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觀音菩薩的十四種無畏加持力
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聞熏聞修」所完成的定,動靜不二,叫作「金剛三昧」,這是非常堅固,永遠不會被破壞或改變的,也只有像觀世音菩薩這樣的大菩薩,才能夠修成的三昧。由金剛三昧而產生的「無作妙力」,無論向內看、向外看,都有無限的力量,從整體看,則是寂靜、空寂,空而寂滅,等於不存在,不可能被其他任何力量所影響,但其力量卻可以度盡一切眾生,而不受阻礙,這就是金剛三昧。
「同悲仰」,觀世音菩薩雖然是大解脫者,可是和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是不相離的。菩薩站在眾生的立場,覺得眾生就是他,他就是眾生。眾生有執著,有自我,自私自利,於是他要使眾生得到佛法的利益,就像他自己已經得到佛法的利益那樣。悲是悲愍、悲切;仰是仰望、仰求、仰慕,仰賴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與菩薩來為眾生救濟,所以觀世音菩薩與所有眾生同樣的悲仰,因此他希望以眾生自己的身心,能夠得到十四種利益。
在《法華經》的〈普門品〉中,觀世音菩薩也發了願,當眾生被許多的災難困擾,被無量的痛苦迫害時,觀世音菩薩就以偉大的、清淨的、智慧的力量,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即是「同悲仰」。這讓很多人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和信仰上的安慰,在遇到災難、困擾、折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什麼人都幫不了的時候,觀世音菩薩一定會來救我們的。因為觀世音菩薩是修耳根圓通,只要一念菩薩的名號,他就會來幫助我們,永遠不會放棄我們。像上述所舉的例子,那位太太為了先生的平安,念觀世音菩薩、誦經、吃素,先生回來後她就不再這麼做了,像這樣子的人,觀世音菩薩會不會救她?菩薩只管當下,只知道你當時需要他,他就會來救你。
我在臺灣閉關時,有一個女孩到我的關房前哭哭啼啼,希望我幫助她找份工作,我就寫了封介紹信,她很快地回來感謝我說:「師父,你真是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我很感謝你!」然後再也沒看到她了。過了幾年她又在我面前出現,說:「師父,你是我的觀世音菩薩,希望你救救我,我現在又沒有工作、沒有錢,生活也成問題了!我希望能夠去佛學院讀書。」我寫了封信讓她到佛學院報到,然後她又不見了。過了幾年,她再來見我,說:「那個佛學院不好,所以我現在正在做遊覽巴士上的車掌小姐。不過,我還是想出國讀書,師父,你是我的觀世音菩薩,請你幫幫我吧!」我說:「阿彌陀佛!我還沒有成為觀世音菩薩,我是聖嚴法師!」直到現在我都覺得對她很抱歉,可是我怎麼會有錢給她去國外讀書呢?如果她那時候是跟我說想要出家,這個我倒是可以幫她一個忙。雖然我們不是觀世音菩薩,不過觀世音菩薩的這種慈悲心,我們還是要去體驗的。
問與答
信眾:菩薩幫助眾生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師父:都有可能,不過往往間接的幫助比較多,直接的比較少。
信眾:師父常常要我們自己努力,那麼依賴菩薩是否恰當呢?
師父:菩薩是給我們一個立足點,告訴我們方向,但是往後走,就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了!
「功德」是很抽象的名詞,而此處的「功德」則是具體的。許多人認為菩薩救度眾生,是菩薩有功德,卻沒想到眾生也有功德。由於觀世音菩薩自己修行的功德,能夠以他的功德成就來幫助眾生得到功德,此功德是由力量而使眾生產生受用與利益。因為觀世音菩薩有大慈大悲的力量,能夠應聲知道眾生需要什麼救濟,就恰到好處地給予眾生救濟,因此,眾生只要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只要相信觀世音菩薩,就能無所畏懼,不再害怕,這即是無量的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不自觀音」,不觀自己的聲音,不被自己內在的聲音所執著,因為觀世音菩薩的觀音法門,是反聞聞自性,而自性本空,無所可聞,因此他不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以觀觀者」,觀者是正在做觀想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本身也是如幻的,不是實在的,也就是自己不存在,所以不會被外塵所動,此時就是如幻金剛三昧。這有兩個層次:1.不觀自己的聲音,反觀自性,自性本空,所以應無所觀;2.觀自己,是觀正在觀的那一個能觀者,也就是觀自性的那一個人,觀自性,自性是空,所以這個能觀者也是空。空再加上空,這是不動,就是金剛三昧。現在有一派外道,自稱是《楞嚴經》裡「不自觀音」的觀音法門,可惜他們沒有看懂《楞嚴經》,沒有了解《楞嚴經》,因為他們那個「觀音法門」是有聲音的,眼睛閉起來可以聽到內在的聲音。
《法華經》中的〈普門品〉裡提到,如果有無量數的眾生正在受苦惱,聽到觀世音菩薩,又知道了有這麼一位菩薩,一心稱名,此時觀其音聲即得解脫。觀世音菩薩向內是觀自性,而不是觀聲音,然而十方眾生只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聽觀世音菩薩的名聲,就能得到解脫。所謂「觀世音」,在梵文是「Avalokiteśvara」,就是「觀世間的音」,雖然他的名字叫作觀世音,但他自己是沒有聲音的,觀的是無聲之聲。因此,「觀其音聲,即得解脫」,其實是觀自性無性的空性而得解脫,請不要認為念觀世音菩薩,聽觀世音菩薩的聲音,馬上就得解脫,這是外道。如果那樣就得解脫,是非常奇怪的事,因為執著聲音,有了執著又如何能得解脫呢?
