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1 三十七道品講記|貳、四正勤講記|精進的種類

聖嚴法師

精進的種類

精進就是四正勤,在論典中提到的有:

(一)《大智度論》卷八十提到有兩種精進:「身精進者,如法致財,以用布施等。心精進者,慳貪等諸惡心來破六波羅蜜者不令得入。」

(二)《成唯識論》卷九提到有三種精進:

1.被甲精進——菩薩被大誓心甲,不怖種種難行,如《法華經.從地涌出品》云:「被精進鎧,發堅固意。」發了大願心之後就如同身上披著盔甲,勇敢強悍,遇到任何危險的敵人,都不會受到傷害,也不會恐怖、退縮、逃避。

2.攝善精進——菩薩勤修善法而不疲厭,修六度萬行,不會遇到困難就退縮。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努力於布施等前面的四個項目之後,就能完成禪定,出現智慧。

大乘菩薩的禪定,並不是坐在那裡身體不動,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在眾生的社會環境之中,不受汙染與影響,反而能使整個社會環境因此而安定、和平。

所謂智慧,是超越自我以及所有是非好壞的執著,超越於主觀及客觀,以此處理所有的人事物,呈現的就是純智慧的一種判斷力和抉擇。

許多人認為修行很容易,希望一下子就能得禪定,很快就能有智慧。當禪定、智慧得不到時,馬上就會疲倦、起退心,這就是修善法不夠精進,不懂得用四正勤的道理。

3.利樂精進——勤化眾生,永不疲厭。以精進的慈悲心對眾生奉獻,幫助、救濟眾生。大多數人從事於社會工作幾年之後,就會覺得疲倦,不容易維持。但是做為一個菩薩,為了一個眾生,可以多生多劫護持著,使其得度,助其成佛。而在幫助眾生的過程中,成長最快的是自己,這就是「利人便是利己」,以利他來做為自利的修行方法。

度眾生並非一定要有多大的能力、學問或財富,只要有精進心願意奉獻,就有機會幫助他人。我經常鼓勵信眾們,能在一星期或一個月之中,抽出一些時間到寺院來做義工,做義工就是幫助我們一起做弘揚佛法的工作,就是在利樂眾生。也許有人實在沒有時間,也懂得不多,聽我這麼一說,就不好意思再來了。如果真的條件因緣不許可,那也沒關係,只要發個願說:「我現在只能來聽經,沒有空做義工,但是我將來有空時一定來!」這也算是發心護持道場,自利利人了。事實上,做義工也要有精進心,沒有精進心,就不會有時間;沒有精進心,也不會持續下去。

(三)〈七佛通誡偈〉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為基礎,直至菩薩的三聚淨戒:「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饒益一切有情。」都必須精進。又如大乘六度及十度中,精進波羅蜜乃極重要。故在一切大小乘善法中,若無精進,則不得成就。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1 三十七道品講記|貳、四正勤講記|修行四正勤在大小乘的重要性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1 三十七道品講記|貳、四正勤講記|佛教基本三經皆重視精進行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