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07 自家寶藏|經文譯釋|一三、世尊因地與《如來藏經》

聖嚴法師

一三、世尊因地與《如來藏經》

爾時世尊,復告金剛慧菩薩言: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復過是數,爾時有佛,號常放光明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金剛慧!何故名曰常放光明王?彼佛本行菩薩道時,降神母胎,常放光明,徹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塵等剎,若有眾生,見斯光者,一切歡喜,煩惱悉滅,色力具足,念智成就,得無礙辯;若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阿修羅等,見光明者,皆離惡道,生天人中;若諸天人見光明者,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具五神通;若不退轉者,皆得無生法忍,五十功德,旋陀羅尼。

語譯

當時的釋迦世尊,再一次告訴金剛慧菩薩說:過去久遠,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比這還要更多數劫之前,那時有一尊佛,號為常放光明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金剛慧唷!那尊佛何故取名為常放光明王的呢?由於彼佛在修行菩薩道的最後一身,當他降神母胎之時,便能常放光明,徹照十方的千佛世界、微塵數國土,若有任一眾生見到他放的光明,每一位都生歡喜,煩惱都會消滅,身體的色力具足,定慧成就,得四無礙辯;若有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阿修羅等三惡道的眾生,能見此光明者,都會脫離惡道苦趣,生於人間天上;若有諸天眾生,能見此光明者,即於無上的佛道,得不退轉心,並且具足五種神通;若有不退轉菩薩,能見此光明者,皆會證得無生法忍,成就五十功德的旋陀羅尼。

註釋

這一節的經義,跟《法華經》後面幾品的部分內容,相當類似,敘述釋迦世尊在修行菩薩道的階段,曾經親近某某佛,與某些菩薩是同門同修的菩薩伴侶,也就在某一佛處,聽聞過本經,故於世尊成佛之後,也當宣說本經。

前面這段經文,敘述常放光明如來這個名稱的由來,在彼佛修行菩薩道的最後一生,就能從入胎開始,常放光明,徹照十方無量國土,利益一切凡聖眾生。

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阿修羅 上段經文中的三惡道眾生,有五種名稱。但是閻羅王及阿修羅,雖非餓鬼,依舊屬於鬼道,是罪福兼具、苦樂相間的鬼道。閻羅王在有的佛經中,稱之為閻羅天子,據傳說的信仰,閻羅王也在地獄中,算是鬼王的一類,當他們執行勤務、審辦案件時,是執法者,其他時間,他們同樣接受地獄的各種苦報;至於阿修羅眾的瞋心特重,雖有享受天人的福樂,同時又經常處於驚恐的狀態,常向帝釋天挑起戰端,卻又每戰皆敗,所以是毫無安全感的眾生。

五種神通 是凡夫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若加漏盡通,便是三乘聖者的六神通。

不退轉 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十信滿足而進十住位至十回向位,第二層次是從初地至七地菩薩位,第三層次是第八地菩薩至十地圓滿。此處的不退轉是十信滿足進入十住。此處的無生法忍是從初地至八地菩薩,就能具足五十功德旋陀羅尼,何為旋陀羅尼?我在《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有說明。

金剛慧!彼光明所照國土,皆悉嚴淨如天琉璃,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種種寶樹,花果茂盛,香氣芬馨;微風吹動,出微妙音,演暢三寶,菩薩功德、根、力、覺、道、禪定、解脫。眾生聞者,皆得法喜,信樂堅固,永離惡道。金剛慧!彼十方剎,一切眾生,蒙光明故,晝夜六時,合掌恭敬。金剛慧!彼菩薩處胎出生,乃至成佛,無餘泥洹,常放光明,般泥洹後,舍利塔廟,亦常放光。以是因緣,諸天世人,號曰常放光明王。

語譯

金剛慧唷!那尊即將成佛的受胎菩薩,光明所照一切國土,都成為莊嚴清淨猶如天上的琉璃寶地,以黃金為繩,分界而成八重大道,道側種有各種寶樹,或者是開滿了花,或者結滿了果,都飄散著芬芳溫馨的香氣;微風吹動寶樹,樹葉發出微妙的音樂,歡暢地演唱著佛法僧三寶功德、菩薩功德以及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禪定、解脫等佛法。眾生聽到了這些音樂,皆得法喜,並且信心堅固,從此永離三惡道報。

金剛慧唷!那時十方國土的一切眾生,由於蒙受了光明,所以日以繼夜,不休不息地合掌恭敬。

金剛慧唷!當那尊菩薩,不論是處胎時、出生時,乃至成佛時、進入無餘涅槃時,常放光明,入滅之後,供養彼佛的舍利塔廟,亦常放光明,以是因緣,諸天以及世間的人類,都尊號其為常放光明王。

註釋

這段經文,可以跟《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比照來讀,不過那兩部經是描繪阿彌陀佛願力所成的西方極樂國土,《如來藏經》的常放光明王如來,能使被其光明所照的一切國土,都變成了跟極樂國土同樣地清淨莊嚴,這意味著比起阿彌陀佛的願力更為殊勝。

金剛慧!常放光明王如來、應供、等正覺、初成佛時,於其法中,有一菩薩,名無邊光,與二十億菩薩以為眷屬。無邊光菩薩摩訶薩,於彼佛所,問如來藏經,佛為演說。在於一坐,經五十大劫,護念一切諸菩薩故,其音普告十佛世界微塵等百千佛剎,為諸菩薩無數因緣百千譬喻,說如來藏大乘經典。諸菩薩等,聞說此經、受持、讀、誦、如說修行,除四菩薩,皆已成佛。金剛慧!汝莫異觀,彼無邊光菩薩豈異人乎?即我身是,彼四菩薩,未成佛者,文殊師利、觀世音、大勢至、汝金剛慧是。金剛慧!如來藏經能大饒益,若有聞者皆成佛道。