但是根據宗教信仰的層次,如果有了苦惱與困難,就念觀世音菩薩,或是聽其他人念菩薩的聖號,苦難與危險就得解脫。有人夜裡做惡夢時,念觀世音菩薩,惡夢就會醒了;有人遇到煩惱,聽觀世音菩薩聖號,煩惱也會減少,這是由於觀世音菩薩的感應,而使困難解除,然而跟一切苦惱眾生的煩惱全部解脫,還是有距離的。佛經裡講,如果在地獄裡還能夠念出一句佛號,馬上就能離開地獄。
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知見旋復」,「知見」是見聞覺知,包括六根在內;「旋復」是耳根反聞、眼根反視、鼻根反嗅、舌根反嘗,乃至身根反觸,而不是用六根去接觸外界。本來我們的六根是與外境的六塵接觸,然而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時,是用耳根反聞聞自性,用眼根反觀觀自性,所以此處的「知見旋復」,實際上就是六根的見、聞、覺、知等皆反照自性。
因為菩薩能夠旋復,也就是觀六根、六塵的自性,反過來聽自性、觀自性,所以能使得眾生進入大火,火不能燒;入大水,水不能淹。由於有反觀自性本空的能力,所以反聞自性、反觀自性之後,外境是不存在的,外境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傷害他;不僅僅是不能傷害,還能夠以菩薩的慈悲力使得眾生不受到傷害。這裡有兩層意思:這是一種信仰,只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其慈悲力量就能使得眾生離開大火、大水等;進一步,如果也能使得眾生的知見旋復,眾生也能夠觀自性本空,即使進入大火、大水,火、水也燒不到、淹不死了。
而這種「火」也是煩惱的火。因此,當我們心火如焚,心中的火好像要殺掉自己和所有的人,此時念觀世音菩薩或者阿彌陀佛,再觀自性本空,煩惱的火一定馬上息滅。
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觀聽」,是六根之中的耳根,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耳根反聞聞自性時,水淹不死,土埋不死。這種「水」是欲望的水,欲望的水無孔不入,而且是非常痛苦的,如果能用耳根聞自性,欲望自然而然就會消滅。此外,當真正遇到水災時念觀世音菩薩,菩薩能夠使得眾生雖沉溺在水中,也能得到救濟。
中國古代有一位法聰禪師,他獨自在山裡搭了茅篷修行,他的道德與修養受到許多人的敬仰。有一次,有位大官前去拜訪他,可是怎麼找都找不到。第一次大官到了山谷附近,馬就啼叫著不肯前往;第二次馬也是如此,不肯進入山谷;第三次,大官不騎馬了,自己走入山裡,看到山谷裡全都是火。他說:「哎呀!山谷裡失火了,法師在裡面不是要被燒死了!」正在想著,山谷裡一下子全都是水,變成一個水庫。等了一會兒,他說:「我是來見法聰大德法師的!」轉念之間,水與火都消失了,出現一間小茅篷,大官前去問道:「我不知道能不能進來?剛才我看到火,又看到水!」法師輕描淡寫地說:「因為我剛才想到火,就變成火;我想到水,就變成了水。」9山谷裡是不是真的有火、有水?如果是真的,那麼山谷裡所有的動物與植物都會被火燒死,被水淹死。其實,沒有火也沒有水,而是那位法師的心力強,想到火,別人看到的是火;想到水,別人看到的則是水。
心是非常重要的,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他的心外沒有環境,遇到環境困難時,馬上把心從六塵的境界轉回來,反觀自性,一切問題都沒有了。凡夫沒有這麼大的力量,可是我們仗著菩薩的慈悲力、功德力,也就是菩薩的心力,使得煩惱的火燒不起,欲望的水淹不著,功德就是這樣產生的。因此,遇到火與水的災難時,就念觀世音菩薩,相信觀世音菩薩有這個能力救濟我們、幫助我們。
有一位女居士從臺灣來美東,她原來是個歌星,在臺灣皈依三寶不久就到新加坡演唱,晚上在旅館裡突然肚子劇痛,她也不知道該去哪家醫院看病,她想到:「前幾天我才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我就念聖嚴師父吧!聖嚴師父救我……。」結果念了三聲,肚子就不痛了。回到臺灣後,她買了一包日本花菇供養我,十多年前的日本花菇是很貴的。她說:「感謝師父救我,我肚子痛的時候,就是你救我的!」直到現在我還是想不通,不知道我是怎麼救了她!其實,皈依三寶之後,至少有三十六位大善神輪流保護,因為她剛剛皈依,信心還滿堅強,所以善神保護了她,結果她卻把功德記到我的頭上來了。不過我還是勸她,以後肚子痛不要念我,應該要念觀世音菩薩。
問與答
信眾:善神保護是否算是信仰的層次?
師父:善神保護是屬於信仰的層次。但是善神為什麼有這種力量,這就要到修行的層次去了。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這裡的鬼是指羅剎。羅剎鬼專門吃人,他們住在山林裡、危險的海邊,或者深山的山谷中,凡是有寶藏、有好風水、有富沃土地出產物品的地方,他們就占據那些地方住在那裡。而人也喜歡爭取財富,希望找到出產豐富食物之處,因此人與羅剎鬼是衝突的。
羅剎鬼國都是位在非常好的地方,有的是在海中的島上,不但美麗而且富裕,有許多的珍寶。但是那些地方人們都不敢去,因為船尚未到岸,就已經被鬼用黑風將船吹翻,即使上岸到了鬼國,也會被鬼吃掉。不過這些都是傳說,凡是野蠻未開發的地方,總是比較危險的,能回來的機會不多,所以會認為那些地方都是羅剎所居住的。古代南印度的南邊海上就有這種國家,以現在來講,大概是印尼、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或者新加坡。最初白種人到了美洲新大陸看到土著,便把他們當成鬼來看,而土著也相當殘酷,見到白種人就砍頭,這其實是由於他們也很恐懼,可是最後土著還是被白種人統治了。在現代而言,羅剎鬼國已成傳說中的故事了。
無論如何,只要以慈悲心和安定的心去接觸這些傳說中的鬼國,接觸那些鬼,他們是不會傷害人的。因為觀世音菩薩能夠使眾生斷妄想,沒有瞋恨與傷害眾生的念頭,所以即使到了鬼國,鬼也不能傷害眾生。普通人雖然不能斷妄想,但是真的到了這麼恐怖野蠻之處,遇到了鬼,只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相信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就能避免被鬼傷害。
在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時,自然而然雜念、妄想會減少,會產生慈悲心,心中會有一種安定、安全,以及一種倚靠觀世音菩薩的信心。在此情況下,即使鬼要傷害你,但是看你非常鎮靜、安定,似乎有恃無恐,好像背後有種什麼樣的強大力量讓你不害怕,那麼鬼就不敢來干擾你、傷害你了。所以遇到任何的危險在面前出現時,心不要慌亂、不要恐懼,要鎮靜、要安定,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然後再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多半會得到平安。至於是否能夠百分之百不會受到傷害,這也很難講,但是絕對比慌亂、恐懼、沒有信心,要好得多了。
在佛經裡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個一百多人的大貿易商團,要到海外去尋寶,也就是尋找海島上的木材、香料、珍珠、珊瑚等寶。他們從現在的斯里蘭卡出發,當時叫作「獅子國」,結果遇到大風,船隨著風漂流,漂到一個羅剎鬼國居住的島上。男的羅剎兇惡可怕,女的羅剎卻非常美麗,這些商人來到島上,見到一群美女來迎接他們,其實這些羅剎女(又名夜剎女鬼)是來迎接她們的「食物」。其中有一個商人比較聰明,而且知識豐富,他說:「我們遇到鬼了,趕快一起念觀世音菩薩。」這一百多個商人就齊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結果這些羅剎美女都不見了,商人們趕快回到船上,離開羅剎鬼國,臨走之前還撿了許多寶貝回去。
這是佛經裡的神話,只能把它當作故事來看,然而其精神所在,是說遇到危險、恐怖和災難時,只要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就會安定、安全,並且得救。
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
從此段經文來看,這似乎完全是一個具體的事實,其實要從具體事實的背後,來看其力量與作用,不要就此認定只要念觀世音菩薩,他人拿刀殺你時,那把刀就會斷成一段一段的,或者好像殺的是水一樣,水割過之後又復原了。你吹燈,燈火會滅,但是再怎麼吹光,光仍然還在,是不可能滅的。似乎念了觀世音菩薩,你的生命力變得強大起來,不會被刀劍等兵器所傷害、所殺戮。是否真能做到這樣,在感應傳說中是有的,在現實人生中卻是不容易有的。所以我們要這樣想,這是信仰的力量,並且要體驗出其中的精神是什麼。
這段經文前三句是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熏聞成聞」是指修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六根銷復」就是六根轉變,不用六根對外,而使六根互用,反聞自性。「同於聲聽」,所以六根全都在聽內在的聲音,那是無聲之聲,就是不動的佛性。因為菩薩有這樣的功德,眾生只要相信,只要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就能得到以下的利益,這些利益雖然具體,事實上,也是抽象的一種精神形容。
舉例來說,當你遇到兵禍戰亂、遇到強盜用武器傷害你,或者遇到敗德的政府用武力對付你時,如果信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呢?
