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現代人的飲食觀

聖嚴法師

現代人的飲食觀

過去的人生活條件不佳,飲食但求填飽肚皮即可;現代人的生活水準提高,飲食應該以「健康」做為首要原則。

二十年前,我跟出家弟子們的生活問題很簡單,但求寒天凍不死、平常餓不死,就已經滿足了。但是現代社會的一般人,因為工商業的進步,機械化的生產力增加,使得食物的花樣愈來愈多。有的人重視口味,有的人重視營養,有的人講究健康,有的人重視排場。

中國的老饕客說,食物要「五味調和百味香」,善烹調的人煮出來的菜美味可口,大部分的人也都希望吃到的食物是「色香味」俱全。所謂色香味是指顏色使你賞心悅目、香味使你心曠神怡,吃到嘴裡嚥下喉時使你回味無窮。這是美食主義者的享受原則,他們並沒有考慮到飲食的營養和健康的因素。

講究美食的享受,只有有閒又有錢的人才有份;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唯有偶爾享受一餐美食,當作休閒活動。比如,週末或者放假,找個地方輕鬆地打一次牙祭解解饞,實也無可厚非。

至於食物的營養,例如,某種食物含有多少卡路里,多少鈣、磷、鐵,多少維他命,那只有營養師會去專注。雖然在市場銷售的飲食包裝上,都標示著所含的營養成分及數量,那是為了讓消費者有信心,一般的消費者卻很少去注意它們。

事實上,吃高單位的營養食物不一定有益健康,要吃得對健康有幫助,應該以愈自然的食物愈好。

加工太細的食物已失去原料的原味,調味料太濃的食物可能已不新鮮,所以,食物以清淡、自然最好。

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嚥,用自己的牙齒和舌頭吃出味道來。最好的味道不是人工調得出來的,而是經過細嚼慢嚥之後,食物和唾液結合,尚未進入食道,已起消化功能,使得齒頰留芳,吃得津津有味。這樣的飲食方式和飲食態度,才是最有利於健康的飲食。

不同的體質也有不同的忌諱,有些人吃到某些食物馬上覺得不舒服。體質寒冷的人,吃到冷性的食物便有問題;體質虛熱的人,吃到燥性的食物就會不對勁。如果食物上口,愈嚼愈有味道,身心都很舒服,那對你便是最好的飲食。

至於該吃多少才是適量呢?健康的吃法是七分飽,最多八分飽,不要吃到滿足乃至過飽,每餐吃到已經沒有餓的感覺就夠了。有人說:經常保持頭腦空、胃腸空,便能延年益壽。

肚子常保持有點空隙的感覺,不要養成吃零食的習慣,現代西方人稱零食為垃圾食品,對於健康有害無益。當用正餐之時,覺得太需要吃東西了,那是最佳的進食時機。如果不是為了飢腸轆轆而吃,只是為了貪吃而吃,吃了以後不會消化;樂了朵頤卻苦了腸胃,實在不划算。

現代人看到美食當前,如果不吃,好像對不起食物、也對不起自己。上館子用餐時,故意點來過量的食物,結果,若不剩下一小半,就好像沒禮貌,於是就這麼浪費掉了。有些人明明只吃得下半碗飯,卻要了一碗;兩個人叫兩道菜就夠,偏偏點來六菜一湯一水果,每道菜只吃上幾筷,表示客氣、禮貌、有教養。其實,這些都是虛榮心作祟的錯誤觀念。

我們吃剩下的東西不可能再給其他客人吃,只好丟掉,對個人是金錢的損失,對整體自然生態而言,是資源的浪費。

所以,我們的飲食,要以「健康第一」的觀念來做選擇,切勿以人情味濃厚的方式拚命灌酒,不斷地勸菜。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父母同意後再出家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為什麼要結婚?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