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乘佛教的教判源流
要明天台教觀,宜知教相判攝,因為當在佛教思想史、佛教聖典成立史的學術觀點尚未出現之前,古代的佛教學者們,面對著數量龐雜、層次眾多的經典內容及其性質,必須有其合理而完整的解釋,否則,同屬於佛陀所說的經典,豈會有高下出入而不一致的許多層次。天台宗智者大師(五三八―五九七年)的五時八教判,華嚴宗法藏大師(六四三―七一二年)的五教十宗判,乃是中國佛教思想史上最著成就的例子。
迄於一九二一年,太虛大師沿用《起信論》、《楞嚴經》所說真如如來藏的中國佛學,成立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識宗、法界圓覺宗的大乘三系說,而以法界圓覺宗為最高,主張八宗皆圓,倡導大乘平等。到一九四一年,他的學生印順法師,沿用《阿含經》、《中觀論》,回歸緣起性空的印度佛學,成立性空唯名論、虛妄唯識論、真常唯心論的大乘三系說。
此師生二人,都是近代中國佛教思想史的巨人,所標示的兩種大乘三系說,粗看似相近,其實大大地不同。太虛是以中國佛學為本位,並且肯定真如如來藏的最高地位,印順則以印度佛學為本位,並且貶抑真如如來藏,肯定以緣起性空為佛教的根本思想。
在根本佛教的時代,並無教判的需要,到了初期大乘佛教以來的聖典中,為了處理小乘教及大乘次第教和圓頓教的問題,便有了教判。
教判的原始資料,可從下列諸經得到訊息:1.《法華經》以三草二木,喻凡聖五乘,歸一佛乘。2.《楞伽經》的頓與漸。3.《華嚴經》的日出先照諸大山王的大菩薩眾,次照緣覺、聲聞,次照決定善根眾生,然後普照一切眾生,乃至邪定等各種根性。4.《涅槃經》的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之五味,喻五個時段的教法。5.《解深密經》的有、空、中道等三時。
大乘論典及論師之中,則有:1.《大智度論》的「三藏、摩訶衍、顯露3、祕密」之分類法。2.《十住毘婆沙論》有難行道及易行道的分類法。3.戒賢立有、空、中之三時教。智光立「心境俱有」之小乘教、「境空心有」之法相大乘教、「心境俱空」之無相大乘教等三時教。
到了中國,1.首有東晉時代的鳩摩羅什,依據《維摩詰經》的「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而唱一音教。2.羅什的弟子慧觀,唱出二教五時,二教是指頓(《華嚴經》)與漸(餘諸經),五時是指漸教分作有相教(小乘)又名三乘別教、無相教(般若)又名三乘通教、抑揚教(《維摩、思益》等經)、同歸教(《法華經》)、常住教(《涅槃經》)。3.以慧觀的教判為基礎,開出江南的三家;江北也開出七家,合稱為當時的「南三北七」。
江南三家以頓教(《華嚴經》)、漸教(小乘經乃至《般若經》)、不定教(《勝鬘經》、《金光明經》)的三教判為主:1.虎丘山(有寫成「武丘山」)的岌法師,將漸教立為有相(小乘)、無相(般若)、常住(涅槃)的三時教。2.宗愛法師,將漸教立為有相(小乘)、無相(般若)、同歸(法華)、常住(涅槃)的四時教。3.僧柔、慧次、智藏、法雲諸師立五時教,同於慧觀法師。
江北的七家:1.晉武都山隱士劉虬,4立人天(五戒十善)、有相(三乘教)、無相(空宗的般若等)、同歸(法華)、常住(涅槃)的五時教。2.菩提流支,立半字、滿字等二教。3.光統律師,立因緣宗(毘曇)、假名宗(《成實論》)、誑相宗(《大品般若》及三論)、常宗(《涅槃經》、《華嚴經》),稱為四宗教。4.有師立因緣、假名、誑相、常(《涅槃經》)、法界(《華嚴經》),稱為五宗教。5.有人立因緣、假名、誑相、常宗(《華嚴經》)、真宗(《法華經》)、圓宗(《大集經》),稱為六宗教。6.有北地禪師立有相及無相的二種大乘教。7.有北方的禪師說一音教,此與羅什所說的以一圓音說法不同,乃指如來一音,大小並陳。
羅什的另一弟子道生,有四種法輪之說:1.善淨法輪(小乘經),2.方便法輪(《般若經》),3.真實法輪(《法華經》),4.無餘法輪(《涅槃經》)。
南北朝時代的判教風氣,特別殊勝,被形容為蘭菊競美,例如:1.梁之僧旻,在慧觀的有相教中,別出人天教;無相教中,加入《維摩、思益》等經。2.濟法師,立四時教,第一時《阿含經》,第二時《般若》、《維摩》、《思益》、《法鼓》、《楞伽》等經,第三時《法華經》,第四時《涅槃經》。3.光宅寺法雲,依《法華經》,立羊車、鹿車、牛車、大白牛車的四乘。4.護身寺的自軌,立五宗:因緣、假名、不真、真實(《涅槃經》)、法界(《華嚴經》)。
到了隋朝,便有天台宗的智顗大師,立五時八教;三論宗的吉藏大師,立聲聞藏與菩薩藏,又於菩薩藏中開三法輪:1.根本法輪,是《華嚴經》的一因一果法門。2.枝末法輪,是《法華經》以前的三乘法門。3.攝末歸本法輪,是《法華經》的會三乘歸一乘的法門。
法相宗的唐玄奘大師,依《解深密經》及《金光明經》等,立三法輪:1.轉法輪,是《阿含經》。2.照法輪,是《般若經》。3.持法輪,是《解深密經》等,說三性及真如不空之理的經典。
華嚴宗的法藏大師,立五教十宗,五教是小乘教及大乘教的分判,除小乘教外,大乘則有始教、終教、頓教、圓教。十宗的前六宗是小乘各部派,後四宗則配五教中的大乘四教。
其實,教判的思想,到了天台智顗大師時代,已經相當圓熟。當他研究了南北朝時代的諸家教判之後,便樹立了天台宗自家的五時八教。五時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八教是頓、漸、祕密、不定的化儀四教,以及藏、通、別、圓的化法四教。這就是《教觀綱宗》所要介紹的內容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09 天台心鑰|緒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