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1 三十七道品講記|參、四如意足講記|四如意足為何稱為四神足

聖嚴法師

四如意足為何稱為四神足

以神足為如意足命名的用意,可舉典據如下:

《俱舍論記》卷二十五云:「謂諸神靈,勝妙功德,故名為神;定是彼神所依止,故名之為足,神之足故名為神足。」

四如意足的四種三摩地,能發起許多神勝靈妙功德,故以此定,名為神足。

《大毘婆沙論》卷一四一云:「者所思求,諸所欲願,一切如意,故名為神;引發於神,故名神足。然此神用,略有二種:一世俗所欣,二聖者所樂。若分一為多,合多成一,此等名為世俗所欣。若於世間諸可意事,不住順想;於諸世間,不可意事,不住違想;於諸可意不可意事,安住於捨,正念正知,此等名為賢聖所樂。」

所求如意,故名為神,此定有發神之能,故名為足。世間俗人所樂者神變發現;賢者及聖者所樂者,是捨卻可意及不可意的兩端執著,安住於正念正知。

《大毘婆沙論》又云:「復有三種神用:一運身,二勝解,三意勢。運身神用者:謂舉身凌虛,猶若飛鳥,亦如壁上所畫飛仙。勝解神用者:謂於遠作近解,由此力故,或住此洲,手捫日月,或屈伸臂,頃至色究竟天。意勢神用者:謂眼識至色頂,或上至色究竟天,或傍越無邊世界。」

此段是說明「世俗所欣」的神足通之妙用,分別有三類神用,唯其非關四如意足的功德。

又云:「三摩地名神,欲等(勤、心、觀)四名足。由四法所攝受,令三摩地轉故。」

以修習欲、勤、心、觀的四種道品,發起四種三摩地的神用,故名四神足。

又云:「三摩地,是神亦足,欲等四,唯足非神。」

三摩地既是果位的功德,也含因位的運作;欲、勤、心、觀的四者,唯是因位的方法,未必已有三摩地的果德。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1 三十七道品講記|參、四如意足講記|四如意足即是四神足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1 三十七道品講記|參、四如意足講記|四神足不是神足通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