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遊心禪悅二○○七年一至三月記事
一月二日,星期二
立法委員林炳坤先生與黃昭順女士,上午到安和分院來拜訪我,邀請我在夏秋間赴澎湖做一場心靈環保演講。我從沒去過澎湖,我說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我是很樂意去一趟。但是這個計畫並沒有成行,原因還是出在我的身體因素,不再適合搭飛機。
晚間,我在中正精舍接受了東森新聞採訪,談了新年的祝福。
一月四日,星期四
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先生下午到安和分院來拜訪我。王院長過去曾參加法鼓山所舉辦的禪修活動,他本身也是一位佛教徒。我建議他如果遇到任何的狀況,就念觀世音菩薩,我也送了他一尊陶塑微笑觀音。
一月六日,星期六
法鼓山僧團弘化院與聖嚴教育基金會在今天成立了聖嚴書院,讓體系內外的菩薩都能夠有機會選修書院的課程。這個課程,最早是由聖嚴教育基金會發起,同時僧團弘化院也在規畫如何把我的著作思想,透過大學院的形式呈現出來,就在此時做了連結,負責人是林其賢老師。聖嚴書院的成立典禮,是在高雄紫雲寺舉行。也率先在南部的高雄、屏東開課,現在法鼓山及各縣市也都陸續開設了相同課程。
一月七日,星期日
上午到了三峽的西蓮淨苑,主要是出席現任住持惠敏法師的師公道安長老的百齡誕辰紀念,同時為西蓮教育中心的啟用典禮揭幕。
惠敏法師的師父是西蓮淨苑開山智諭老和尚,他是道安老法師的剃度弟子,由於中年出家,受戒的時間較晚,而與我的弟子果如法師同戒,戒師同是海會寺的開山道源老和尚。當年我受戒,戒師也是道源老和尚,因此我跟智諭老法師可算是同門之誼了。

聖嚴法師應邀至西蓮淨苑參加西蓮教育中心啟用典禮,於典禮之後,在住持惠敏法師的陪伴下,參觀西蓮教育中心。
道安長老過去與白聖長老、東初老人及印順長老,並稱為臺灣佛教四大長老。他對公共事務非常熱心,很敢講話,對於年輕的後輩非常看重。例如當年我剛從關房出來,在臺北善導寺有個講座,那時南亭長老、白聖長老、道源長老、道安長老都來聽我演講,日後我又到慧日講堂演講,印順長老和道安長老也來了。這表示這些長老對年輕人非常重視,鼓勵年輕人弘法。而我當時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當著長老面前造次亂講,講完之後還受到他們的肯定,這也表示長老是非常寬宏大量的。
下午在安和分院見了在政治大學執教的鄭石岩教授及其夫人高秀真女士。鄭教授當天已先上法鼓山參訪,下午他來見我的時候,這麼形容:「法鼓山的出現,是一位高僧拿了一頂衣,往那裡一披,就出現了這麼好的道場;法鼓山是在這一頂衣下出現的。」他說歷史上許多名山都是這麼出現的,因為來了一位高僧,用他的袈裟一披,現成有了一座莊嚴的道場。我說法鼓山可是經過十六年才建成,很不容易。但是他又講,十六年不過一轉眼,一下子就過去了。

二○○二年聖嚴法師登至象山頂,眺望法鼓山的工程。
鄭教授會如此形容法鼓山,因為他看到山上的建築,如此莊嚴而簡樸,而園區裡的種種設施,從室內到戶外,都是非常自然而又令人感到心曠神怡,就像真正走進了靈山勝境的氛圍,彷彿是人間仙境。我很感激鄭教授的抬愛,他本身是研究禪學的專家,也從事禪的修行和教學,對我們特別關愛。
一月八日,星期一
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先生,由法行會何美頤菩薩陪同,下午到安和分院來拜訪我,我同他談了幾句禪法。他是個很忙的人,沒有時間來參加三天禪修,我建議他,平時生活中還是可以練習禪的觀念和方法來放鬆身心,身心放鬆了,心就能沉澱下來。
