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大願:普皆迴向
普皆迴向不僅僅是在幫助眾生,也是在幫助自己。修行不是自私自利,為了利益眾生,我們把自己修行的成果和累積的功德迴向出去;而因為有了這個不為自己修行的觀念,我們也會得到利益。
釋迦牟尼佛由於看到了眾生的苦難,激發了求道修行的意志,決心要達到圓滿的證悟,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他修行的主要動力是為了幫助他人。如果懷有任何自私的心來修行,即使修得再好,仍然會有煩惱。
迴向的功德包含我們自無始以來,所累積的一切修行功德,也包含我們未來將會累積的一切功德。我們把功德分享出去,使眾生在成佛的道路上進展得更順利。
以一個比喻來說明:我們累積的功德就像燈火一樣,會發光發亮,雖然相當有限,不過它可以點燃其他人的燈,最後每個人都會有一盞光亮的燈。我們的燈沒有減損,依然明亮,別人的燈也被燃亮了。
對於沒有修行或難得修行的人來說,是無法了解功德迴向的道理;但對於已從修行得到一些成果的人來說,不但真的能將功德迴向,他人也能即刻獲得利益。如果我們修行的成果非常有限,就需要持續將功德迴向出去。而像觀世音菩薩那樣的大菩薩,是可以隨時不斷地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
有人曾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一位偉大的宗教領袖,真能為人們承擔罪過嗎?會有用嗎?如果他選擇這麼做,對於和他有關的人們,會有一定的用處,不過不會完全有用,因為眾生有自己的業力,沒有人能夠完全解除眾生的苦難,除了眾生自己。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0 菩薩行願|肆、普賢菩薩十大願|第九大願:恆順眾生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