當元朝軍隊打到溫州時,其他的出家人都跑了,只有一位法師名叫無學祖元禪師,仍然住在廟裡沒有走。元朝軍隊來了之後,有一個軍官看到這個和尚不怕死,就拿著寶劍對他說:「所有的和尚都走了,難道你不怕死嗎?」和尚說:「我不是不怕死,該死我就會死,不該死,我想我是不會死的。如果你要殺我,只有讓你殺了。死對我而言,就像寶劍在電光影裡對春風砍了一刀,不過如此而已。」這個軍官聽了和尚這麼說,就覺得他不是一個普通和尚,能對生死看得這麼淡,結果軍官的寶劍雖沒有斷,卻放過了和尚。
另外,有個信眾來皈依時,我對她說:「要常念觀世音菩薩,遇到任何危險都要念觀世音菩薩,菩薩會保佑妳的。」結果她皈依後不到一個星期,家裡來了三個蒙面盜,又是刀、又是槍,把她全家大小都綁了起來,在她家樓上、樓下到處搜遍,她就想到我要她念觀世音菩薩,就大聲念著:「南無觀世音菩薩!……。」她這麼一念,家裡其他人也跟著念,樓上、樓下都在念觀世音菩薩。結果念菩薩的聲音,使得這三個強盜緊張地說:「你們不要念了!」他們雖然帶走一些東西,但損失不大。第二天這位信眾到農禪寺來感謝我,說我救了他們一家人。我對她說:「這是妳的信心,是觀世音菩薩救了你們一家人。」只要念觀世音菩薩,就會有用的。
中日戰爭期間,有個叫褚民誼的居士犯了漢奸罪,當抗戰勝利後,叛國罪是要被槍斃的。在他臨刑前,監刑官問他最後有什麼交代,他說:「我希望打坐一下,我要念觀世音菩薩。」監刑官准他打坐,可是不准念觀世音菩薩,我相信在他的心裡一定不斷地念著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結果他還是被槍斃了,可是普通人一槍就會打死,而他被打了六槍都沒死,還是好好地坐在那邊。那六槍打的都是心臟,後來就朝他的頭部開槍,最後還被踢了一腳才倒下來。最奇妙的是,普通人被槍斃會流很多的血,他挨了六槍,身上只有槍眼,頭上的那一槍也只有一個洞,都沒有流血。家人將他送到殯儀館,正好我去為他念經,親眼看到這個人。被槍斃死亡,本來應該很恐懼、很慌張、很痛苦,但我看他卻是那麼平靜慈祥。這位褚居士信佛信得很虔誠,我們上海的大聖寺就是他發起募建的。雖然他念觀世音菩薩,最後還是死了,但是對他來講,槍斃、死刑這樣的事,就像槍打的是水,吹的是光,至少在心理上沒有恐懼,不覺得這是死亡。所以到了非死不可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還是很有用的,至少能夠不受恐怖死亡的威脅。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荼鬼,及毘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旁,目不能視。
「聞熏精明」指的是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聞熏」是不斷地修耳根圓通;「精明」則是耳根圓通修成,也就是修成了反聞聞自性。自性精明,明遍法界,菩薩的佛性如來藏中所產生的智慧、慈悲、感應力,能夠普遍照顧到一切法界的眾生,或者是十法界的眾生。凡夫是六法界,加上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法界,一共是十法界。因為到了觀世音菩薩這樣的程度,已經能夠現佛身來度眾生,所以是遍照六凡法界及四聖法界。當然,對於一切無明煩惱的眾生,由於菩薩的照顧,那些無明的煩惱就會漸漸地輕了,乃至不存在了。有了這樣的功德,那些惡鬼、壞鬼等邪惡精靈,都不能靠近眾生,甚至也不能看到近旁的眾生。所以,只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諸惡鬼不僅僅是不能害你,即使就靠在你的身邊,連看都看不到你了。
這些鬼靈我們都沒有看過,現在來介紹一下:
(一)藥叉羅剎:雖然藥叉與羅剎的名稱不同,其實是同一類的鬼,藥叉又名夜叉。這些惡鬼有三類,福報差的只能在地上走;福報好一點的能在空中飛行;福報更好的能夠到四王天以上,甚至到忉利天跟天人搗蛋。他們都是會吃人的,後來有一部分惡鬼聽到佛法之後,也皈依三寶,成了護法神。
(二)鳩槃荼鬼:又稱「夜寐鬼」。好像很多中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夜裡睡覺時,似乎有鬼靈壓在身上,西方人聽說也有這種信仰和經驗。
(三)毘舍遮:是一種精氣鬼,這種鬼很喜歡聞食物的香味,如果晚上吃了食物沒有漱口,夜裡頭毘舍遮就會在人的嘴巴旁聞人的精氣。曾有一個出家人很喜歡吃大蒜,有一天他忘了漱口,晚上睡覺時,總覺得有一隻貓在舔他的嘴,睜開眼睛又看不到什麼,第二天就告訴他的師父,師父說:「你是不是又偷吃大蒜?吃了大蒜又不漱口,鬼很喜歡你這種味道,會來舔你的嘴,把你身上的精氣都舔走了。以後不准再吃大蒜了!」
(四)富單那:又稱熱病鬼,這種鬼如果進了你的身體,你就會發熱,有點像感染傷寒。
以上這些鬼都喜歡黑暗,畏懼光明,而觀世音菩薩是用慈悲和智慧的光明來照顧眾生,因為這些鬼既無智慧,也無慈悲,所以人只要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等於有了光明,這些鬼不要說是害他,就連看都看不到他。
我們對觀世音菩薩一定要有信心,如果也能學習、效法著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或者僅僅是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當遇到災難時,與不信觀世音菩薩的人遇到災難,在心理上的承受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論是西方宗教或東方宗教,都曾發生過宗教迫害這樣的事件:信心非常堅強的人,雖然同樣會遇到災難,可是當他們死亡的時候,不會那麼恐懼,而是非常地安詳。
