○○一年九月啟用。第一批啟用的建築群有男眾寮房和小三合一建築(教育行政大樓、圖書資訊館及國際會議廳);女眾寮房則於二○○三年啟用;在二○○五年啟用的建築群,則有大殿、接待大廳和禪堂等。法鼓山工程能一如我的期待如期完工,必須感謝所有工務人員的全力配合,同時也因一位已退休的營造企業總經理易力行菩薩於工程後半期全力協助,幫助我們訂出工程的完工次序,才能使工程如期完工,他的功勞不小。

但是我沒想到的是,在開山前的一個多月我害病了,而且是突然害病而住進臺大醫院。所堪欣慶的是,落成大典期間,我的身體狀況還不差,洗腎也很順利,因此我的幾次公開談話及大眾眼中所見的我,雖不是中氣十足,還不至於病容憔悴,甚至有媒體形容我「容光煥發」,真讓我感謝。尤其在落成大典的活動上,雖有少數的人知我害病,多數的人則不知情;而知我害病者,大抵從媒體上尚看不出我是害了重症。對法鼓山來說,落成開山是一個新紀元,是法鼓山的開始,此時此際,我必須打起精神,表現得神采奕奕,不可讓人讀出我的病容,而且是個剛從醫院請假外出的病人。

法鼓山落成大典引起的回響相當地多,我們收到了各界的肯定與讚歎,尤其對「大悲心起」的主題,普遍認為不但具有新意,並且富有濃郁的法味。其實這個主題,是由當時法行會的劉偉剛、連智富和段鍾沂幾位菩薩所共同發想的。為什麼稱為「大悲心起」?因為法鼓山是個觀音道場,觀音道場落成之時,便是大悲願心生起之始。法鼓山的落成,一方面要感念觀音菩薩的感應,成就法鼓山出現的因緣;同時也祈願所有信眾及全球人士,都能學習觀音菩薩的精神,發起平等無私的廣大悲心來,使得我們的人間,普皆人品提昇,共同成就美好的淨土。大典上所呈現的「大悲心起」四個大字,則出自書法名家董陽孜女士的墨寶。

一系列的落成開山活動,從十月十九日起至二十二日止,一連四天,這段期間,我是每天出席,每場都做了致詞。

揭開序幕的是十九日晚間,於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的迎賓晚宴,到場與會嘉賓,都是來自世界各國不同宗教的精神領袖。我則以「大悲心起」為題,復以「世界和平」為旨,做了一段簡短致詞,主要談及二十一世紀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在這個時代,唯有接受及包容多元文化,我們自己才能成長,世界和平才有希望。

多年來,我在各種國際場合,經常遇到許多偉大的宗教領袖,他們的慈悲與無私,常讓我覺得他們也是佛教徒。我曾聽到一位穆斯林學者談起所謂的「聖戰」,其意乃是戰勝自己內心的邪惡。這在佛教也有類似的看法。佛經中提及有一尊佛,名為「鬪戰勝佛」,而鬪戰勝佛所要降伏的對象無他,乃是自己的心。如何降伏自己的心?便要有慈悲和智慧。在佛法來講,唯有當我們對他人付出的關懷愈多,方能使他人能夠接納我們,這才是「降伏」的真意。

眾所矚目的法鼓山落成開山大典,邀請各界貴賓與聖嚴法師共同揭開佛幔,一起見證法鼓山的歷史新頁。

其實,這天在我右側鼠蹊上的插管仍在,我必須坐在椅子上談話,這使我覺得很失禮。另一方面,儘管我的致詞已非常精簡,可是台下知我病情者,仍是替我捏了一把冷汗,他們擔心會有什麼狀況發生。也從這日開始,我的洗腎已改換至左手腕的廔管進行透析,而在我右腿上的管子終於可以拔除,這是讓我非常欣喜的事。

接著在二十日上午,我們在圓山飯店舉辦了一場「世界佛教領袖座談會」,討論的主題是「全球問題的概觀」及「從心探索解決全球問題的方針」,邀請兩岸三地及西藏、美、日、韓、緬甸、印尼、泰國等各地的佛教領袖參與。我也在會中分享了法鼓山「四種環保」理念,其由來即是佛經所講的「五蘊界」、「有情界」和「器世間」。

聖嚴法師與諸山長老一起主持大殿三寶佛開光儀式

十月二十一日,星期五,上午九時起,法鼓山落成開山大典於法鼓山大殿舉行。這不僅僅是法鼓山這個團體的大事,也藉由各種平面、電子及網路媒體的迅速傳播,成為國內及全球共同矚目的一樁大事,不僅是華人社會關注,許多國際重要媒體也都做了報導,兩岸間更有無數民眾在網路上同步目睹這場莊嚴的盛會。當天蒞臨的貴賓相當地多,有國內外宗教領袖、佛教領袖、宗教學者,以及產官學界、藝文界、媒體及金山鄉各界代表等貴賓出席,特別在揭佛幔儀式之後,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先生和臺北市長馬英九先生,由我牽著他們的手下台,非常和諧;我的俗家晚輩,外甥、姪兒、姪女、姪女婿也都來了,很不容易。