馬英九先生和法鼓山向來都有互動,他曾到過農禪寺,去過法鼓山,也參加我們許多的活動,幾乎每年都會見面的。他的父親馬鶴凌先生同我也有交誼,一九七五年,我回臺灣出席海外學人國家建設研究會,當時,馬鶴凌先生代表中央全程陪著我,一起去了阿里山及中部橫貫公路。後來他寫了一副對子送我,內容是:「聖明開悟無邊法,嚴正修持萬古心。」現在這副對子就掛在農禪寺客堂。因為我與馬鶴凌先生有這段交誼,因此,馬英九先生也把我當成長輩看了。
一月九日,星期二
上午在法鼓山國際會議廳,為專職、僧眾及護法悅眾舉行精神講話,主題為「用人、找錢、成事」。這是老生常談,我會一次一次地重複講,是因為我們的工作人員流動率頗大,往往半年以後,又換了一批新人,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這樣的題目我便再講一次。
「用人、找錢、成事」是經營任何事業的基本原則。首先要找到人才,方能成事;一邊成事,還要一邊找錢。這個原則,在營利事業或者非營利事業組織都是相同的。
下午在法鼓山上,我接受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邱麗蓮教授採訪,她問到:「開悟,是否能夠以科學方法驗證?」其實類似的問題,我已答過多次。科學始終是屬於物質層面的研究分析,用科學儀器來檢測人在靜坐時腦波的變化,確實可以做到,但至目前為止,尚沒有任何科學方法,可以用來驗證人是否開悟。開悟是另一種境界,屬於空靈的層次,而不落於物質層面。精神層面有深有淺,淺的部分尚可以研究,比如精神分析,就是一種科學研究,但是深層的精神領域,屬於純心靈的體驗,無法用科學的分析方法進行檢證。
一月十四日,星期日
馬來西亞的繼程法師,下午到安和分院來看我。他是檳城三慧講堂竺摩長老的剃度弟子,也是我的法子。他出家以後,曾在臺灣親近印順長老和星雲法師等知名法師,也到了文化館參加我主持的幾次禪七,有一些身心的反應,對佛法有較深入的體驗。他是我的第一個法子,在他的自傳裡也提到我是他禪修的師父。這些年他到臺灣都會來看我,他喜歡四處參學,並沒有自己的道場。
一月十五日,星期一

在訪談結束後,聖嚴法師為吳若權先生題字留念。訪談集結出版為《甘露與淨瓶的對話》,提供現代人以「正面解讀,逆向思考」的態度,處理身心煩惱。
知名作家吳若權先生與圓神出版社社長簡志忠先生,下午到安和分院來拜訪我,我們談起了如何向年輕人推廣佛法,而由簡社長提議,希望我與吳若權能有一系列的對談,由吳若權採訪,我來回答。我接受了提議。簡社長打了一個比方,說我跟若權的合作,就像當年的弘一大師與豐子愷,他是抬舉我了。在我看來,若權的才氣確實可與豐子愷相當,但是我的德學,怎麼也沒辦法與弘一大師相比的。
一月十八日,星期四
中國大陸政協常務委員張緒武先生,下午到安和分院拜訪我。他問我:「佛教講的入世與出世是什麼意思?」這也是一般人會有的疑惑。許多人認為,佛教是消極出世的,甚至是厭世、棄世的,似乎只有政治與經濟的做為,才是入世。這真是一種誤解。
在佛教來講,出世,是對世俗的一切不貪戀、不執著,也不在乎、不占有,但在抱持出世心態的同時,卻對世間產生一種奉獻、感化的功能,叫作淨化社會、淨化人心,因此也是入世的。試問如果佛教不參與世間,如何能夠化世?佛教的本懷是入世,它不戀世,卻有著奉獻的化世功能,但不執著於結果。
一月二十日,星期六
第十二屆佛化聯合婚禮,上午在法鼓山大殿舉行,共有五十六對新人參加,我以「和敬平安.吉祥姻緣」為新人祝福。早期我們辦的佛化婚禮,我都會到場為新人祝福,自我害病以來,我不一定每次都到場,或者有時我到場觀禮,但皈依與贈送佛牌儀式,則由方丈和尚主持。
一月二十一日,星期日
上午在農禪寺舉行皈依大典,共有二千二百多人皈依。
