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承先啟後,繼起有人二○○六年七至九月記事
七月一日,星期六
下午在臺北圓山飯店辦了一場「臺灣青年領袖促進和平論壇」,主題是「經濟與環保的創新作為」,由我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朱雲鵬教授,以及前環保署署長張祖恩教授擔任座談人,由法行會會長蕭萬長菩薩擔任主持人。我們舉辦青年論壇這類活動已有好幾年,在這場臺北場論壇之前,也已在臺中文英館圓夢廳舉辦過一場。
七月六日,星期四
上午我在法鼓山國際會議廳,為專職、僧眾及護法悅眾舉行精神講話,主題是「法鼓山的立場」。
七月八日,星期六
傍晚在農禪寺為社會菁英禪修營共修會講了開示,談了法鼓山的修行方法與次第。主要是從法鼓山上建築群的匾額來做說明。
七月九日,星期日

聖嚴法師親自招待臺大醫院的醫療團隊,並親切關懷同行的小菩薩。
中午在法鼓山有個餐敘,由我邀請臺大醫院的醫療團隊,包括腎臟內科的蔡敦仁教授夫婦、前腎臟科主治醫師林水龍醫師夫婦、洪冠宇醫師,以及經常在我住院期間為我提供資源協助的洪淑娟醫師及黃淑媛菩薩在山上用簡餐。
我於二○○五年得以及時入院治療,是因蔡敦仁教授對我的關心,囑我及時檢查。在我入院以後,蔡教授也介紹他的得意門生林水龍醫師擔任我的腎臟科主治醫師。這位林醫師非常好,非常細心照顧我,現在他將赴美國進修兩年,蔡教授另外又推薦了洪冠宇醫師來照顧我。當天,我也送了林水龍醫師一幅字「佛心醫師心」。
七月十六日,星期日
旅美照明建築師周鍊先生,下午上法鼓山來拜訪我。周先生是國際知名的照明設計師,法鼓山的全山照明,從室內到戶外,都是在他指導下做了改善,美國象岡道場的照明,也是經由他的協助,足足節省了三分之二能源。
現在的建築師很奇怪,總喜歡把天花板頂燈布置得密密麻麻,既浪費,也不美觀。周先生協助我們把全山照明做了改善,這是一大功德,戶外照明也經由他的指導,看起來既美觀也節電。
七月二十日,星期四

聖嚴法師應邀至臺大醫院為職工進行專題演講,以此感謝醫護人員的細心照顧。
下午我到了臺大醫院,為臺大醫院職工做了一場專題演講,題目是「身心自在」,近三百位醫院職工出席。臺大醫院院長林芳郁教授在我住院期間特別關懷,指定由副院長何弘能教授擔任協調人,結合各科主任醫師組成一個醫療團隊來照顧我,這是我非常感恩的事。因此我問林院長怎麼讓我回報呢?他說,那就請師父給我們做一場演講吧!其實幾年前我也曾在臺大醫院做過一次演講,當時是前院長李源德教授透過祕書邀請我去的。
七月二十五日,星期二
弘一大師的俗家孫女李莉娟女士,下午到安和分院來拜訪我。她是應弘一大師紀念學會邀請到訪臺灣,過去我也曾為弘一大師德學會議做過一次演講,所以這次她到臺北,特地前來看我。
八月六日,星期日
立緒出版社發行人郝碧蓮女士及總編輯鍾惠民女士,上午到法鼓山來拜訪我,主要是立緒想替我出幾本書。立緒的出版品,向來以文史哲類居多,也翻譯了不少名家作品,讀者多半是大專師生及知識分子,雖是屬於小眾市場,但是辦得有聲有色。
立緒希望替我出書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是要我提筆寫書,現在的體力已是不許可的,所以這次見面並沒有談出一個具體的結果來。
過去臺灣出版的宗教類書籍並不多,現在雖然比較多了,但是本土的宗教書還是少數。鍾惠民經營立緒,做了很多貢獻,她鼓勵很多的人寫書。而我與鍾惠民的結識算是很早,一九九三年《聖嚴法師學思歷程》在正中書局出版,便是由她擔任主編。這本書在正中算是一本長銷書,銷售量已達二十餘萬冊。
中華郵政公司新任董事長賴清祺先生偕同夫人,也到山上來拜訪我,同行則有林其賢教授及臺灣大學的徐興慶教授等人。賴董事長是法行會的學員,他經常運用我的一句話「忙人時間最多」,對於生活禪法有很好的體會。
八月十七日,星期四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先生下午到安和分院來拜訪我,謝先生此時已表態參選年底的臺北市長選舉,我和他談了一些佛法的觀念。
八月二十七日,星期日