當天的佛像開光儀式,邀請到十八位國內外教界的諸山長老,為全山的六座佛像開光主法,我則與仁俊長老、守成長老、真華長老、淨心長老、圓宗長老、明義法師、聖輝法師、心定法師及廣聲法師,主持大殿三寶佛的開光儀式。由於我是主持人,就站在台前的正中心位置,其他幾位長老貴賓則分別立於我的左右兩側,而當司儀唱出「諸山長老禮佛三拜」時,我非拜下不可。當時在台下的劉偉剛菩薩,他非常擔心我才剛剛拔掉右腿上的管子,此時要禮佛拜下,憂心我的傷口可能會出血。真是菩薩保佑,我完全沒有事的。

所謂「開山」,並非指我聖嚴開創法鼓山這個團體或者這個教育園區,而是藉著法鼓山建築的落成,籲請我們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都來開發人人心中自性的寶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寶山,這座寶山,即是與佛相同的自性寶藏。因此,法鼓山開山,雖是立足於建築群落成,可是建築群落成並不代表開山已經完成,而要經由建築群的啟用,觀照、啟發眾生心中的自性寶山,這才是法鼓山「開山」最重要的意義。

聖嚴法師出席於臺北圓山飯店舉辦的國際座談會,此時法師容光煥發的模樣,讓人完全看不出一點病容。

二十二日上午,圓山飯店另有一場「世界宗教領袖座談會」,邀請到佛教、印度教、東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與猶太教等世界宗教精神領袖雲集臺北,我則於會中提出了二十一世紀社會組成的三大結構:政府、企業,以及非營利事業組織(NPO)及非政府組織(NGO),其中宗教所扮演的角色,屬於非營利事業組織及非政府組織。我呼籲由宗教力量來結合另外兩種社會支柱的資源,才能夠使得世界地球村、全球共同體的理想,在我們這個人間早日實現。

此外,二十二日晚間,有一場「大悲心起音樂感恩晚會」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是以音樂會的形式,來表達法鼓山開山的感恩。這場晚會焦點,是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音樂神童牛牛表演鋼琴獨奏。這位小菩薩名叫張勝量,是個音樂天才,當時他只有八歲大,鋼琴彈得極好,台風也很穩健。他表演結束後,主持人葉樹姍菩薩要他代全場觀眾給我一個擁抱,祝我早日康復。而牛牛真的跑上觀眾席來抱我一下,還叫我一聲「聖嚴爺爺」,這滿有意思的,讓我很感動。日後牛牛也給我寫了信,感謝我們的邀請。他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願他長大以後,能成為世界級的音樂家。

這段期間,法鼓山經常都有大型活動。在二十九日上午,法鼓山大殿則辦了一場「供佛齋僧暨心靈饗宴大會」,這是我們首度的嘗試。以往,法鼓山與佛教界一向互動偏少,可以說是佛教界的獨行俠。原因是我們辦的教育與各種弘化活動,在型態上與傳統教界有些不同;而我們辦的許多開創性的活動,常使各界眼睛一亮,也可以說,我們這個團體往前走的步伐比較快一些。在我的想法,如果不跟社會密切互動,不帶動社會往時代的前端走,佛教的未來是有隱憂的。因此,我們對開創性的活動投注不少時間和心血,也就跟傳統佛教界比較疏遠了;或者說,由於我們往前走的步伐比較快一些,教界可能也不大習慣。

在法鼓山落成以後,我們希望與教內的諸山長老及法師多一點互動,便想起多年來,臺灣北中南各地的許多道場都在辦齋僧大會與僧眾結緣,因此有了辦齋僧的想法。可是有此想法,還需有方法,由於過去我們從未辦過類似的活動,必須請教高明。為此,我曾特地拜會淨心長老,向他請教怎麼找人?如何成事?長老推薦他的法子,高雄縣佛教會理事長心茂法師為我們指導,心茂法師也參加了我們的落成開山大典,齋僧大會則由他全程指導,他也帶來幾位法師協助我們,開了幾次籌備會,另外,也敦聘廣慈長老協助指導。後來,我們真的辦起來了。

辦供佛齋僧的目的,是希望與教界的長老和法師結緣。但是法鼓山位在臺北縣的郊區,距離市中心稍遠,所需的車資也較高,因此我們準備的供品和供養金也比其他道場辦齋僧時多一些。當我們發出舉辦供佛齋僧的消息以後,許多信眾都很踴躍護持,這個活動的贊助費都是信眾捐的,各地的信徒都來供養。

對於遠道而來參與供佛齋僧大會的長老與法師們,聖嚴法師除了感謝,也希望教內外都能來法鼓山參學,一同為佛教的未來弘傳努力。


二十九日的供佛齋僧大會,是由全體出席的出家眾一起上供,限於場地的條件,能夠上台主法的只有五位長老,除我以外,尚有廣元長老、廣慈長老、心茂法師和今能長老,而我知道好多位長老當天也都帶了紅祖衣來,他們帶了紅祖衣來,卻沒能邀請他們主法,這讓我覺得很過意不去。當天應供的法師,有很多長老許久沒有見面了,他們能夠賞光蒞臨,真使我驚喜,也讓我意外。法鼓山平時與教界鮮少互動,而法鼓山落成以後,長老法師們願意歡喜前來,真讓我感謝。他們來法鼓山一趟,除了應供,同時也看看法鼓山究竟長什麼樣子。

當天出席的出家眾,多達一千七百餘位,是法鼓山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我們也安排約一千八百位義工,做接待服務的工作,如此規模,更勝落成開山大典,可見得我們對齋僧大會的重視,也是我們的光榮。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6 美好的晚年|一、我的病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口述於中正精舍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6 美好的晚年|三、漢傳佛教的未來二○○五年十一至十二月記事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