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珍惜生命二○○六年四至六月記事
四月六日,星期四
上午在法鼓山國際會議廳,為全體專職、僧眾及悅眾菩薩舉行精神講話,勉勵大家都能夠做一名標準的法鼓山菩薩。
四月八日,星期六
上午前往位於臺北內湖的年代電視台接受《解讀年代》節目主持人顧名儀女士專訪,談到當前臺灣社會存在的隱憂,如卡奴、渾沌的政治與媒體生態,以及如何在不安的環境中尋求安心之道等。
傍晚五時,回到農禪寺為社會菁英禪修營共修會講了開示。我自去年害病以來,至今病情穩定些了,就在這次開示和菩薩們談起我的病況和心境。
四月九日,星期日
臺大醫院護理人員及眷屬一行二十餘人上午上山參訪,他們多半是我在臺大醫院住院及診療期間與我結緣的菩薩,當中也有好幾人因此皈依,成為三寶弟子。
四月十一日,星期二

「台北市迎新會」參訪團成員,歡喜聆聽聖嚴法師分享如何將禪修方法運用於生活之中。
由外交部官員夫人及駐臺使節夫人組成的「台北市迎新會」一行七十餘人,上午上山參訪。這是一個國際化的婦女組織,我與她們見面,主要談的是現代人的禪修生活。禪修雖然古來即有,有其傳統的修行方法,但是禪修的基本精神和原則,則能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各國人士都可以受用。禪的精神就是活在當下,用輕鬆愉快的心情過生活。
四月十三日,星期四
十三日至十六日,一連四天,第一屆世界佛教論壇在中國大陸杭州舉行,我因害病無法出席,由僧團副住持果品法師代表出席,並且於大會中代我宣讀〈從「心」溝通的世界大趨勢〉一文,這篇講稿引起不小的回響。
四月十六日,星期日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先生與兩位副校長陳泰然、包宗和先生,以及學務長馮燕女士、主任委員陳基旺先生、主任祕書傅立成先生等一行近二十人,上午來山參訪,專程來看我。
這次會面,是因我答應為應屆臺大畢業生的畢業典禮舉行專題演說,其實稍早我已在電話中答應了,但是李校長堅持一定要親自拜會,才能表示出慎重,因此有了這次晤面。
四月二十三日,星期日
農禪寺下午舉辦了一場皈依祈福大典,有一千三百多人皈依。近年在法鼓山皈依的民眾,年齡層多介於三十至四十九歲之間,教育程度也明顯提昇,其中碩、博士者不在少數,可見佛教素質在臺灣已漸漸提昇。
四月三十日,星期日
美國洛杉磯萬緣寺創始人聖琉長老由弟子一行人陪同,上午到法鼓山來看我。聖琉長老是我的舊識,也是好友。他早年在臺灣親近印順長老,他的弟子也都非常優秀,比如現在僧團的常賡法師和信眾施碧珠菩薩,道心都很堅固,很有凝聚力。二十多年前當聖琉長老準備赴美弘法,特別交代他的弟子到農禪寺親近我,結果他的弟子真的都來了。現在長老長年在美國,萬緣寺在他的經營下,已產生一股不小的影響力。

聖嚴法師為闊別多年的老友聖琉長老,親自介紹法鼓山園區。
晚間,我到了安和分院,接待專程來訪的行政院新聞局局長鄭文燦先生。新聞局希望法鼓山能針對自殺潮、高風險家庭及新移民等問題,協助宣導珍惜生命的觀念。他也向我預告,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先生近日就會來拜訪我。
五月七日,星期日
第三屆聯合國國際衛塞節世界佛教大會在泰國曼谷佛教城舉行,大會主題為「佛教對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做貢獻」,我因害病無法出席,由僧團副住持果品法師代我於會中宣讀〈從「心」溝通的世界大趨勢〉一文。
五月十三日,星期六
法務部調查局局長葉盛茂先生上午帶領調查局兩百多位同仁,到法鼓山體驗一日禪,下午我到禪堂為大眾介紹禪修的基本觀念和方法。
五月十七日,星期三
下午四時,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先生由新聞局局長鄭文燦先生陪同,到安和分院來拜訪我。院長此行是為了就防治自殺及照顧外籍勞工、外籍新娘、新住民等相關問題,與我交換意見。
院長雖才上任不久,但是他對這些現象非常關切,親自主持了幾次跨部門會議,研議解決的辦法。他也希望能由我來呼籲大眾珍惜生命,多想兩分鐘,你可以不必自殺。後來我拍攝《珍惜生命》公益廣告,當中的幾句話:「多想兩分鐘,你可以不必自殺,還有許多活路可走!」其靈感就是來自蘇院長的這一席話。
五月二十四日,星期三
臺灣科技大學校長陳希舜先生與教務長彭雲宏先生、圖書館館長吳瑞南先生、吳克振教授等一行人,下午到安和分院拜訪我,我們談起了科技與人文教育的整合,陳校長希望臺科大與法鼓山大學院教育,未來能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五月三十日,星期二
中午,僧團在法鼓山上設宴款待了長年護持法鼓山的比丘尼法師們,其中包括悟因法師、普瑛法師、昭慧法師、普暉法師、依道法師、照智法師、融智法師、達和法師、廣學法師及果方法師等。這些法師之中,有的是給我們建言,有的是給我們資源,有一些是從財務上支持我們,當天有近五十位比丘尼法師給我們賞光,而香光寺就到了二十五位,都是香光寺僧團的幹部執事,他們清晨就從嘉義出發,真是給足我面子。
六月三日,星期六
上午到了臺灣大學為應屆臺大畢業生的畢業典禮做了專題演說。當天的典禮台上,除了校長李嗣涔先生與各院院長之外,我是唯一受邀上台的貴賓,這是我的榮幸。我的講題是「認清價值觀與大方向,感恩順境與逆境」,對現場一萬五千名師生及家長講了二十分鐘。這次的演講內容,各界都給予很高的評價,其實這是我一向對青年朋友的期許,但是當天的媒體焦點,似乎都把我的談話與當時的社會新聞做了對照。我一向都是這麼講的,健康的人品,即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下午在法鼓山上,則有僑委會宏觀電視台的社長簡許邦先生專程來拜訪我。我與簡先生結識已久,一九七七年我赴加拿大弘法,便是由他擔任粵語翻譯,當時他是《醒華日報》的總編輯,為人非常熱心。後來我在多倫多的幾次演講,都是由他替我做翻譯,可以算是老朋友來看我了。

