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語和地方語並行不悖
語言是人類用作彼此溝通的工具,為了使得人與人之間更加快速而有效地進行溝通,語言必須普及化。但是,各個地方幾乎都有自己的語言,保留著他們自己的文化特色,我們也應該加以尊重。
語言本身可以反映文化的特色,由於各個地方的人民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習慣,多學一種語言,就多具備一種溝通的能力,也多了一條吸收新知的管道。
以歐洲為例,一個小小的國家就有好多種語言,除了自己的語言,也必須學習鄰近幾個國家的語言,所以,在歐洲大陸上,有英語、德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荷語、丹麥語、波蘭語等數十種語言,這些語言在歐洲人眼中都是通用的。有些歐洲人雖認為英語是二流的語言,而以為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才是高級語言,可是他們又非學英語不可,因為英語在世界各地還是最最普遍通行的。
以臺灣來講,從中國大陸傳來的閩南語及客家語都很美,也都保留得很完整,這兩種語言我都學了,雖然講得不好。但是,如果要把某一種地方性的語言變成全國性及國際性的通用語言,那就不可能了。
如果原住民堅持用他們各自的族語做為臺灣的標準語、客家人堅持用客家話做為標準語、閩南人堅持用閩南話為標準語,那是很糟糕的事,那會使得每個地方每個民族將他們自己封閉起來,沒辦法接受外界的訊息,也無從獲得新的知能;即使是臺灣這般大的島上,也會因為語言不通而形成許多的隔閡誤會和不便。所以,個別的語言族群可以在各自的族人之間用方言溝通,以示親切的族情關懷,但其仍然應該學習普遍通用的語言。
例如,印度這個國家,總共有四十多種語言,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各自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有不同的語言文字,官方則規定以英語和印度語等少數幾種語言做為通用語,其他的語言就是地方語。地方語言容許存在和傳流,可是,人民一定得學會全國性的通用語。
至於通用語好,還是地方語好,我想兩者都好,各有作用,如果堅持只用某一種語言,就太偏激了。如果我們廢止通用語,只用地方語,這是本末倒置的觀念。如果只准用通用語言,禁止地方語言,這也失之偏頗,因為地方語還是值得保留。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2 叮嚀|父母離異,孩子該跟誰?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