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
1
可參閱釋印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般若經講記》。
2
參見《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原文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智若愚」為後人之引申。
3
參見《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4
參見《優婆塞戒經》卷一〈三種菩提品〉第五(T24, no. 1488, p.
1038b8-17)。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01 心的經典|第四篇 《心經》異譯
校註
可參閱釋印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般若經講記》。
參見《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原文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智若愚」為後人之引申。
參見《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參見《優婆塞戒經》卷一〈三種菩提品〉第五(T24, no. 1488, p.
1038b8-17)。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01 心的經典|第四篇 《心經》異譯
生活中鎖碎,在無形中會讓我們感覺到壓力與煩惱,如果能看淡生活的發生的事情、降低慾望、便會少些煩惱。健康的身體源於健康的心態,活在當下,不過於執著外在的人與事,實現身心輕鬆的自在生活。
網站隱私免責說明:點擊查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