語譯

金剛慧唷!當常放光明王如來、應供、等正覺,初成佛道時,在其弘揚佛法的大會中,有一位菩薩,名為無邊光菩薩摩訶薩,與二十億菩薩為其眷屬。無邊光菩薩摩訶薩,曾向彼佛請問《如來藏經》,彼佛即為他演說此經,在一次的法座,便歷經五十大劫,那是為了護念一切諸菩薩故,以佛音聲,普告十佛世界微塵等數百千佛剎,為諸菩薩用無數種因緣、百千個譬喻,宣說如來藏的大乘經典。當時與會的無量無數菩薩,聞說此《如來藏經》,受持、讀、誦,如說修行,除了今天也來與會的四大菩薩,其餘全都已經成佛。

金剛慧唷!請你勿作其他觀想,那時的無邊光菩薩,不是別人,就是我釋迦世尊的前身,至於四位菩薩,尚未成佛者,便是文殊師利、觀世音、大勢至以及你金剛慧。

金剛慧唷!《如來藏經》,能為眾生作大饒益,凡有聞此經者,必皆成就佛道。

註釋

這段經文,是由常放光明王如來的因緣,引申出釋迦世尊的前身,曾經名為無邊光菩薩,由於他曾向常放光明王如來請說《如來藏經》,故在他成佛之後十年,也為無數菩薩宣說《如來藏經》,同時也交代了請法主金剛慧菩薩與釋迦世尊的關係;這種表現法,也可從《法華經》中找到幾個例子。尤其這段經文中提到「經五十大劫」,用因緣、譬喻宣說「如來藏大乘經典」,似也暗示著本經與《法華經》、《阿彌陀經》等的體例有相關處,並且除了本經尚有其他的如來藏大乘經典的流傳。故在看完本經的語譯釋,宜繼續閱讀。

爾時世尊,重說偈曰:

過去無數劫,佛號光明王,

常放大光明,普照無量土。

無邊光菩薩,於佛初成道,

而啟問此經,佛即為演說。

其有遇最勝,而聞此經者,

皆已得成佛,唯除四菩薩;

文殊觀世音,大勢金剛慧,

此四菩薩等,皆曾聞此法。

金剛慧為彼,第一神通子,

時號無邊光,已曾聞此經。

我本求道時,師子幢佛所,

亦曾受斯經,如聞說修行;

我因此善根,疾得成佛道,

是故諸菩薩,應持說此經。

聞已如說行,得佛如我今,

若持此經者,當禮如世尊。

若得此經者,是名佛法主,

則為世間護,諸佛之所歎。

若有持是經,是人名法王,

是為世間眼,應讚如世尊。

語譯

當時的釋迦世尊,再以偈頌重述如下:

在過去的無數劫之前,有一尊佛的名號是光明王,經常放出大光明,普遍照耀無量國土。有一位無邊光菩薩,於常放光明王如來成道之初,便啟請開示《如來藏經》,那尊如來便為許多菩薩演說。

當時遇到那尊世間最殊勝的,得聞此《如來藏經》的菩薩們,都已成了佛,除了還四位今日也在會中的菩薩,便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金剛慧菩薩,這四位大菩薩,都已曾經聽過此法。

金剛慧菩薩是那尊佛的神通第一的大弟子,當時的無邊光菩薩,也已曾經聽過此經。我釋迦世尊在因地求成佛之道時,曾於師子幢佛的會中,也已受持過這部經典,如聽聞到的那樣照著修行;我因為種過這樣的善根,很快地成就了佛道,因此諸位菩薩們,應當受持解說此《如來藏經》

聽聞之後如說修行,便得成佛像我一樣,如果有人受持此經的話,應當禮敬如禮世尊。如能獲得此經,即可名為佛法之主,就會被世間的八部眾所保護,亦為十方諸佛之所讚歎。若有人受持此《如來藏經》,此人便將名為法王,便是世間的人天眼目,應被讚歎如同世尊。

註釋

在上段的長行中說,釋迦世尊在因地時,曾親近常放光明王如來並請開示《如來藏經》,當時他的身分是無邊光菩薩,現在的重頌之中,又說他在求成佛道的過程中,也曾親近師子幢如來,亦曾從佛受持此經。可知釋迦世尊在因地時,至少於兩位如來座下,聽受此《如來藏經》,遇到常放光明王如來,是在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之前,而於此段的重頌中卻說,從師子幢如來處聽聞受持如說修行之後,很快就成了佛,可知遇到師子幢佛,是在釋迦世尊最後一身之前,沒有多久的事。不過,在佛經中的時間觀,是不能以凡情世間的標準做衡量的。

「法王」一詞,原則是於法自在,應該是代表著佛的尊稱。此處重頌的最末一偈,強調持經功德的殊勝,若能持此《如來藏經》,便得名為法王,便作世間眼目,便應被當作佛來讚歎。看來似乎是誇張了一些,但亦不是沒有道理的。根本的佛法,特別重視法的受持,那是指的緣起法。佛有明示:「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17此處是將緣起法,換上了《如來藏經》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寶藏,見如來藏即見法,見法即見佛,便是見性成佛,當然便是法王,便是人天眼目,便應接受佛那樣的讚歎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07 自家寶藏|經文譯釋|一二、勸持本經功德無量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07 自家寶藏|經文譯釋|一四、圓滿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