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佛教選舉觀

聖嚴法師

佛教選舉觀

宗教徒也是社會公民的一個成員,應該關心政治、參與選舉,投入選賢與能的行動。小則是為淨化選風,大則是為服務社稷。不過,該如何關心、怎樣投入,宗教徒應該採取有所為、也有所不為的態度。

宗教徒的觀念和一般人不盡相同。宗教徒有悲天憫人、高瞻遠矚的胸襟,為了救國救民、救世救人,願意奉獻一己之心力,像這種人若不投入選舉,參與政治活動,實在很可惜。

若是避談選舉、遠離政治活動,和現實社會環境脫節,和人群疏遠,宗教就不能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力,因此,我贊成宗教徒應該投入選舉。

我認為,一個宗教團體本身,有其宗教目的的事業,所以不是一個政治團體。因此,宗教不能以其教會團體的名義主張「我們要支持某某政黨的某某人」,或是說「我們屬於某人的政黨、某某人的選民」,這樣就變成政教合一,對政治活動、宗教活動來說,都已不單純,反而會由於政潮起伏而為宗教本身帶來問題。

政教合一在過去的西洋史上,曾經施行過以宗教來指揮政治的事實,現在的大趨勢則是採取政教分離的方式,只有少部分伊斯蘭教國家依舊是政教合一。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已是政教分離的社會。當時有十六個大國家,還有許多零星小國,釋迦牟尼佛的祖國是個小國家,他是在許多強國環伺下出生的。後來,釋迦牟尼佛像孔夫子一樣,周遊列國,每個國家都去,幾乎每位國王都接受他的教法,他也支持每一位國王、幫助每一個國家,他以佛法的精義幫助他們,建議國王們當如何勤政愛民,如何實施善法仁政,用正法治理國家。

直到現在,正統的佛教徒們,還是秉持這種態度,堅持這種理念。

現在的許多國家有很多政黨,每一個政黨都有可能執政,如果宗教團體屬於某一個黨,會使單純的宗教活動變得複雜化。例如,你支持的政黨執政,你擁護他,他當然也幫助你;但是,當他成為在野黨,而另一個政黨執政時,你辦一些宗教活動,執政黨會以為是反對黨辦的活動,反而增加不必要的政治麻煩和誤會。

做為一個佛教徒,不應該以宗教團體的名義加入任何政黨,可是宗教徒都是自然人,不妨以個人的名義參與政黨,加入政黨選舉,以及參加競選活動,去投入政治舞台。但是,若以佛教某個團體名義,或是全體佛教界支持某一特定的政黨、特定的候選人,則對佛教可能是一種傷害,常常會被捲入政治動盪的漩渦,對國家也未必幸福。

每當選舉時,我總鼓勵法鼓山的會員要全員投票,每個人都要珍惜自己手中的這張選票,投給和我們理念相近的政黨及候選人。

選黨和選人同等重要,選黨不是因為這個黨很大或很小;這個黨有很多財產或沒有財產,而是要選黨的政綱政策。因為政策好人民就有福,每一個黨的政策主張常常會改變,在投票時,也要看黨的政策是否符合國家現階段的福祉。

在我們法鼓山的會員之中,有好多本來就是各政黨的黨員,我鼓勵他們為了忠於所屬的政黨,應該接受黨的領導,支持黨的決策,否則就會失去身為某一政黨黨員的意義。

法鼓山有各種不同的政黨黨員,而我們的結合,是為推動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不是為了政治的目的,所以,我們不可以、也不會用法鼓山的體系和名義,來支持某一特定的政黨或候選人,但我們絕對要去投票,選出各自心目中的適當人選。至於其他的宗教單位如何,自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有他們行動的自由,我無權置喙。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核能發電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父母同意後再出家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