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6 美好的晚年|七、最後一次美國行二○○六年十至十二月記事

聖嚴法師

七、最後一次美國行二○○六年十至十二月記事

十月五日,星期四

上午在法鼓山國際會議廳,為內部的專職菩薩及僧眾做了精神講話,主題是「尊重倫理,承先啟後」。

午後,中國大陸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先生偕外事司長郭偉女士一行人,藉著到臺灣出席會議之便,上法鼓山來看我。葉小文局長及齊曉飛副局長,每回到臺灣訪問,必定會來看我,倒不是因法鼓山有多少信眾,而是他們認為我在臺灣發揮一股深遠的影響力。葉局長此行來訪,特別擬了一則文稿,題為〈法鼓印象〉,並且當眾讀出。

十月七日,星期六

北投雲來寺在今天正式啟用。為什麼會有雲來寺呢?這與農禪寺一度面臨遷建有關。農禪寺是臺北市關渡平原低密度開發的保留地,過去二十多年來,我們隨時做著遷建的準備,也因此找到了法鼓山這塊地,但在市區,我們還是需要一個可以共修的地方,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位在北投公館路山腳下的這塊地。

我們找地總是周折不斷,法鼓山如此,雲來寺也是。這塊地原來由十幾個地主持分,地上物也有不少是違章建築。後來我們一家一家去拜訪,和地主一次又一次洽談,終於把地買進來了。土地買進之後,首先要拆除地上物,始能整理成一塊比較完整的土地。可是在這之中,有一塊地是臺北市政府的水溝用地,要處理這塊地,並不是向市政府購入即可,而是要取得土地周邊所有住戶的同意才能進行,因此又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溝通。等到水溝用地的問題解決了,後頭卻還有更大問題。這塊地的地底下原來是一條河道,最深處有一、二十公尺,工程人員在埋設地基時,發現了許多流木,這代表以前這地方不僅是河道,而且是在海邊,因此鄰近有個捷運站叫作「唭哩岸」,這裡原來是濱海之地。

有鑑於此,我們的地基一定要打得非常深穩,工程時間也就拉長了。曾經有人勸我乾脆放棄這塊地,因為實在太不合算,從買地到工程花費的成本,若蓋的是一般商業大樓或是住家,業者恐怕已打了退堂鼓。但是我說,既然買了地,也已經動工,還是要把它建起來。

最初我們把這個地方喚為「新農禪寺」,因為它是因農禪寺而有的。沒想到鄰近居民一聽說是「新農禪寺」,以為準備建廟,又想著農禪寺的信徒很多,參加法會的人不少,將來這裡起了廟,進出的人多了,憂心平靜的生活會被打擾。其實從法律面來講,學校四周規定不能起廟,但是此地距離鄰近小學已有一段距離,也不在人口密集的市區中心,屬於合法的建築。但是我們急流勇退,把這個地方改為辦公的行政大樓,如此一來,鄰居的疑慮既可消解,而我們原來租用承德路七段的行政中心,以及租於大業路上的法鼓文化,也一併整合在此辦公,農禪寺也有一部分的單位遷移過來,使雲來寺成為法鼓山在市區的行政管理中心。

雲來寺在今天舉行啟用典禮,而不稱落成典禮,因為我們沒有任何宗教的儀式,也不會敲鑼打鼓,或者放鞭炮,就是內部的工作人員和信眾代表參加,典禮由方丈和尚主持。

同時,我也在今天搬進了山上的開山寮。我住進開山寮以後,覺得室內不大通風,特別是在我寮房裡的木櫃,經常傳出一種刺鼻的異味,住得很不舒服,但還是住下來了。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菩薩知道以後,他說一定要改善,務必改到師父能住為止,因此,櫥櫃和天花板後來都改過了。

原則上,開山寮這個地方並不是退居寮,不是每任方丈卸任以後都搬進開山寮,其實這地方也住不了多少人。將來方丈退居以後,如果年紀大了,可以住到山上安養的地方,若還年輕,退居以後便是入眾隨眾。開山寮的全稱是開山紀念寮,現在是我住的地方,將來我不在人世以後,這裡會開放參觀,成為一個紀念創辦人的地方。

