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1 三十七道品講記|貳、四正勤講記|四正勤的內容

聖嚴法師

四正勤的內容

如前所說,如果沒有禪定的基礎,是不容易發現自己的心是善或不善,是清淨或不清淨。修了禪定之後,心較為寧靜、安定,比較清楚自己的心,隨時隨地可以糾正。因此,修行佛法,禪定是一個基本的工夫。

《大智度論》卷十九云:「破邪法,正道中行故,名正勤。」又云:「四念處觀時,若有懈怠心、五蓋等諸煩惱覆心;離五種信等善根時,不善法若已生為斷故,未生不令生故;勤精進,信等善根未生為生故,已生為增長故,勤精進。」

四念處在前面已介紹過,是修禪定的一種方法,也是能夠產生智慧的一種修行方法。《大智度論》便指出,在修四念處時,沒有四正勤,就會有懈怠心;有了懈怠心,種種的障礙就會出現。這些障礙會產生五蓋,而離五種善根;也就是說,五蓋是不善,五種善根就是善,由於五種不善的現象,會使得另外五種善的現象不能產生。

一、五蓋

所謂五蓋就是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等五種,能蓋覆行者清淨心,令善不得開發。下面分別介紹這五種蓋:

(一)貪欲:多數的人貪錢、貪名、貪吃、貪男女的愛,貪的東西很多。凡是跟自己的身體、生活有關時,不論是有形的或無形的,大家都很喜歡去追求。

在修禪定時貪的又是什麼呢?那就不是一般人所貪的那些東西了。貪的是自己想像中的禪:「打坐可以讓我得到什麼?聽說禪會開悟,怎麼還沒開悟呢?什麼時候開悟啊?」還有:「禪可以得神通,我什麼時候能夠得神通?神通究竟會怎麼樣?」或是:「嗯!禪能使人將身體忘掉,身心會統一,身心統一究竟是什麼?我怎麼還沒得到呢?」……諸如此類,都是在打坐時貪著的東西,而不斷在等待、期待、追求。

另外一種情況是在打坐時,身體感覺軟軟、輕輕的,心裡也好像很安定,這時的感覺真好、真舒服,一坐就坐一、二個小時,甚至坐了一天,坐在那裡很快樂。但是,這不能入定,也不能得智慧,為什麼呢?因為在貪,因為不能捨。

(二)瞋恚:當所貪求的目的達不成,或是很喜歡、很執著的那種舒適狀況突然消失;也就是想追求的沒有追求到,已經得到的又失去了,這時候就會產生另外一種念頭和心理狀況,那就是瞋怨、悔恨、討厭。

(三)睡眠:瞋恨心一產生,心頭就會浮動,使得身體發熱、頭腦發脹,坐在蒲團上如同坐在火山上,非常痛苦;想站起來又覺得應該繼續打坐,於是坐在那裡跟自己戰爭、掙扎、痛苦,煩惱不已。掙扎了一段時間後,由於體力消耗太多,於是感到累了、疲倦了,接著就會打瞌睡。

(四)掉悔:睡眠之後,體力恢復後,繼續打坐,貪、瞋又再度交互出現。因此,疲倦時想睡,恢復體力後又跟自己掙扎,心緒念頭不斷地上下上下,這就是掉悔。

(五)疑:在掉悔狀況下,開始產生懷疑,懷疑師父教的方法有問題,懷疑自己身體的狀況、體質不適合打坐,可能就會放棄禪修。

以上所講的五蓋,就是把善根蓋住,把能夠開智慧、除煩惱的善門關起來,把慈悲與智慧的門掩蓋住了。

諸位在修行時,如果遇到這五種心的蓋,就知道這些狀況的發生其實都是正常的,只要持續精進,這五種蓋子是蓋不住你的。也就是當五蓋出現時,要不斷、不斷地回到四念處的方法上,五蓋自然就會離開,這就是四正勤所說的「已生之惡令斷除,未生之惡令不生」。

二、五種善根

沒有五蓋,修四念處就會產生五種善根:

(一)信根:確信三寶、四諦。

(二)精進根:又名勤根,勇猛修行善法。

(三)念根:憶念正法。

(四)定根:心止一境,令不散失。

(五)慧根:思惟真理。

此五法為能生其他一切善法之本,故名五根。

修行四念處,是由定而產生智慧;但是僅僅入定,不一定就有智慧,也不能得解脫。因此,必須經過信、精進、念、定、慧這五個過程,精進地修行,始能達到煩惱脫落,智慧出現的目的。

五種善根的第一項就是信根,信的種類有三種:

(一)仰信:許多人聽到別人說信佛有很多好處,值得去信,所以也跟著去信,這是從善如流,也可能是迷信。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因為家中的父母輩或配偶信佛教,所以跟著信,但是不清楚為什麼要信。

有一次,我問一位先生怎麼會信佛教,他說:「唉!本來我沒有要信,可是我太太跟我結婚時立了一個條件,如果我不信佛教,她就不嫁給我,沒有辦法,我只有信了。」像這樣開始信仰的人很多,不過這也不壞,一開始是盲信,最後也有可能變成真正的佛教徒。

(二)解信:對於佛教的理論、觀念已全然了解,並認為其中所講的道理,正是他所需要的一種宗教。知識分子以及西方人的佛教徒,多半是這種信仰。

(三)證信:根據自己的體驗、經驗信了佛教,並且照著方法、觀念去做、去練習,對自己的身心有幫助,對自己的生活以及家人都有幫助,感覺到這真是有用的一種宗教,因此產生了信仰。這種信,就是五善根裡的信根,又叫善根發或發善根。

有了信根、精進根之後,就會有念根,念根就是心不會忘掉自己要修行。譬如有很多人皈依之後,就不再親近道場修行,這就是念根沒有了。有念根的人一定會說:「我現在皈依了,佛法對我們一定是有用的,我要繼續地學習,繼續地練習!」這就是念。能夠這樣持之以恆,就能入定,就能產生智慧。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1 三十七道品講記|貳、四正勤講記|善法與惡法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1 三十七道品講記|貳、四正勤講記|修行四正勤在大小乘的重要性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