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二
我和高鐵董事長殷琪女士,長達三年的請法和問答,由天下文化集結出版《慢行聽禪——殷琪問法.聖嚴解惑》一書,下午在安和分院舉行新書發表會,由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女士主持,現場到了不少媒體記者。
這本書所以取名為《慢行聽禪》,因為高鐵是一種高速行進的交通工具,但是禪要慢慢地來,因此叫做《慢行聽禪》。這本書的成書,經過三年十一次的對談,時間並不短。我跟殷琪董事長都是很忙的人,她每次上山來看我,都需要配合我的時間,我也是盡可能配合她,因此能有長達三年的對談,並不容易。這三年來,碰上我害病、住院與休養,曾中斷一年有餘,總算還是把這本書完成了。
殷琪董事長是藏傳佛教的弟子,我和她原來並不認識,直至二○○三年我們有過一次談話,她覺得有些問題,似乎可以從我這裡得到答案,我也歡迎她來提問,便開始著手日後的一系列訪談。這本書出版以後,似乎很受讀者歡迎,銷售狀況也很好。但是也有的人認為,殷董事長的佛學修養很好,想要看懂這本書,應該也要具有一些佛學基礎。
為這本書擔任紀實整理的是作家潘煊小姐,她是一位專業作家,過去曾為印順長老寫了一本傳記,也為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寫作《證嚴法師琉璃同心圓》一書,都很叫好叫座。她除了為佛教寫書,也替藝文界的朱銘先生及連寶猜女士寫傳記,她的文字優美,寫作態度非常認真。
一月二十七日,星期六
上午在法鼓山國際會議廳講授一堂課,題目是「參學禪修的原則和方法」。這是我為法鼓山全山導覽講授的第一堂課,全部課程共有三堂。這三堂課的內容,日後也集結出版成一本小書,書名是《如何導覽法鼓山》。
一月三十一日,星期三
下午在中正精舍接受《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小姐訪問,談起法鼓山推動的「心六倫」、「防治自殺」運動,以及我退休後的生活。
二月一日,星期四
新書《法鼓山故事》由法鼓文化出版,這是由我口述,道出法鼓山的創建、每棟建築物的完成,以及戶外設施的構思等等,這個過程非常艱苦,並不是袈裟一披,道場現成就有了。但我還是覺得很慶幸,在古代,一座名山的完成,常是經過好幾世代出家眾的努力,方才建成,而開山祖師,可能是第一代建設者,或以當中最具聲望的住持為名;在歷史上,要把一座山在一個人的一生之中完成,那是很難做到的事。

即使法鼓山教育園區的建設工程已逐一完工,但是聖嚴法師仍然不斷地四處巡視,不斷地調整改善,希望園區能長長久久地為大眾服務。
法鼓山歷經十六年終於開山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本事,我既不會水泥工,也不懂木工,更看不懂建築圖,許多的事都是由僧俗弟子一起參與,尤其建設經費,都是從十方信眾布施而來。我們有一個護法勸募組織,向信眾募款來支持建設。
法鼓山初建的頭兩年,大家對我們是沒有信心的,因為地面上看不到任何建築,甚至過了五、六年,還在打地基,尚見不著房子,因此便有傳言紛起,說法鼓山是建不起來了。
我們的募款也做得非常辛苦,如果按原始計畫,法鼓山確實是建不起來的,因為我們的募款與實際建築的需用,不成正比。為了土地的因素,為了政府的審查,有許多許多的因素,使得工程一拖就拖了十六年。最初我們計畫在五年內完工,結果遲至第十六年才落成。
十六年過去了,不得不說這是最好的安排,雖然時間拖長了,但是工程品質相當好,而我們所需的募款也能夠應付,不至於落得舉債建設,的確是最理想的了。
二月三日,星期六
