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1 法鼓鐘聲|現代孝道精神

聖嚴法師

現代孝道精神

中國傳統孝道精神就是要讓父母過得身心健康、平安愉快,叫作頤養天年。

過去的孝順是要晨昏定省,父母年紀大了,要常噓寒問暖,這是為了讓父母感到一份安慰。雖然父母親還沒老到不能自助,但是子女問一問︰「你今天衣服穿得夠不夠?」「昨天晚上很冷,被子夠不夠暖和?」「最近家中煮的東西,適不適合你的腸胃?」當父母親聽到兒女這些關懷的話,即使物質生活不是很富裕,也會覺得很溫暖、很溫馨。

但是,今天的社會,兒女每天為了上班、下班,必須早出晚歸、趕車子、遵守上班規定,若一定要子女做得這麼周到,可能有困難。

我在美國有一位在家弟子,和母親住一起,母親早上要替他煮早餐、晚上要替他燒晚飯。當他上班時,母親老是打電話問:「你到了沒有?」

母親算好時間,第一個電話打過去,兒子還沒有到,過幾分鐘就打一次,半個小時打了十七、八次電話,等兒子到了辦公室,母親已經在哭了:「兒子呀,你到哪兒去了?把我嚇死了!」

兒子說:「地下鐵出了一點小事情,延遲了一點時間,妳不要擔心,我沒有事的。」

過了一年,兒子問我:「怎麼辦,母親老是為我擔心。」

我建議他把母親送到養老院去。美國有些自費的養老院很不錯的,有齊全的醫療設備,飲食也調理得很營養,也有專人打掃房子,老人家在裡頭可以念書、念佛,「她沒看到你,就不會老是給你打電話。」我跟這位弟子這麼說。

後來,他母親來找我:「怎麼搞的,你怎麼叫我兒子送我去養老院?」

我勸她說:「妳試試看,住一段時間,不好的話再搬回家,要不然,你們母子為了互相照顧而老是痛苦著。」

住了一個月之後,母親慢慢習慣了,兒子一週看她一次,她發現說:「兒子,你還是好好的呀!」

我們國內的社會也將漸漸走上這種型態,工商社會就是這個樣子,時代的巨輪不會回頭,不會再回到兩、三百年前的家庭制度。

工商社會工作的流動性很大,所以,小家庭居多,老年人不能跟著子女流動,以致於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天地,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社會,生活習慣和觀念都有差距,不同時代的人就在不同的環境生活,彼此也能互相關懷,這樣比較好。

但是,我並不反對三代同堂、五代同堂,只不過這漸漸會變成歷史遺產。歷史是往前走,不可能回頭的,能夠三代、五代同堂,值得我們讚歎、歌頌、回味、推崇,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已是事實。

現在尚年輕的人也會老,老了之後要有這種共識,可是,不必強求現在的老人家有這樣的認識。重要的是,現在這一代人老了之後,不要走上固執和痛苦的路。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1 法鼓鐘聲|出家、出嫁之外的第三條路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1 法鼓鐘聲|不知道生父母是誰的小孩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