聖嚴法師每在皈依典禮的最後,都會分別到農禪寺每個佛堂關懷。
上午在農禪寺,首度以各地分院視訊連線的方式,舉辦皈依祈福大典,臺中、臺南、高雄及臺東分院同步舉行,總計有三千多人皈依。這是我們一次新嘗試,效果也不差,後來之所以沒有再以這種方式舉辦,是因九月以後第二任方丈已經產生,方丈經常到各地關懷,也代替我主持皈依,因此各地視訊連線同步舉行皈依大典,到目前為止是唯一的一次。
在皈依大典之前,我在農禪寺見了專程來訪的新加坡國防部財政司司長廖俊文夫婦,以及新加坡資政吳作棟先生的私人祕書蔡艾伯先生等人。蔡先生原來是新加坡駐臺辦事處的副代表,日後他到美國進修,再返回新加坡。他是從外交官經歷出身,轉任吳資政的私人祕書,算是一個很重要的職務。他在擔任駐臺副代表期間,就在農禪寺皈依了,皈依之前已看過我很多的著作。
九月一日,星期五
新書《禪無所求——聖嚴法師的心銘十二講》由法鼓文化出版。這是從我的英文著作Song of
Mind譯成中文,內容是我在美國主持禪七期間,針對牛頭法融禪師的〈心銘〉所做的十二次講錄。Song of
Mind是我交由美國佛教界知名的香巴拉﹙Shambhala﹚出版社的第一本英文書,於二○○四年發行,後由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單德興教授譯成中文,部分先於《人生》雜誌連載,今日發行完整中文版。
九月二日,星期六

法鼓山第二任方丈接位大典於法鼓山大殿舉行,聖嚴法師將方丈職位交付新任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不但是法鼓山的法脈傳承,也開啟法鼓山新頁。
今天在法鼓山上舉行史無前例的一個盛典:第二任方丈果東法師接位大典,禮請聖靈寺今能長老送位。方丈的產生,並非由我個人指定,而是由全體僧眾經過幾個層次非常慎重的遴選過程,最後以絕對多數的票數選出果東法師擔任第二任方丈。這是法鼓山值得紀念的一件大事,我則深感欣慰,法鼓山已是繼起有人。擔任方丈最重要的,是要有悲願心。
就在方丈接位大典後,我搬出住了將近四年半的男眾部方丈寮。我是為了建立制度,讓新任方丈接位以後就能住進方丈寮,總不能身為方丈還住在一般僧寮,這是不合制度的。方丈寮的設備與設施,我多半是留下了,如果不足,還可以增加,使它名副其實成為方丈寮。
由於這個時期開山寮尚未完工,因此我暫時搬入男眾部的貴賓寮。另一方面,我也思考到新任方丈要有自己的辦公室、會客室,以及祕書、座車等配備,才能執行方丈的任務。這是一開始就要制度化,否則馬馬虎虎,方丈就不像是方丈了。
九月五日,星期二
知名的田徑運動家紀政女士,即希望基金會的董事長,下午偕同該基金會副祕書長及企畫總監到安和分院拜訪我。希望基金會發起一個「萬步寶島,有你真好」運動,邀請各界人士簽署推廣,希望我也能支持,因此來拜會我。
同時我們即將在九月十日辦的一場「關懷生命健走祈福」活動,希望基金會也是協辦單位,這兩個活動都是健走,所以我寫了三句話來響應這個活動:「走路即是環保,走路即有健康,走路就是修行。」
九月十日,星期日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上午在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辦了一場「關懷生命健走祈福」活動,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代表出席,我也到場做了致詞。
九月十一日,星期一
十一日起至十四日,到臺大醫院定期回診。這次的檢查結果很正常,並沒有發現腫瘤,也不需要輸血。
九月二十九日,星期五
美國佛教雜誌季刊《佛法》(Buddhadharma),透過書面向我採訪,問及法鼓山第二任方丈接位大典,同時也關心我害病以後,是否還會像以往一樣,到美國講經弘法,主持禪修?
這份期刊對法鼓山的消息一向很靈通,例如像傳法大典、落成開山,以及我害病住院的消息全沒有錯過,特別是我害病的消息登出以後,美國的信眾都很驚訝,因為我們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公開訊息。現在的網路訊息流通很快,他們大概是在網路上找到了新聞。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6 美好的晚年|五、珍惜生命二○○六年四至六月記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