我為山上的僧眾及導覽義工講授的全山導覽課程,下午在法鼓山國際會議廳舉行第二次授課,主題為「全山導覽」。
二月七日,星期三
下午在中正精舍接受《中華日報》記者關嘉慶小姐採訪,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是《中華日報》響應防治自殺運動而來採訪我,董事長詹天性先生也一起前來。
二月十日,星期六
東森集團的一級主管四十餘人,今天在法鼓山舉行一日禪修。東森集團的總裁王令麟先生也特別來拜訪我,我與他分享生活中的佛法。
上午,太子建設董事長莊南田菩薩,陪同兩位德國的建築設計師魯道夫.魏南茲(Rudolf
Wienands)教授及庫爾特.史迪潘(Kurt Stepan)博士,也上法鼓山來拜訪我,我們交換了環保建築的理念。
海基會副董事長張俊宏先生午後來山上看我,主動表示想要皈依,由我為他見證皈依三寶。我勉勵他:放下過去,把握當下;人生難得,能夠利人,便是利己。
二月十一日,星期日
法鼓山三峽天南寺,上午舉行動土典禮,由我及方丈和尚、臺北縣縣長周錫瑋先生、板橋市市長江惠貞女士、三峽鎮鎮長陳佳烜先生,以及捐贈天南寺工地及建設經費的邱氏家族代表邱仁政與邱仁賢菩薩等人共同舉行破土儀式,現場觀禮嘉賓有五百餘人。
二月十五日,星期四
「遊心禪悅」書法展記者會下午在安和分院舉行,宣布我的書法展,自二月十八日起至八月十八日止,在法鼓山上展出。

為了替法鼓大學募款,聖嚴法師於短短兩年內,完成了近五百幅書法作品。一筆一畫都蘊藏法師的興學願力。
近兩年間,我在臺美兩地,經常都是起早待晚地寫,共寫了近五百幅書法。這是因護法總會一位副總會長葉榮嘉菩薩,他本身是收藏家,也是建設公司的負責人,他很欣賞我的字。但是我說我很慚愧,只是勸大家捐款,自己卻沒有能力為大學興建貢獻一點錢。他跟我講,師父的字可以募款,沒有問題。因此,我便大膽把我的字向書法名家獻醜,請他們指教,結果居然通過專家的門檻。此後,我便不斷地寫,始有這次書法展的規模。
這項書法展,首先於法鼓山上展出,同時也在臺南、高雄、臺中及臺北陸續巡迴展出,再加上農禪寺,一共展出六場。我要感謝大眾普遍響應,並沒有任何負面的評論,似乎大家都覺得我的字還可以收藏。直至二○○八年,我寫的書法也承故宮博物院垂青,收了三幅字用以研究,分別是:〈四眾佛子共勉語〉、〈新譯華嚴經觀自在菩薩大悲行門〉,以及〈此亦是觀世音普門品示現〉(〈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後續)。
二月十七日,星期六,除夕
今天是除夕,晚間在法鼓山上舉辦落成以來第一次法華鐘叩鐘祈福晚會,由方丈和尚領著僧團法師,敲響除夕的第一聲鐘響,其後由我、方丈和尚,以及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先生、內政部部長李逸洋先生、臺北縣縣長周錫瑋先生、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先生、法行會會長蕭萬長先生、知名主持人張小燕女士、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先生、新聞主播胡婉玲女士等,共同撞響一百零八聲的法華鐘響,象徵消解了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百零八種煩惱。就在午夜十二點整,撞響了第一百零八聲鐘響,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現場共有四千多人觀禮。
二月二十四日,星期六