釋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目犍連,他被一群暴力的宗教徒用鹿角杖打死,鹿角非常銳利,使得目犍連的身體像棉花絮一樣,一塊塊散掉了。但是目犍連還是用他的神通,把這個散掉的身體重新蒐集起來,回去見釋迦牟尼佛。目犍連的身體照樣是有神經的,被銳利的鹿角打的時候也會很痛,可是他的內心不恐懼、不怨恨,也不會覺得很苦。有人問他痛不痛?他說就像木頭被撕得一塊一塊而已,對他而言,身體是在受難,可是他本人並沒有因挨打而感到痛苦。因此,這要從兩個層面來看待:念觀世音菩薩的確能夠消災免難,災難不會降臨;即使災難臨到,因為對觀世音菩薩有信心,同時又在修行,就等於沒有遇到災難。
在臺灣時,有一次我去看一位針灸師,請他替我針灸。那不是普通的細針,而是一種粗針。針完之後,針灸師問我:「法師,你有沒有神經?難道你不痛嗎?剛才有一個人還沒有針得像你那麼多,可是他叫得像殺豬一樣!」我說:「誰都會怕痛,可是痛就痛了,既然要針,我就準備著讓它痛,叫痛是沒有用的!」因為我在念觀世音菩薩,所以同樣是痛,有的人痛得很厲害、很恐怖,有的人雖然曉得是痛,但是沒有那麼恐怖。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繫枷鎖,所不能著。
「音性圓銷」的意思是觀世音菩薩聽聲音不是向外聽,而是向內聽,聽聲音的自性,聲音的自性就是空性、佛性。所謂「空性」,指的是通達一切時間和一切空間,只要能體驗到自性是空,就是消滅了一切的障礙。
「觀聽返入」,因為是反聞,而不是向外聽任何的聲音。向外聽的是一聲、一聲的聲音,非常有限;「返入」是向內聽空性,則是無限的。向外聽是有障礙的,即使是已得大神通的人,能夠聽到無量無數恆河沙的聲音,是不是就能夠完全聽完,能夠聽到十方一切的聲音?這是聽不完的,因為它還是有數量,所謂「無數」,只是數不出來而已。唯有聽空性、聽自性,不需要去數,不需要面對任何物質的障礙,才是成為了無障礙。
「離諸塵妄」,由於沒有任何障礙,也就沒有任何對象,一切虛妄的外境全都離開了。
因此,只要念觀世音菩薩,菩薩就能夠使眾生得到這樣的利益,即使無緣無故被強盜、土匪、寃獄,用手鍊、腳銬鎖起來時,都無法鎖得住。
三年前,臺灣有個生意人突然來看我,說:「師父,我的官司打敗了,現在我準備坐牢,刑期是三年六個月,請師父幫我一個忙,能不能讓我不坐牢?」我說:「我又不是法官,怎麼幫你呢?你的官司打輸了,那你究竟有沒有犯法?做了壞事,就應該去坐牢!」他說:「我只是替人做擔保,結果當事人逃跑了,所以我這個擔保人就得坐牢了。請師父幫我一個忙吧!」我跟他說:「我也幫不了你!你就念二十萬遍觀世音菩薩,進牢之後,還要繼續不斷地念,也許你能早一點出獄。」後來他進牢服刑,在牢裡不斷地念觀世音菩薩,兩年多後就被釋放了。出獄之後他來見我,說:「感謝師父,觀世音菩薩真靈!剛進牢時,我感到非常痛苦,我天天念觀世音菩薩,念到後來我的心很平靜,也沒想到時間,結果兩年多就把我放出來了!」
另外有一個例子:臺灣有位文藝界的名人,遭人打官司控告,輸了之後坐牢坐得非常痛苦。他一出獄,就到農禪寺來皈依三寶,並要求見我,他一邊流著眼淚一邊感謝我,其實我並不認識這位名人。原來是由於他在牢裡服刑時,有人把我的書送給他,其中有一本《觀世音菩薩》的小冊子,從此之後,他就天天念觀世音菩薩,後來又看了許多我的著作,心情才慢慢地平靜下來,所以還能活著出獄,否則大概會被氣死。因為過去他對這位告他的人非常好,結果被倒打一耙,恩將仇報。觀世音菩薩是很靈驗的,雖然他並沒有因為念觀世音菩薩而提早離開監牢,但是他的心裡不再那麼怨恨、痛苦和不平了。所以我們念觀世音菩薩時,要有恆心地一直念下去。
還有一位小提琴家,他曾經在臺灣當過藝術學院的院長,當他知道自己害了癌症之後,就一直念觀世音菩薩,結果他死的時候非常平靜、安詳。因此,請不要誤會,以為念觀世音菩薩就不會進牢、不會有災難,不過可以幫助人減少一些痛苦。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的意思是,如果還有聲音可聽,是向外聽的,但是外在的聲音對觀世音菩薩來講是不存在的,菩薩是向內聞,聞自性本空。我們不斷地講自性,自性是一切諸法、一切現象的本性,如來藏性,就是空性。也就是說,自性是人的、菩薩的、佛的、一切眾生的,以及一切現象的同一性,就是空性。唯有滅去一切音聲,才能向內圓聞圓聽本具的自性,就不再分別聽到各種各樣特殊的聲音,而是聽空的自性。此時,慈悲的力量自然會產生,而且是對一切眾生都能夠產生慈悲心。
普通的人耳朵在聽聲音時,不管聽的是大的、小的、遠的、近的,能夠同時聽幾種聲音已經不簡單了。例如一個先生,如果聽太太講話,又聽小孩講話,這個先生能夠聽得很清楚嗎?如果再增加兩個人,他的哥哥、弟弟一起講話,四個人的話能完全聽得清楚嗎?以此類推,八個人或者更多的人一起講話,這是不可能聽得清楚的,因為當有兩個對象的選擇,就聽不清楚了。而觀世音菩薩是沒有對象的,沒有要聽外在的聲音,是聽一切眾生的自性,反而能夠將一切眾生同時的心聲完全接受。〈普門品〉說,菩薩什麼聲音都能聽到,因為聽的是無聲之聲、自性聲;由於沒有特定的對象,所以一切的對象都能普遍聽到。
對凡夫來講,不容易理解這樣的功能,我也只是介紹觀世音菩薩就有這樣大的能力,要不然他為什麼能「遍生慈力」,對一切眾生普遍地有慈悲加護的功能呢?請問,當我們用心來念觀世音菩薩,因為念得太辛苦了,便改用機器來念,多買幾台念佛機,每個念佛機多裝幾個喇叭,變成很多的喇叭都在念,念了之後讓觀世音菩薩感應,這樣能感應得到嗎?事實上,觀世音菩薩不是聽喇叭的聲音,而是聽眾生的心聲。現在香港、臺灣、大陸、華僑界都有一種念佛機,只要裝上電池,就能二十四小時都在不停地念。我也曾經送這種念佛機給信眾,因為有的人年紀大了,沒有辦法出聲念,所以我送的目的是要提醒他們,既然沒有辦法口念,心跟著聽、跟著念,也是有用的。
有一個孝子的父親已經過世,我教這位孝子念佛,他說:「師父送給我父親的念佛機還在,我忙得很,所以我讓那個念佛機整天都是開著的。」這樣的念佛有用嗎?從《楞嚴經》裡了解到,心是很重要的,如果僅用念佛機念佛,有心在裡頭嗎?