開山寮這棟房子只有四十坪,屬於長條形的建築,採本土建築形式。原來山上有幾戶平房,在我們整地時拆掉了,但是我想山上還是應該保留一些原始平房的樣貌做為紀念,所以開山寮就建成本土一條鞭式的三間房,這種房子目前在臺灣鄉間還可以見到。

法鼓山是由聖嚴法師「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法師雖已年老力衰,卻還是經常抱病親自巡山勘查工程進度。

十月十四日,星期六

十四、十五這兩天,法鼓山上辦了一場「法鼓山佛教建築研討會」,我在首日的開幕式到場做了致詞,講題是「法鼓山建築理念及目的」。

這個會議我們已經籌備一年有餘,我是總召集人,副召集人即是實際執行者,由新竹法源寺的寬謙法師擔任。寬謙法師是已故雕塑大師楊英風先生的千金,他本身也是建築師,對這次會議的貢獻很大。同時大會也邀請漢寶德教授做了一場演講,並請到多位建築界的前輩大師及負責法鼓山建築的建築師與會,從中國傳統的佛教建築,到當代臺灣具代表性的佛教建築都做了探討,同時也把法鼓山建築做了報告。

十月十八日,星期三

第一屆「聖嚴思想與當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這是由聖嚴教育基金會主辦,由聖基會的董事楊蓓教授策畫,邀請到中央研究院院士楊國樞先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于君方女士、堪薩斯大學史蒂文生(Dan
Stevenson)教授及田納西大學羅梅如(Miriam
Levering)教授等十七位中外學者,對於我的思想和當代社會的關係,展開深度的探討和對話。我也在下午的閉幕式做了致詞,向與會學者及現場聽眾分享「如何研究我走的路」。

十月二十一日,星期六

法鼓山三門口外的來迎觀音銅鑄像和靈山勝境石揭幕式,在今天上午舉行,典禮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主持,我也到場關懷大家。受邀出席的貴賓有:菲律賓航空顧問宋立民先生、菲航總經理林美莉女士及其同修王丕增先生,他們是代表菲航總裁陳永栽先生而來,陳總裁是來迎觀音銅鑄像的捐助者;另外,影星林青霞菩薩及我俗家的晚輩也都到了,現場有上千信眾觀禮。

典禮結束後,我也見了林青霞菩薩及其友人陶敏明女士一行,林青霞菩薩問了我對生死的看法。她的雙親近年相繼辭世,她的父親是基督徒,所以我們的佛教儀式幫不上什麼忙,那段時間她很憂傷,我給了她一些慰勉的話。

十月二十三日,星期一

上午依例到臺大醫院洗腎,晚間從精舍出發到桃園中正機場,搭機飛往美國。這次的美國行,在紐約停留了月餘,直至十二月四日才從紐約返回臺北。

我在抵達紐約的翌日(二十四日)上午,即前往曼哈頓康乃爾大學教學醫院接受洗腎,由王忠烈醫師來照顧我。但是初次洗腎,護理人員對我的狀況並不清楚,尤其對我透析的血管也不了解,下針時狀況很多,試了幾次都不順利,只有作罷。第二天我又到了醫院,情況仍是相同,無法順利上針,王醫師便讓我休息一天,因為血管上針的次數過多,血管已經受到破壞。而我自己也做了決定,如果翌日還是不順利,我便提前返回臺灣,否則體內毒素持續升高,會有生命危險。因此當晚就預訂了返回臺北的機票。

到了星期五,下針就順利多了,也可能是換了一位資深的護理人員,她對我的血管好像很熟悉似地,上針非常順利,同時王醫師為我加了一種抗凝血劑,此後我在美國洗腎都很順利。替我下針的護理長是艾莉絲.內利亞(Iris
Nelia)女士,另有一名護士優波離.都塔(Upali Dutta)女士從旁照顧我。

十月二十五日,星期三

二十五日起至二十八日,一連四日,聯合國全球青年領袖高峰會的會前會「青年領袖促進和平論壇」在象岡道場舉行,這個活動是由象岡道場與全球女性和平促進會(GPIW)3共同主辦,共有來自歐、亞、美、非等地區七十五位青年代表參加,並有多位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成員擔任論壇輔導人。我在二十六日的開幕典禮及二十八日的閉幕式都做了簡短演說,講題分別為「和平,從我們的內心開始」,以及「用慈悲心拯救世界」。

