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教觀綱宗》的作者
論主旭師,是我撰寫博士論文的研究主題。所見的相關資料極為豐富。欲知其詳者,可以參閱我的論文,此處則述其大要如下:
旭師通稱為蕅益大師,生於明末神宗萬曆二十七年,俗姓鍾氏,居於古吳木瀆。父母篤信佛法,並以其父持〈白衣神咒〉十年,夢大士送子而生師。七歲茹素,十二歲習儒書,十七歲閱《自知錄》及《竹窗隨筆》乃始學佛。
二十四歲落髮出家,法名智旭。二十五歲坐禪,二十七歲閱律藏,三十二歲擬為《梵網經》作註,製四鬮問佛,即是賢首宗、天台宗、慈恩宗、自立宗。幾次均得天台宗,於是究心天台諸部著作,但他仍不肯成為台家子孫,因為各家都各執門庭,不能和合。
師終其一生,都是保持融和論者的立場。五十四歲,撰〈八不道人傳〉,述其生平思想及治佛學的態度,他說:「古者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7至明末最後一位皇帝桂王永曆九年,也即是滿清世祖順治十二年,以世壽五十七歲示寂。
蕅益大師是一位重視實踐的大宗教家,他對佛教的修行方法,除了特別重視持戒之外,舉凡坐禪、持咒、禮懺、占卜、刺血寫經、敬燃臂香及頂香,無不全力以赴,最終的根本法門,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
大師一生孤寂多病,而能著述不倦,根據上杉文秀的《日本天台史》續編列表介紹旭師的著作,計有六十六種二百三十八卷之多;依據我的考查研究,實際的總數,應該是五十八種。現存本的總數量,則為五十種一百九十卷。8他的著述,不僅多產,尤其紮實,或被收入《大正藏經》,或被編入《卍續藏經》,也有雖未入藏,亦能單行流傳至今,自唐宋以降迄於明末的佛教史上,像有旭師這麼多名著傳世的善知識,幾乎是絕無僅有。
他的著述範圍,也很寬廣,除了中觀、賢首、真言之外,他對於性相二宗的如來藏系諸經論,以及慈恩宗的《成唯識論》,均有註釋。所下工夫較深的,是大小乘戒律、《楞嚴經》、《法華經》、《起信論》,以及藏經提要的《閱藏知津》。他的中心思想,也就可以從這些著述中看得出來。
他用天台教觀,卻不是天台宗的徒裔。他是一位以《梵網經》為中心的戒律主義者,又是以《楞嚴經》為依歸的禪者,更是以《楞嚴經》為基盤的性相融和論者,也是禪教律的統一論者。所以旭師的天台學,與傳統天台家的立足點,並不全然相同,但其介紹天台教觀,還是未離天台學的架構。他的《教觀綱宗》一書,也真是天台教學的入門好書。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09 天台心鑰|緒論|五、《教觀綱宗》的書名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