林懷民菩薩多次探訪聖嚴法師,表達關懷之意。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菩薩,上午來山上向我拜年,我也帶他看了書法展。林懷民菩薩是國際聞名的藝術家,他帶領的雲門舞集,每年都有新作問世,每次公演都受到各國普遍好評,臺灣也因雲門舞集而受到國際間的重視,可見雲門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
我與林懷民菩薩的結緣,最初是由救國團的張葆樺菩薩接引。此後,我與林懷民菩薩曾有一次公開的對談,雲門也曾在中正文化中心為法鼓山舉辦過一場義演。他的父親林金生先生往生時,法鼓山的菩薩也去做了關懷。
二月二十七日,星期二
宏仁集團董事長王文洋先生,上午到法鼓山來拜訪我,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一起陪同。王文洋先生是台塑集團王永慶董事長的少爺,他在兩岸的事業都做得很有規模。去年我們舉行第二任方丈接位大典,他從媒體上得知方丈和尚的俗家名字也叫「宏仁」,與他的公司同名,因此,對方丈和尚感到很親切。
三月一日,星期四
三月一日起至六日,法鼓山行政中心副都監果光法師,偕果禪、常悟、常濟、常聞等五位法師及六位青年代表,到非洲肯亞的戈曼非洲保護區,出席一場由青年領袖和平促進會舉辦的「蘇丹青年和平論壇」。青年領袖和平促進會這個組織是因二○○六年十月底,聯合國青年領袖高峰會的會前會在象岡道場舉行而成立,也可以說,這個青年組織,是從聯合國青年高峰會延伸出來的,目前隸屬於全球女性和平促進會(GPIW)。在肯亞的大會閉幕式中,由常聞比丘代我宣讀了閉幕致詞。
同時,上午我在法鼓山上國際會議廳,做了全山導覽的第三次授課,主題為「什麼是法鼓山的景觀?」。
三月三日,星期六
行政院環保署署長張國龍先生等一行人,上午到法鼓山來拜訪我。署長對法鼓山提倡的四種環保相當熟悉,也很認同我們的理念,他希望未來環保署舉辦國際環保會議時,能與法鼓山一起合辦,也希望我能為大會舉行演說。
三月四日,星期日
元宵節這一天,我們在法鼓山大殿辦了一場觀音法會,由方丈和尚主持,我也到法會現場為大眾講了開示。
上午,我在山上見了一位楊世村菩薩,他是一家證券公司的負責人,近期把臺北縣新莊的一棟五層樓公寓捐給我們。為了這件事,我問過僧團及社會大學的曾濟群校長,這個地方將來如何使用?僧團認為,可當作勸募會員的共修處,法青會也可在這裡辦活動。曾校長則說,社會大學可以借這裡辦公。但是,接下這地方以後,需要裝修,必須另外找經費。結果,楊菩薩又發心捐款護持。我們把這筆捐款分成兩等份,由佛教基金會及社會大學分別持半,另外,佛教基金會也自行籌措了五百萬元。
當天,楊菩薩闔家在專案祕書廖今榕菩薩的陪同下,到山上來看我,讓我親自表達感恩,我也把我寫的一幅字「福慧世家」贈予楊菩薩,感謝他們全家人的護持。
下午,菲律賓航空公司總經理林美莉菩薩偕同修王丕增先生,上山來拜訪我,他們兩位都是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修營的學員,主要是向我拜年,我也請他們轉達法鼓山對菲航總裁陳永栽先生的感恩。陳永栽總裁是由林美莉菩薩接引,曾到過法鼓山參訪,對我們的理念很支持。這幾年,我為全山佛像及觀音聖像花了許多心思,從鑄像、造形、材質及經費來源都要設想,其中的來迎觀音,就在三門外的象山鼻尖上,即由陳永栽總裁發心護持。
三月十日,星期六
由護法總會策畫,安排我和方丈和尚到臺灣各地巡迴關懷護法信眾,北區的第一場,上午在法鼓山大殿舉行,我向信眾講了開示,除此之外,也由方丈和尚為新勸募委員舉行授證,我在場觀禮。
三月十一日,星期日

聖嚴法師神采奕奕,為北區的信眾們關懷勉勵。
