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
1
此處對於想蘊的解釋,與傳統略有不同,讀者可參考其他相關說明。
2
此處對於顯色、形色、表色、無表色之介紹,與傳統解說不同,讀者可參考其他相關說明。
3
參見《攝大乘論》卷上〈依止勝相品〉第一(T31, no.1593, p.114a8-p.115a6)。
4
參見《大乘止觀法門》卷三(T46, no.1924, p.653c11-18)。
5
參見《成唯識論疏抄》卷十一(R80, p. 626a13-15)。
6
參見《成唯識論述記》卷一(T43, no. 1830, p. 242a17-26)。
7
參見《俱舍論》卷十八(T29, no. 1558, p. 98a8-19)。
8
參見《法華經》卷二〈譬喻品〉、卷三〈化城喻品〉。
9
參見《成唯識論集解》卷十(R81, p. 631b4)。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06 探索識界|附錄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