十一月一日,星期三

我的兩本新書:《完全證悟——聖嚴法師說圓覺經生活觀》及簡體版《聖嚴法師教禪坐》,今天出版。

《完全證悟》一書,是從我的英文著作Complete
Enlightenment
翻譯而來,內容是我在東初禪寺講的《圓覺經》講錄,由常華法師及葉文可居士翻譯,法鼓文化出版。簡體版的《聖嚴法師教禪坐》是由法鼓文化授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主要在中國大陸發行。

十一月四日,星期六

聖嚴法師與年已近百的沈家楨老居士在美相會。沈家楨老居士是聖嚴法師的恩人,默默護持法師留日所需,行善不欲人知。

外出拜訪仁俊長老及沈家楨老居士。

先是上午前往新澤西州的同淨蘭若,向仁俊長老禮座。長老對我非常照顧,我相信他對所有人都是這麼慈悲。東初禪寺每次舉辦法會,不論我在不在場,長老一定蒞臨;或者我回臺灣,或者不在紐約,長老便來代我講經。我在美國時期,能夠這樣相助,代我講經的長者,除了仁俊長老,還有一位李恆鉞長者,他們都是印順長老的弟子。因此,即便我不在紐約,東初禪寺仍是照常維持每週日的定期講經。

離開同淨蘭若之後,接著到了紐約博南郡的莊嚴寺,拜會沈家楨老居士。沈老居士已經高齡九十有四,除了有些微的重聽,身體狀況都還很好。沈老居士現在是完全退休的狀態,他把莊嚴寺和美國佛教會的法務都交出來了。

十一月五日,星期日

我的兩位英國法子約翰.克魯克(John Crook)博士和賽門.查爾得(Simon
Child)醫師,上午到象岡道場來看我,主要是向我請法,問我傳法的條件、禪法如何在生活中使用等問題。我告訴他們,當我在世的時候,他們要傳法,必須讓我知道;我過世之後,他們可以直接向西方人傳法,但是要有條件,這是當初我傳法給他們已經訂出的規定。第一,對佛法要有正確的知見;第二,要有老師的認可;第三,要有弘法的熱忱。具備這三個條件,就可以傳法給下一代的人。

禪法西傳以後,原則上和西方人是沒有衝突的,因為佛法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包容當地的風土、民情、文化及宗教,主要就是分享禪的利益。至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應用禪法?過去我已講了很多,禪法從來不離生活,就是在生活中使用的。

十一月九日,星期四

今天是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我們首度在法鼓山上舉行剃度典禮,共有十位男眾和十四位女眾接受剃度,剃度及授戒儀式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代我主持,首座和尚惠敏法師擔任教授阿闍黎。

我因人在美國,沒有辦法親自主持,但是這些人仍然是我的弟子。我不在臺灣的時候,由方丈和尚代替我授戒,我在世的時候,仍是大眾的依止師。

晚間,我在東初禪寺宣講觀音法門,談到觀音菩薩的出處及修行方法,鼓勵信眾要學習觀音菩薩的精神,而提出「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的四種次第。

十一月十一日,星期六

聖嚴法師向東初禪寺的信眾、貴賓介紹法鼓山新任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希望眾人能夠繼續給予護持與協助。

東初禪寺下午舉辦一場「深秋心靈饗宴」聯誼會,邀請紐約的華僑界親近、了解、熟悉東初禪寺,前一晚抵達紐約的方丈和尚也出席了這場活動,我也在活動中介紹方丈和尚給大家認識。

當天出席的僑界貴賓,多數都是第一次見到我,少數是我過去見過的。包括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夏立言先生與夫人鄭麗園女士、新澤西州州長辦公室代表陳瑞芳女士、知名散文作家王鼎鈞夫婦,以及法拉盛華僑文教中心主任張景南先生等一百多位貴賓出席。

我們用餐敘的方式招待他們,也在餐敘中宣布東初禪寺即將遷址。東初禪寺現有的地方太小,我們一直希望找到一個比較大的地方,繼續為當地服務。我們辦這個活動主要的想法,是希望大家能夠支持未來的募款活動,至於日後這些貴賓是否真的支持,乃是不可得知。其實,舉辦募款相關的活動,只能抱持聯誼心態,不能夠指望與會者必然支持。