知名評論家暨作家,也是大學教授的龍應台女士,下午來山上拜訪我。她年輕時寫的《野火集》一書,轟動一時,影響社會很深。本來我與龍教授互不相識,一九九八年在《天下》雜誌舉辦的「飛越二○○○美麗台灣希望座談會」才首次晤面。後來她的父親過世,法鼓山菩薩做了一些關懷,漸漸有了互動,她曾為此向我表達感謝。這回她上山來,主要是聽到我的身體出了狀況,特別來問候我。
原來她並沒有特別想跟我談些什麼,但在敘談間,她開始提出一些問題,都是關於生命、生死與信仰層面的話題。這次的談話經過整理,成為一篇相當好的文章,在臺灣《聯合報》及香港《明報》都做了兩天的連載,並由聖嚴教育基金會出版《生命與信仰的探究》一本小書,反應非常好。龍應台還問我,文章是誰整理的?當時只是些蕪雜的談話,怎麼整理之後,成為這麼好的一篇文章?這是由我的文字祕書胡麗桂菩薩整理的。
同時,臺大醫院院長林芳郁教授,以及何弘能、蔡克嵩兩位副院長,偕各科主任、主治醫師及眷屬一行四十多人也於上午到山上參訪。我對臺大醫院非常感恩,總是想著如何回報,除於去年七月,為臺大醫院職工做了一場演講,便也只能邀請醫療團隊上山來看看我們的環境,接受簡便的午齋招待。
三月十二日,星期一
今天發生了我洗腎以來,最危急的一次狀況。我於上午八時開始洗腎,中午十一時五十五分,突然感到全身發熱,腹部很不舒服,那不像是飢餓感,卻很不舒服。我以為吃點東西就可以改善,便請侍者常朗法師準備點心,吃了一種名為「普林腎」的流質食物。我只喝了幾口,忽然覺得很累、很冷,接著便失去意識。常朗見我瞳孔放大,眼白往上翻,趕緊呼叫護理人員。醫護到了以後,有一位資深護士,立即把洗腎機上管子裡的血液,送回我體內,沒多久,我就醒轉過來了。醒來以後,我聽到有人說:「好了!好了!已經救回來了!」這是腎臟科主治醫師洪冠宇醫師說的。
這次突發狀況,前後僅只兩分鐘,若是錯過這兩分鐘,我這條命大概也沒了。這是休克。因為我的血壓太低,抽血時,體內血液一時來不及供應,心跳便停止了。這是一次很奇妙的經驗。在我休克的這兩分鐘,什麼也不知道,如果就這樣走了也很好,我並沒有感到心臟不舒服,什麼感覺都沒有。
三月十五日,星期四
十五、十六兩天,到臺大醫院回診,檢查結果很正常。
三月十七日,星期六
護法總會策畫我與方丈和尚的巡迴關懷,下午在農禪寺舉行北區第二場,我為信眾講了一場開示,由方丈和尚為新勸募會員舉行授證。這次巡迴關懷,最初我的想法,是我到各地區去關懷大家,但是護法總會顧及我的身體狀況,把北部的七個轄區合併成三場舉行,在法鼓山一場,農禪寺兩場。但我還是覺得這樣集中舉行的效果並不理想,所以後來還是到了中南部及花東親自做關懷,這也是我在年初發的一個願。

聖嚴法師在法鼓山散步時,經常親切關懷辛苦工作中的義工菩薩們,這種體貼的心意,總是令義工菩薩們滿心歡喜。
三月二十二日,星期四
美國哈佛大學的數學權威丘成桐教授,上午偕交通大學林松山教授及臺灣大學講座教授崔茂培先生,到仁愛路聖嚴教育基金會來拜訪我。丘教授希望我能給他罹患癌症的姊姊一些勉勵的話。丘教授告訴我,他的姊姊害病以來,始終不肯就醫,家人怎麼勸都不管用,所以他想到來找我,說是我的勸,她一定聽的。所以我就打了電話給丘菩薩,她果真去就醫了。
三月二十四日,星期六
護法總會各地巡迴關懷北區的第三場,今天在農禪寺舉行,我向大眾說明了法鼓大學的興學理念,希望大家一起護持。
三月二十七日,星期二
一代佛學大師林子青居士的女兒林志明女士,下午偕夫婿喬尚明及女婿蘇耿德上山來拜訪我,主要是對於法鼓文化願意協助出版林子青居士文集,向我表達感謝之意。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6 美好的晚年|七、最後一次美國行二○○六年十至十二月記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