「經過險路,賊不能劫」是說,觀世音菩薩能夠使眾生在經過危險的道路時,強盜、土匪都不能搶劫他們,這可能做得到嗎?曾有這麼一個故事:有兩個人一前一後走在同樣的路上,前面的人遭到土匪、強盜的搶劫,後面的人卻沒事。原因是第一個人聽說那裡很危險,在經過險路時,不停地摸摸這裡、又摸摸那裡,隨時隨地都在摸著自己的身體,擔心他的錢和他的刀是否還在身上。強盜看了之後,心想這個人身上一定帶了很多東西,最後他不但被搶,連衣服都被剝光了;第二個人則是一直在念觀世音菩薩,他已經忘掉了那是個危險的地方,也沒想到會有強盜、土匪。這些強盜、土匪看到這個人一直在念觀世音菩薩,就覺得他很可憐,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因為他不停在向觀世音菩薩求救,結果他反而很安全地通過那裡。
後來強盜還追上去,問他為什麼念觀世音菩薩?他說:「別人叫我念觀世音菩薩,說念了之後會有感應。」強盜問:「什麼感應啊?」他說:「菩薩保佑我不會遇見強盜。」強盜又問:「你知道我就是強盜嗎?」他說:「阿彌陀佛!你不要開玩笑了,像你這麼好的人怎麼會做強盜?我是因為做生意失敗,身上的錢已經很少了,這次回去還不知道怎麼過日子呢!如果再被強盜搶劫,那我就死定了!」這個強盜心想:「我做了一輩子的壞事,竟然還有人把我當成好人,那就做一次好事吧!」於是把剛才搶來的錢送給了他。不要以為強盜都是壞人,有時候強盜也是個好人,所以只要念觀世音菩薩,就會有用。
在臺灣,有位太太總是被她的先生虐待,而且先生在外的行為也很糟糕,喝酒、賭博、玩女人樣樣都來。這位太太來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她的先生轉變。我說:「我不會畫符,也不會作法,妳就念觀世音菩薩吧,還要持四十萬遍的〈準提咒〉。」她很有耐心,念了好幾個月後,她跟我講:「師父,我還沒有念完就已經有用了。雖然他還是照樣喝酒、賭博、玩女人,不過我的心卻平靜多了。過去我實在不想再做他的太太,總是吵著要跟他離婚,可是現在我不管他,他做他的鬼,我做我的人。」這個故事直到現在還繼續著,但是這位太太不再向我抱怨,也不再講什麼了。後來我問她的女兒:「妳有沒有幫忙媽媽一起念觀世音菩薩?妳的父親有沒有好一點了?」女兒說:「我也有念觀世音菩薩。我爸爸現在不錯了,已經漸漸地改變了許多。」
以上的例子談的都是感應,但是感應裡面必定有其原因及道理。
觀世音菩薩成就耳根圓通後,究竟有多少眾生得到利益?在十方世界的眾生之中,應有恆河沙數眾生蒙其救度,但觀世音菩薩救眾生是感應道交,要雙方面的,一方面菩薩有這種功德與能力,有這個願心要度眾生;另一方面,是不是有眾生願意祈求他的幫忙,渴望他來救度,必須要眾生與菩薩相應,才能成為能救與被救的事實。
有的人希望被救,念觀世音菩薩,但是要坐牢的還是坐牢、要槍斃的仍然槍斃、遇到災難的還是遇到災難,不過,同樣是遇到災難,如果對觀世音菩薩有信念,持續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雖然災難同樣發生,可是在接受災難的同時,心情與感受是絕對不一樣的。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欲。
「熏聞離塵」,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法門時,內有根,外有塵,但菩薩不用自己耳朵的耳根,因此沒有聲塵可以聽得到,是無根之根,無聲之聲,只有熏與聞的關係,但是沒有熏與聞的對象。熏和聞是兩個動詞,一個是被熏,一個是自己去聞;被熏是有塵來熏它,聞則是用耳根去聽,而耳根又被這個聲塵所熏,熏與聞是相對的。「離塵」是耳根離開聲塵,凡夫都是用耳朵聽聲塵,凡是用耳朵聽得到聲塵,就聽不到那離塵之聲的自性,所聽到的都是聲塵的外相。外界任何一樣物質都是塵,講話的聲音是塵、耳朵聽的聲音是塵,而「離塵」則是不聽有聲的聲塵。
「色所不劫」的色是色塵,不是顏色的色,也不是女色、男色的色,而是有質礙、有現象的任何東西。「劫」是劫奪動搖,當不受這些物質現象動搖困擾時,就稱為「色所不劫」。
「多淫」有兩層意思:一是過度的貪欲,不包括男女的關係在內,只是貪念過多,欲望太強;二是過多的男女關係。清淨的梵行和多淫是相對的,離淫欲就能夠出欲界而進入色界的淨居天。貪欲多的人和淫欲多的人,這兩種人永遠無法修清淨的梵行。只要修梵行,就能離開這兩種問題,至少不會在欲界的層次來來去去,受苦、受樂。《法華經》中〈普門品〉也是這樣講的,多淫眾生若能念觀世音菩薩,就能夠離欲。
曾經有一位未婚的年輕人,他的性欲很強,再怎麼念觀世音菩薩,生理上還是會有性欲的衝動,他跟我說:「念觀世音菩薩沒有用。」我說:「念觀世音菩薩是有用的。當一個欲念出現時,馬上就用慚愧心拜佛,就等於是在烈火上澆了一桶冷水,性衝動自然消失。如果你先出家修梵行,出家之後,至少一想到性欲的問題時,就要告訴自己已經是受了出家戒的修行人,然後要用修行的方法來化解。」
因此,遠離貪欲是需要修梵行,修一天也好,修半天也好,一個月、一個月地修也可以。在家居士有八關戒齋,有的人在六齋日修八關戒齋,有的人是在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之中,天天持八關戒齋,也有的人到寺院一住幾個月,這都是短期的修梵行。所謂梵行,就是生活方式的一種改變之後,心理和生理的習性,也會隨之改變,主要是沒有男女關係,少欲清淨,真正的梵行應該是禁欲的。
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有一個愚癡的比丘,出家之後,性的反應還是滿強的。他非常苦惱,於是拿刀將自己的生殖器割掉了。佛知道後,就把他找來教訓了一頓:「真是愚癡,該斷的不斷,不該斷的卻把它斷掉了!」這也就是說,修梵行還是要從心裡的念頭轉變起,心念時時要跟反省相應,不受淫念所動,淫念一動,馬上提起反省的慚愧念頭,如果提不起來,就常念觀世音菩薩,勤拜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梵行清淨的,要相信菩薩的力量,有了這種信心,再加上常念、常拜觀世音菩薩的聖號,這種貪欲的心便會愈來愈少。