十一月十二日,星期日

東初禪寺上午舉辦一場皈依典禮,由我親自主持,約有六十人發心皈依,加上觀禮民眾近二百人,這在紐約算是一次盛況了,平時只有十幾位信眾一起皈依。這次皈依人數所以增多,原因是我已返回美國。有很多新的信眾是在我離開美國期間才親近東初禪寺,這些信眾之中,不少是看了當地有線電視第二十五頻道播出的《大法鼓》節目,這個節目配上了英文字幕,接引了不少人。當他們知道我返回紐約,都來參加了這場皈依。

十一月十六日,星期四

十六日起至十九日,在象岡道場舉辦法鼓山在美國的第四屆菩薩戒,由我和方丈和尚共同主持,共有一百三十四位東西方人士登壇受戒,這在美國也算是一次盛會。除了象岡道場和東初禪寺的常住法師之外,臺灣也到了幾位僧團法師支援,一共有十二位僧眾,這種規模在臺灣也不容易見到。

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五

此行美國的重點行程之一,便是於二十四日起至十二月三日,在象岡道場舉辦話頭禪十,共有七十五位禪眾參加,人數是相當多的。我雖仍有固定的洗腎療程,還是每天到場講了開示。

十二月一日,星期五

簡體版《戒律學綱要》一書,今日由中國大陸宗教文化出版社發行。

這個好消息我已等了好久,許久以前就有人盼著這本書能夠在中國大陸印行,但總是因緣不具足。這本書最早與大陸讀者的見面方式,是透過淨慧老法師摘錄精華,在內地的一份佛教刊物《法音》連載,成為日後北京中國佛學院第一屆學僧上課的教材,但畢竟不是全貌。本書簡體版終於在大陸地區發行,對我來說雖是遲來的好消息,總也是好消息。

十二月三日,星期日

在我即將返回臺北前夕,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保羅.安德爾(Paul
Anderer)教授以及知名散文作家王鼎鈞夫婦,相繼於晚間到東初禪寺來拜訪我。

保羅.安德爾教授由哥大東亞語言文化系系主任羅伯.哈默斯(Robert
Hymes)教授以及于君方教授陪同,他們要與我討論哥大將設置的「聖嚴漢傳佛學講座教授」一事。向國際社會推廣漢傳佛教是我的心願,恰巧在哥大任教的于君方教授獲悉哥大有意設置一個漢傳佛學講座,正在尋求合適的合作夥伴。因此她在十月返臺時徵詢我的意見,我覺得真是太好了,便責由聖嚴教育基金會進行接洽此事。

這個講座的設置基金是三百萬美元,由哥大與捐贈者,雙方各提出一半對等基金。過去哥大曾設置藏傳及日本佛教的佛學講座,帶動了一股研究風潮,這回的漢傳佛學講座是首辦。至於經費,一部分是由我籌措,另外,聖嚴教育基金會也做了專案募款,一共籌足新臺幣五千萬元。保羅.安德爾教授來看我的時候,已經確定這件事,但是募款還在進行,因此這次會晤,主要是了解講座的設置事宜,也交換彼此對於推動漢傳佛學的見解和看法。

晚間八時,散文名家王鼎鈞先生和夫人王棣華女士也來看我。王鼎鈞老先生,人稱「鼎公」,是紐約華人界的聞人,他寫的書在全球華人社會都享有盛名,過去也曾擔任《中國時報》的副刊主編。

我與鼎公的結緣,始於一位江果華居士的接引,她是早期東初禪寺法鼓出版社的長期義工。有一次我到法拉盛演講,她把鼎公夫婦請到現場來聽我演講,讓我與鼎公結了緣。鼎公也注意到我在報章上寫的文章,對我有些印象。事實上,他是一位基督徒,也是藝文界的前輩,他能夠賞光聽我演講,又幾次專程來看我,使我受寵若驚。

