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紅包文化

聖嚴法師

紅包文化

紅包文化原本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在東西方文化中都有這種風氣。

以東方文明國家的日本為例,如果家屬親友之中,有人畢業、陞官、生子等等,必定會送一份禮物。歐美國家也有送禮的習俗,或是送一張面額不大的支票,用信封包起來,表示慰問、感謝、祝福、關懷。

送現金或支票是因為不知道要買什麼東西送給對方才好,買了如果不合用反而形成浪費,乾脆送個小現金袋反而比較實際。

送小禮物或小現金包,都不是什麼壞事,若是變成打秋風、拿回扣、行賄賂、繳陋規費,就很糟糕了。兩者之間並不相同,如何認定,倒是一門大學問了。

以佣金制度來講,世界上各行各業都有這種規矩。在商場上,中間商把不認識的雙方介紹認識,使雙方可以達成交易,合作生意,中間商向雙方或其中一方拿一些正當的佣金,這是被允許、被認定,也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事。

中國古代衙門都有不成文的陋規,人民請求辦事必須給錢。這個部門要錢、那個部門要錢,每一部門都要錢,這就是陋規。吏治中不應該有陋規。但若收取正常的服務費,也被今日的文明社會所接受。

若把陋規轉換成明文規定的服務費用,例如,我們現在去戶政事務所申請戶籍謄本等證明文件,或到法院辦公證,也都要繳費,這不是紅包,就不會形成管理上的困擾。

有些行業,收取不成文規定的費用,那就不是很好。例如,旅館、餐廳,老闆給服務生的薪水很少,服務生要靠客人給的小費維持生活,這麼一來,客人給的小費多一點,他們的服務態度就好一點;客人給的小費少一點,他們的服務態度就會差一點。在美國、香港都有這種風氣。

這種風氣也要改,應該是老闆給服務生足夠維持生活的薪水,把服務生的薪水算在成本中,就不致發生服務品質參差不一的情形了。

站在佛教徒的立場,紅包應該是象徵性的,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勉勵、彼此關懷,也沒什麼不好。問題是在紅包的大小,如何拿捏得恰到好處,這倒是一項值得注意的學問。

西方人送禮,普通是送小禮物,有特殊的關係或者特殊的情況,也送大禮物、大紅包,但那是送禮者的高興,不是行賄,也不望回禮。一般人送禮的目的,只是當作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所以,根本沒必要送大紅包。

在臺灣的情況卻有些變質,由於有些人要達成某種目的,就送個大紅包,紅包愈大,達成目的的可能性愈高。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軟」。這麼一來,就有賄賂的事情發生了。

最近爆發臺大醫院的醫生收紅包的新聞,其實這種情形存在已經很久了。在我們信徒之中,也曾有好多人遇到過這種情形,特別是外科醫生,如果不給他紅包,不會很快替你開刀;即使開了刀,也不保證一定開得很好。但是,我就沒聽說榮民總醫院的醫師有這種風氣,原因可能是榮總的年齡尚輕。

臺大醫院太老了,紅包陋規已經存在很久,尤其是幾位名醫,名氣愈大的,要求的紅包也愈大,名氣小一點的,紅包就可以送小一點。這種不成文的規定,很多人早就知道了。

所以,在好幾年前,臺大醫院就以「房子大、架子大、伸手大」而聞名,現在輿論界期待他們改革的聲浪很大,相信臺大醫院會有所整頓的。

生病的人總是希望快點把病治好,多花一點錢,少受一些苦。因此,即使臺灣大學的教授去臺大醫院看病開刀,照樣要遵守特殊的紅包文化,乃至法官、警官、各級行政官,為了消災,大家也一樣送紅包。有些送不起大紅包的人,可能就得不到較好的醫療機會了。

趁人之危的大紅包文化,必須經常性地清理改革,否則,過了一段時間,還是會舊病復發。

至於小紅包的禮尚往來,倒是無傷大雅,反而是人情味的表現。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如何處理是非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讀書風氣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