除了男女的性欲之外,對於物質的貪戀、追求、渴望,永遠不能滿足,也是非常痛苦的事。能夠得到,不一定是好事;得到之後該如何處理,也是個問題;得到後還想追求多一些,那也很痛苦。因此,多欲恰恰與佛法所講的少欲相反。少欲離煩惱,多欲就增加煩惱了。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前面三句是說觀世音菩薩修證的功德,以及修證後的功能。
「純音無塵」,觀世音菩薩用耳朵聽純粹的音,也就是最究竟的音,是自性之音,那種音與物質無關,是無音之音,無聲之聲。
「根境圓融」,與耳根相對之境界是聲塵,是外界的聲音。觀世音菩薩內在的耳根和外在環境裡的聲塵互相連在一起,稱為不二的圓融。事實上,耳根和所有的聲音就是同一個東西,不僅僅是同一個東西,是自性,這其中根本就沒有東西。
「無對所對」,用耳根聽及被耳根聽是相對的,但是以觀世音菩薩修行的程度,「內」和「外」這種主觀與客觀的對立現象,根本不存在。
這對一般凡夫而言,是不容易理解的,因為都是用耳朵在聽,怎麼可能說自己沒有聽,也沒有聽到什麼。但是不能懷疑觀世音菩薩有這樣的功德與功力,所以能夠使有瞋恨心的眾生,離開瞋恨心,轉為慈悲心。人們對觀世音菩薩有一句很好的形容與讚歎——「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因此,觀世音菩薩的一種咒語叫作〈大悲咒〉,就是以大悲心使眾生離開貪欲、憤恨和愚癡,這都是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
有人可能會問,觀世音菩薩既然自己主觀和外在客觀的相對界限已經打破,也就是超越了相對和絕對,那還要慈悲什麼呢?慈悲是否還有對象?是否也有相對的、主觀的、客觀的條件呢?我曾當大眾的場合問過這個問題,有一個人回答我說:「我才不管呢,只要觀世音菩薩能慈悲我,沒有人恨我,管它什麼主觀、客觀!」對觀世音菩薩有信心,能接受這樣的說法是很好的,但是在道理上講得通嗎?
「慈悲」和「大慈悲」是不一樣的。佛法講的慈悲有三個層次:1.有眾生做為自己慈悲的對象,這是有主觀的自己,也有被愛與被慈悲的對象,這叫作「生緣慈悲」;2.不計較眾生是誰,心中只有慈悲的這種心懷,而做這種慈悲的工作,不會執著是對誰慈悲,這叫作「法緣慈悲」;3.自然而然對一切眾生做慈悲救濟的工作,心中不會想到有對象,也沒有想到是做了慈悲的工作,這叫作「無緣大慈悲」。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就是最高層次的「大慈悲」。觀世音是具大慈悲的大菩薩,當眾生有了瞋恨心、憤怒心,使得心中非常痛苦,該怎麼辦?就念觀世音菩薩,而且要念「大悲觀世音菩薩!……」,一直念到自己的心中也生起慈悲心、柔軟心,瞋恨的煩惱就會愈來愈弱。至於念多少句或者念多少時間才能有感應?這是因人而異的,視情況不同而有差別。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
觀世音菩薩因為將一切的外塵境界消融了,轉變為光明與智慧了,使自己的身心充滿於十法界,所以使得十法界所有眾生的身與心,就像透明的琉璃一樣,朗徹而無障礙。我們不要想像著琉璃就像玻璃,其實經中的「琉璃」是形容詞,它是沒有質量的,是透明而無阻礙的,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功德。這即是說,觀世音菩薩的智慧是非常清淨與光明,而且無遠弗屆,沒有到不了的地方,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遮隔、阻礙住的。因此,有些愚昧的眾生不知道自己愚癡,做的事、說的話對自己有害,對他人無益,無論怎麼樣感化他們、為他們說佛法,都不能接受,但是觀世音菩薩就能夠使得此類眾生,轉變成有智慧的人。
「阿顛迦」是梵文,指的是沒有善根或沒有善心的人,因為根器不夠,自己還不知道自己是個愚癡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個笨人,要跟他人比一比後,才覺得自己沒有慈悲心。所以這樣的人要念觀世音菩薩,念了觀世音菩薩,自然就會有智慧與慈悲了。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觀世音菩薩不僅僅是六根互用,甚至六塵、六識、四大、五蘊都能互融互通,都能反聞自性,就像用他的耳根一樣方便。此處的「耳根圓通」是通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例如用身體,就同用耳朵一般地靈敏、方便,聽聞無礙。不僅六根互通,而且是互融,同聞自性。
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報身雖然是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然而他不需要移動,就能夠使一切世間的眾生都好像和他在一起,所以說是「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也就是說,他能夠將眾生世界變成他的世界,把他自己的世界融入眾生世界之中,雖然如此,眾生世界與他的世界還不會被破壞,這就非常神妙了。不僅僅如此,觀世音菩薩還把他的世界當成船或火箭一樣,開到十方世界所有的眾生世界裡去,這是菩薩的神通變化。
然而請不要擔心,觀世音菩薩用的是智慧、慈悲與感應力,並不是將他的世界當成火箭似地飛來飛去,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菩薩的世界不動,眾生的世界也不動,可是在眾生的世界裡,處處都可以看到觀世音菩薩,因為菩薩的身體、佛的身體,或者在佛國淨土的身體,不是像人的身體那樣,由四大、五蘊的肉身所組成,而是由悲願心和智慧心所產生的應化身,這也叫作「智生身」。凡夫則是由肉體、精神、心理,而組成為一個生命的現象。
因此,菩薩的身體既不占空間位置,也不占時間段落,對菩薩來說,是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也就是說,十方世界雖然有無量無數的世界,對菩薩而言,是沒有距離的,沒有間隔的。時間在過去、現在、未來,即使千千萬萬年,由於他沒有我們這個肉體的生命,也就沒有了無常的問題。無常是因為有物質的身體形相,如果只有智慧與慈悲的身體,無常便與他無關了;空間對他也無約束,說大可以大到無窮大,說小也可以小到根本不占一絲空間的位置。