聖嚴法師為臺灣大學應屆畢業生演說與祝福,勉勵大家及早確立人生的價值觀與大方向。
六月四日,星期日
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先生偕同夫人林美音女士,下午到法鼓山來拜訪我。我們即將舉辦一場「你可以不必自殺——還有許多活路可走」珍惜生命座談會,他們夫婦倆提前來看我,我也勉勵他們早日走出喪子之痛。因為他們有一個兒子在幾年前自殺了,失去這個孩子,夫婦倆始終難以釋懷,尤其黃夫人這幾年都是以淚洗面,沒辦法接受事實。我告訴他們,人生無常,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任務,等到任務完成就走了。就像是搭公車,有的人上車以後,過一、兩站就下車,但是有的人一路乘至終點,甚至下車以後繼續轉乘,真正共同乘車的時間是不多的。人生就是這樣,不論老少,生命都是無常的。我勸他們要這麼想,否則很難釋懷。
六月六日,星期二
六日至十三日,到臺大醫院定期回診,這次入院住了八天,做了前列腺切除及膀胱鏡檢查,由常持法師為我捐了二十四單位血小板。檢查結果都很正常。
六月十三日,星期二
下午到華視接受《華視新聞雜誌》節目主持人王薇女士專訪,主要談的是「珍惜生命」議題。許多的人一生都在尋找出路,不僅僅是遇到挫折的人在找出路,有些人日子過得平順,他們也在找出路,希望有更好的機會與更好的發展。至於出路在哪裡?在我認為,人生的這條路,只要自己過得心安理得,不去妨礙別人,也不造成他人困擾,在這個原則之下,人生條條都是大路,處處都有機會。
這次錄影,承公廣集團董事長陳春山先生及華視總經理李遠(小野)先生全程陪同,我非常感謝。
六月十五日,星期四
上午在法鼓山上有一場聚會,也是餐敘,邀請歷年來《中華佛學學報》和《中華佛學研究》的作者們聚會,共商漢傳佛學的未來。《中華佛學學報》與中華佛學研究所同時,甚至可追溯至由陽明山中國文化學院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發行的《華岡佛學學報》,當時由張曼濤先生擔任所長,在華岡出版三期以後停刊,至中華佛學研究所於北投的中華佛教文化館辦學,從此轉型為《中華佛學學報》,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供稿。
《中華佛學研究》則是提供年輕學者及佛研所畢業校友發表論文的一份期刊。待我們遷址法鼓山教育園區以後,覺得《中華佛學研究》似乎不需再辦,因此將這兩份學報合併,而請這兩份期刊歷年的作者們上山敘談,一起討論漢傳佛學的未來。
六月十七日,星期六

聖嚴法師推動的防治自殺公益廣告與相關座談會,幫助社會產生安心的力量,讓人更珍惜生命。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下午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辦了一場「你可以不必自殺——還有許多活路可走」珍惜生命座談會,邀請到作家黃春明先生、導演吳念真先生,以及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教授等人與我一起座談,由新聞主播葉樹姍菩薩擔任主持人,內政部部長李逸洋先生也到場致意。
六月二十日,星期二
二十日起至二十二日,一連三天,在法鼓山上舉行「全球女性慈悲論壇」,共有十國近五十位女眾的宗教精神領袖與會,大會主要探討女性之於世界和平發揮的力量,這也是呼應法鼓山落成開山「大悲心起」主題的一次國際會議。
六月二十四日,星期六
總統陳水扁先生上午上法鼓山來看我,他是輕車簡從來聽我講佛法,事先表明不帶記者,不發表新聞。總統在這段時期,朝野上下都對他表示不滿,讓他感到很無奈。他來看我的時候,表示自己的慈悲與智慧都不足,是來向我懺悔的。我則同總統分享一個佛教徒基礎的修行方法:「懺悔、發願、迴向。」
六月二十八日,星期三
浙江普陀山方丈戒忍法師下午到法鼓山來拜訪我。過去我與戒忍法師曾有幾面之緣。一九九六年我率僧俗四眾三百人到大陸朝聖巡禮,當時也到了普陀山,那時戒忍法師是佛頂山慧濟寺的當家法師,方丈是妙善老和尚。
日後,我又在幾次會議上見到他。他也曾到東初禪寺向我禮座,當時他已是方丈,卻喊我一聲師父,我問他原因,他說他是焦山茗山長老的法子,而我與茗山長老同為東初老人的法子,所以我也是他的師父。既然他這麼講,我說:「好吧!我就認你這個弟子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6 美好的晚年|附錄病中手書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