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畏。無愛即無憂,不憂即無畏。
這章是說:人因有愛欲而有憂慮,有憂慮就有可怕的事發生,反之則可無憂愁、無怖畏了。
愛欲有兩種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未得到之前拚命求,求得很辛苦;得到之後又害怕失去。例如,做丈夫的怕妻子跑掉,擔心戴上綠頭巾;做太太的,擔心丈夫有外遇,不知道哪一天又會帶了另一個女人回來。所以說有愛欲就有憂慮,然後就有恐懼害怕。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3 佛陀遺教|《四十二章經》講記|貳、釋經文|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畏。無愛即無憂,不憂即無畏。
這章是說:人因有愛欲而有憂慮,有憂慮就有可怕的事發生,反之則可無憂愁、無怖畏了。
愛欲有兩種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未得到之前拚命求,求得很辛苦;得到之後又害怕失去。例如,做丈夫的怕妻子跑掉,擔心戴上綠頭巾;做太太的,擔心丈夫有外遇,不知道哪一天又會帶了另一個女人回來。所以說有愛欲就有憂慮,然後就有恐懼害怕。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3 佛陀遺教|《四十二章經》講記|貳、釋經文|第三十章
生活中鎖碎,在無形中會讓我們感覺到壓力與煩惱,如果能看淡生活的發生的事情、降低慾望、便會少些煩惱。健康的身體源於健康的心態,活在當下,不過於執著外在的人與事,實現身心輕鬆的自在生活。
網站隱私免責說明:點擊查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