觀世音菩薩的報身、法身沒有物質體,可是為了供養諸佛如來,為了廣度眾生,菩薩就顯示了物質的身體,因為眾生看不到他的智慧身。這個身體是他如幻金剛三昧幻現的化身、應身,而不是他根本的報身、法身。由於這是他幻現的變化身,所以生死多少次對他是毫無影響的,他只是由於眾生的需要而顯現,他自己是沒有生死的。譬如西藏人說達賴喇嘛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有人就問:「觀世音菩薩不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嗎?他到地球來,那就不在西方極樂世界了,那麼念觀世音菩薩不是沒有用了嗎?」就算達賴喇嘛真的是觀世音菩薩,那也是化身,因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是不動的,可是他能到所有十方世界化現種種的身分。
觀世音菩薩是遍於一切十方世界,首先,他供養微塵數佛國淨土的如來,然後在每一位如來座下,都成為繼承如來位的一位大菩薩。他可以一邊供養,一邊又變成無數如來的繼承人,也就是法王子,是補如來位的下一尊佛,同時又能夠到一切世界度一切眾生。以上都是同時進行的,這真是不可思議!其實,觀世音菩薩修持的耳根圓通,是六根、六塵、六識、四大、五蘊全部都能互通互融,所以他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因此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可以念他,他都會有感應。而十方一切眾生國土的如來身邊也都有觀世音菩薩,原因就在於他是遍法界、等虛空,沒有一定的物質身體,他的身體是由智慧所產生的功能「智生身」。
請問,觀世音菩薩既是十方的所有世界、所有空間,他的身體都遍在恆在,如果念觀世音菩薩時,他並未出現,卻來了一個乞丐、一條狗,或者一條蛇,結果將困難解決了,好比別人本來是要追殺你的,由於毒蛇的出現,把敵人給嚇跑了,那麼那一條毒蛇是不是觀世音菩薩變現的?曾經有這麼一個例子,是發生在臺灣:有個女孩在夜裡坐了輛計程車,結果計程車司機卻開上高速公路,駛往偏僻之處,這個女孩嚇得一直念觀世音菩薩,正好前面有輛警察巡邏車,本來計程車已經開過去了,忽然警察轉過頭追計程車要臨檢,這個女孩就因此而得脫身。她說:「這個警察真是觀世音菩薩!」其實,警察是普通的警察,蛇也是普通的蛇,不過由於在危難時念菩薩名號,菩薩的慈悲願力就在此情況下,借用當時、當地的人、物,或者任何一種現象,產生讓眾生得到救濟的力量。
由於觀世音菩薩可以借用所有任何現象或任何人的身體,顯現而發揮出他的慈悲力量,因此,假如有人希望生個男孩,就念觀世音菩薩吧!有一位信眾,他們夫婦一連生了四個女孩,先生很不服氣,希望生一個男孩。我告訴他:「要念觀世音菩薩。如果你討厭女孩,生第五個還是女的。你可以歡迎男孩來,但不要討厭女孩!」結果第五個真的是個男孩,他高興地說:「真是觀音送子,是觀世音菩薩送給我這個兒子!」於是我就告訴他一個故事:「中國前清最後一位狀元,名叫張季直,到了五十多歲還沒有兒子。他去求觀世音菩薩,如果能生個兒子,就修建觀音廟。他在菩薩前求了之後不久,果然觀世音菩薩讓他生了個兒子,他修建的狼山觀音岩,現在還在那裡。」
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祕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觀世音菩薩是不會重男輕女的,前面一項是求生男孩,現在則是求生女孩。
「立大圓鏡」是不用六根,但是有六根的功能,互相彼此通融。到了這種程度,雖不占空間與時間,卻能夠遍在十方世界就如同一面無限大的圓鏡。這面鏡子不是平面的,而是無形的、是無相的,又是十方周圓的,有其無限的明察鑑照功能。大圓鏡即是智生身,也就是大智慧力。
每個眾生都能成佛,而佛的名字便是如來,所以在每個眾生的心中,都藏著如來,藏著如來的本性,而如來藏就是眾生的心。「不空如來藏」是尚有自我執著,因此智慧不起,只見煩惱;「空如來藏」則是不再起煩惱,沒有自我執著,只有如來的智慧現前。而觀世音菩薩已經實證空如來藏,對十方世界一切如來的所有法門全部都能吸收到、領受到。因此,如果沒有孩子的眾生,希望求得女兒,就請念觀世音菩薩,一定會生一個漂亮而受人尊敬的有相之女。
我的長相,不像是有福有慧的人,年少時,與人相處接觸時,不能使人覺得莊嚴,所以也不能引人立刻尊敬與恭敬。後來我想通了,大概是過去世少結人緣,慈悲心不夠,心念一轉,儘管人家看不起我,我不怨恨,而應多結善緣,漸漸地大家也覺得我這個法師還不錯,對我恭敬起來了。所以要學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多結善緣,就會受到人的尊敬。這是我的一個經驗之談。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
先談釋迦牟尼佛的世界觀。佛告訴我們十方世界有無量無數的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尊佛所教化的佛國淨土,就叫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淨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名為「娑婆國土」,又稱「娑婆世界」。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有一百億個太陽系,一個太陽系叫作一個小世界,也就是有一百億個小世界,而一個恆星是一個太陽,有許多的行星圍繞著每一個恆星。
佛經裡講,一座須彌山也叫作「蘇迷盧山」,是一個小世界。須彌山的周圍有恆星和行星圍繞著它,而一個日月的範圍即是一個太陽系的範圍,這個太陽系是圍繞著一座須彌山在運作。一座須彌山是一個小世界,這個小世界有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而南方位的那個世界,就是我們的地球。這四個方位的世界都有人、有眾生,只有南方位又稱「南贍部洲」的地球才有佛法,其他三個方位的世界裡都沒有佛法。此為當時印度的傳說,所以佛教的經典也用這種說法,我們可信、可不信,因為若從現代的天文學來看,無法證明須彌山究竟是在哪裡?