聖嚴法師在美一個多月,王鼎鈞伉儷即三次探訪法師,並致贈親題的墨寶。

鼎公是那麼謙虛,他們夫婦倆來看我的時候,還帶著一份親題的墨寶送給我,上面題有「亦佛亦聖,大勇大哲」八個大字,下端則寫:「聖嚴法師,學究天人,圓滿究竟,博大精深,弘法救世,無我忘身;大師難逢,大法難聞,弱水一瓢,澤及藝林,破相得真,捨形求神,同體大悲,萬花是春,典型巍巍,掖我出塵。」末後署名:門外後聞王鼎鈞、王棣華。這份厚禮,又讓我受之有愧了。

我在美國這一個多月,鼎公來看我三次,每次都是依依不捨,好像覺得每次都是不可再得的機會。有句話說「謙謙君子」,在我心中,鼎公正是這般。

十二月十二日,星期二

知名小說家華嚴女士偕女兒葉文可、葉文茲及子媳李乙樺女士,下午到法鼓山來看我,我們交換了寫作的心得。我對華嚴女士的文學造詣非常佩服,葉文可女士則是為我翻譯《完全證悟》的譯者之一。

十二月十三日,星期三

自十三日起,在安和分院展開「心六倫」系列諮詢會議,討論如何開展及推動「心六倫」運動。

所謂「心六倫」,指的是家庭、校園、生活、職場、自然和族群等六種倫理,這是涵蓋著傳統的五倫,同時配合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價值。其實我在十多年前就想到倫理運動應該要推廣,但是一般大眾對傳統五倫的思想不容易接受,因此我提倡從「心」開始的心六倫,而不拘泥於過去的五倫形式。心六倫推出以後,得到各界的響應支持,我們請教各領域的專家來探討這項運動的推廣,可以說就在這次諮詢會議中確立了「心六倫」的架構。

心六倫運動是由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主導,由前任監察委員李伸一菩薩擔任人基會的祕書長,他曾經創辦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目前仍是消基會的義工。正好這段時期他有空檔,我便請他為人基會策畫幾個活動,除了「心六倫」以外,防治自殺運動也是請他負責的。

人基會所辦的活動相當多,在曾濟群菩薩擔任執行長期間,我們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廣州中山大學,以及在臺灣的臺灣大學、成功大學和臺中的亞洲大學等七所大學設置了「法鼓人文講座」,成效非常好。

他原來是擔任法鼓大學籌備處的校長,我們籌辦法鼓大學初期便延請他擔任籌備處主任,實際上就是校長。同時,二○○三年創辦的法鼓山社會大學,也是由曾校長開創出來,辦得非常好。後來社會大學併入了人基會的目的事業,我也請曾校長繼續為人基會奉獻。

十二月十四日,星期四

美國舊金山佛山寺般若講堂的創辦人智海長老,也是臺北甘露寺的創辦人,中午偕甘露寺僧俗四眾一行人上法鼓山來看我,我用餐敘的方式招待他們。智海長老是我在一九七五年底初抵美國見到的第一個中國法師,他到了舊金山的機場為我接機,並且招待我住進他的道場,一直到現在,我仍對他非常感恩。

下午,則有一家法國出版社卡裕納維容(Kahuna Vision)的總裁賈智良(Patrick
Jagou)先生上法鼓山來採訪我,希望我為法文讀者介紹心靈環保。他是從法鼓山簡介知道了心靈環保的理念,也看了我的「一○八自在語」,所以特別來法鼓山採訪我。

十二月二十三日,星期六

法華鐘在今天舉行落成典禮,晚間則有一場「大願和敬平安感恩晚會」,在法鼓山大殿舉行。法華鐘的落成,事前經過兩年多籌畫,此時已運抵法鼓山。在落成典禮之前,先行舉辦灑淨儀式,包括臺北縣長等地方首長都到場與會。晚間的感恩晚會,則由榮譽董事會會長劉偉剛菩薩主導,他帶了一群工作人員把活動辦得有聲有色,以音樂會形式呈現出來。

在「大願和敬平安感恩晚會」中,聖嚴法師代表法鼓大學接受菩薩再圓滿榮董的心願。

十二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二十七、二十八兩天,到臺大醫院定期回診,做了膀胱鏡檢查,結果都很正常。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6 美好的晚年|六、承先啟後,繼起有人二○○六年七至九月記事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6 美好的晚年|八、遊心禪悅二○○七年一至三月記事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