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廢止死刑

聖嚴法師

廢止死刑

佛教徒相信,天下沒有不能感化的壞人,如果能夠給犯錯的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這個人可能會是「浪子回頭金不換」,變成社會大善人。因此,站在一位佛教法師的立場,我主張廢止死刑。

不過,從歐美法律的演進來看,廢止死刑牽連甚廣,不是一件單純的事。

以美國各州為例,原本多是有死刑的,後來廢止了,現在又有幾個州恢復了死刑。他們為什麼廢止死刑呢?原因就是死刑太殘酷了,也會造成一些死得冤枉的案例,即使後來法律還他清白,也無法讓死人復生,所以,廢止死刑是文明和仁慈的觀念。

但是,後來為什麼又有好幾個州恢復死刑呢?因為有一些人知道做了壞事不會死,即使犯下重大的刑案,殺人、強暴、搶劫、綁票,也不會危及生命,頂多終身監禁,遂造成這些人目無法紀,因此又恢復死刑,好讓蓄意犯罪的人面對死亡的恐懼,減少嘗試犯罪的動機。

不過,在今日的歐洲有很多廢止死刑的國家,他們的社會並沒有因而秩序大亂,可知,事在人為。

一九九二年我曾訪問捷克的首都布拉格,捷克是歐洲古文明中心的國家之一,在那兒早已廢止死刑,對他們的社會影響乃是正面的,犯罪率很低,可見得,國民的行為,並不一定非得靠嚴刑峻法才能約束。

歐洲還有好幾個小國家,因為轄區小、人口少,在他們的法律背景裡,根本沒有死刑,不免令我心生嚮往。

我想,臺灣這麼一個小小的地方,廢除死刑應該是做得到的。但是,這個決策的影響重大,也不是說做就可以做,必須考慮到臺灣特殊的人文風俗背景。

第一,臺灣的幅員雖小,人口密度卻相當地高,故不同於歐洲的若干小國家。

第二,臺灣人民在習慣上,對道德法律的修養尚不夠深切,貿然廢止死刑會引起社會價值觀的混淆。臺灣人民中的部分人士,知道法律是一回事,認為法律合理是一回事,有沒有遵守法律的習慣又是另外一回事;而且,社會道德標準不夠明朗,無法對於個人的行為有所約束。在這種情況下廢除死刑,可能害處多,好處少,會讓存心做壞事的人更無法無天。

第三,宗教信仰不夠深入普遍。許多人雖有宗教信仰,卻不是打從心底對宗教有一份虔誠的尊敬,而只是因為有人信了這個宗教,他也跟著信;有的人信那個教,他也跟著信。這種人尚談不上有宗教情操,故在身心狀況失去平衡時,也可能會作惡犯罪。

就以民主法治已很進步的美國而言,對於廢止死刑都還沒有一個定論,宗教界、法律界、政治界的人士,都還在討論這件事,究竟廢止死刑好呢,還是維持死刑好呢?

在我們這個社會,更需要假以時日,做好廢止死刑前的準備工作,不能輕言廢止死刑。所謂準備工作,包括提昇道德觀、加強宗教教育,以及增加對法律的認識,這些必須透過學校教育和社會宣導的管道來達成目標。

我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朝著「廢止死刑」的方向來思考、討論這個問題,使更多人來正視這個問題,直到大家形成共識,廢止死刑就水到渠成。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看到「廢止死刑」的事實實現。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用平常心應試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如何處理是非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