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有相當大的範圍。我們所見到的釋迦牟尼佛,是佛的化身,不是佛的法身,因為有一百億座須彌山,每座須彌山都有一個南贍部洲,而每個南贍部洲也都有一位釋迦牟尼佛,佛在我們這個小世界出現,在其他的小世界同樣也會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稱為「釋迦牟尼佛」,由於不知道其他地方佛的名號,我們就稱為「毘盧遮那佛」,他是法身佛。毘盧遮那佛在一百億個須彌山的南贍部洲都有一個化身,我們也可以稱這一百億個化身佛為「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在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百億日月世界裡,有六十二恆河沙數的大菩薩,這些大菩薩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持相等的地位,所以稱為「法王子」。法王子是最後身一生補佛位的菩薩,從此身之後立即成佛。恆河是印度最長、最寬的一條河流,恆河的沙就像麵粉一樣細,如果每一粒沙等於一位菩薩,有六十二恆河沙數量的菩薩,那實在是太多、太多的菩薩了。但是我們用不著真的去數恆河沙究竟有多少?這是印度人說到相當多的數量時,就會用恆河沙來做比喻,就是很多很多,多到數不清的意思。「六十二」是印度人對數字的一種信仰觀念,佛經中也有六十二種外道,印度人很喜歡用這個數字。
從信仰上來說,我們一定要相信有無量的大菩薩,都在用不同的身分、在不同的地方教化眾生。他們可能是在人類之中,也可能是在天上,或者是其他的眾生族類裡。前面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應化身,這只是一個代表性的數字,事實上應該是有千百億的菩薩,每一位菩薩都有千百億化身。因為像觀世音菩薩這樣的大菩薩,就能夠顯現佛身來說法度眾生,那麼他就像佛一樣,也能夠現千百億化身來度眾生。
每一位菩薩度眾生的方便不同,願力不一樣,因此所度眾生的範圍也不相同,但是只有觀世音菩薩因為修耳根而得圓通。在經文中,觀世音菩薩說道:「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法界是十方法界,觀世音菩薩無處不在,因此能夠使所有娑婆世界的一切眾生,持他的名號,就和持誦六十二恆河沙數諸菩薩的名字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不需要持六十二恆河沙那麼多菩薩的名號,只要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形容觀世音菩薩是千手千眼,其實觀世音菩薩是有無量的眼睛、無量的手、無量的耳朵、無量的身體,在無數的地方同時救濟無量的眾生,故稱「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特別有緣,而且是隨時都可得到他的救濟。
我很幸運,從小就念觀世音菩薩,直到現在我都在勸人念觀世音菩薩。每次有人問我要怎麼修行,我就說:「最簡單的,就是念觀世音菩薩。不過,如果不相信,念了也沒有用。此外,如果只在有困難、有問題時才念觀世音菩薩,沒有困難和問題就不念了,等到真的有麻煩時再念,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話,不一定是菩薩不來救,怕的是臨遇危難時,想不起要念觀世音菩薩。」然而無論如何,只要想到要念,還是很有感應的,所以我一直勸大家,時時都要念觀世音菩薩。我有兩本中文小書:《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觀世音菩薩》,講的就是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以及我是如何修行觀世音菩薩的法門,又得到觀世音菩薩怎麼樣的感應。在我的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感應,臺灣的法鼓山,也是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而得到的感應,所以諸位一定要相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值得大家常念、恆念、多念的!
三十多年前,我勸一個女孩子念觀世音菩薩,她問我:「觀世音菩薩真的靈嗎?」我說:「對我是靈的。妳問這句話,心存懷疑,對妳可能就不靈了!如果妳能相信,對妳當然也是靈的。」過了兩天她又來見我,說:「師父,念觀世音菩薩不靈,念師父卻很靈!」我很驚奇,我又沒有三頭六臂,怎麼念我會靈呢?她告訴我:「我到某公司去應徵工作,我說我是個佛教徒,是聖嚴師父的弟子,他們就錄取我了!」因為那家公司的老闆,正好是我的皈依弟子,所以什麼話都沒再問就錄用了她。我對她說:「妳弄錯了,因為我念觀世音菩薩,所以我的名字有用,以後還是不要念我的名字,要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在所有的菩薩之中,感應與靈驗最豐富的,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也是最有緣的,所以請大家一定要相信,有事沒事都要念觀世音菩薩,有事念,有用;沒事念,就是培養安心的習慣吧!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我在一九九一年去了五台山以後,中華佛學研究所的一個學生,也跟著五、六位居士去了五台山。凡是我去過的地方,她也都到了,每到一處就對人這麼說:「我是臺灣中華佛學研究所聖嚴師父的學生。」她用我的名字到處招搖。到了五台山以後,當地的寺院一聽說她是我的學生,就像拿了本護照一樣,甚至比護照還有用。她在五台山有得吃、有得住,還有恭敬供養,甚至要請她留下來教書。她回到臺灣後來見我,說:「師父,你到過的地方我都去了,你的名字很有用,每到一處只要說我是你的學生,就會對我非常客氣。」我說:「妳真厲害!我到五台山,就念文殊菩薩的名字,到任何一座名山,都會念山上所供奉的菩薩名號;到任何一處道場,也都要布施供養,妳只念我的名字,不念菩薩的名號,就能夠得到別人的招待供養,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我的名字真的那麼靈嗎?並不是,而是因為我去修布施、供養,做了功德、結了善緣的。
轉過來講,這些例子和念觀世音菩薩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念觀世音菩薩是這麼的靈驗?因為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以來,結了無數眾生的善緣,無論是正、是邪的眾生,他都結了善緣,而他對每一個眾生,都是平等地救濟、平等地布施、平等地結緣,所以念聖號時,是不是真的有觀世音菩薩來救我們,這是另外一回事,而是任何的神、魔、靈體、精神體聽到你在念觀世音菩薩,他們就會放你一馬,也會伸出友善溫暖的手來拉你一把,這是由於觀世音菩薩結了許多眾生的善緣,所以只要聽到你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許多不同層次的神鬼眾生就會幫助你。我這個普通的和尚,只是結了一點點小緣,我的學生就可以去收功德;如果我在大陸訪問時,到處讓人感到頭痛、麻煩,給人許多困難,我的弟子或學生跟在我後邊再去訪問時,看看會得到什麼樣的接待!
我絕對相信念觀世音菩薩是有用的。有罪惡感的人要念觀世音菩薩、精神不正常的人要念觀世音菩薩、心理不正常的人要念觀世音菩薩、行為不正常的人要念觀世音菩薩,遇到災難時要念觀世音菩薩,災難消失了要念觀世音菩薩,即使平時無事,也都要念觀世音菩薩。
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觀世音菩薩的十四種利益,一方面屬於信仰,一方面屬於修行,另一方面則屬於理論,三方面都要顧到。若是完全講信仰,就變成迷信;完全講修行,就是盲修瞎練;完全講理論,則是說食數寶,因此,信仰的、修行的、理論的,要三種並重,並不是僅僅強調某一部分。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有如上十四種對眾生的布施力量,只要有人相信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就可以得到這十四種觀世音菩薩的無畏力量,度過難關,成就佛道。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07-15 觀音妙智|第二章 觀音菩薩以三十二種應化身度眾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