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3 是非要溫柔|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用人的智慧與福報

聖嚴法師

用人的智慧與福報

有福報卻不一定有智慧;若無智慧,福報本身也可能會帶給我們或多或少的困擾。有福報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會知道如何運用福報和增長福報。最好要「福慧雙修」或「悲智雙運」,才是健康的人生態度和修行觀念。

不論是福慧雙修或悲智雙運,都要知道如何培植和運用自己的福報,至於如何培植?就必須靠智慧。譬如,希望從商賺錢,就得先學習工商管理、學習企業經營。我曾經遇到一位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財務管理博士,我問他賺了多少錢?他回答說:「我只知道怎麼替別人賺錢、管錢,但是自己沒有錢。」知道如何替人賺錢、管錢,自己卻沒有錢,就是有智慧而福報不夠。有很多企業的經營者本身並沒有讀很多書,但是他們能夠任用很多學歷高、經驗豐富的專家和學者,來協助他們管理公司、經營事業。像這類的企業家,雖然並沒有接受很多的正規教育,但不能說他們沒有智慧。不過,有了用人的智慧,還得要有賺錢的福報。

善於待人處事是智慧;受人善待、事事稱心如意則是福報。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如何待人處事,做人做到親痛仇快、眾叛親離的程度,可以說是極沒有智慧的人。而到了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鬩牆的地步,自然也是缺少福報的人。

如果一個人能夠將認識及不認識的人集合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為共同的理想而奮鬥,得到的不僅僅是財富,而且是福慧雙修。

福報從哪裡來?是靠無私的智慧累積而來。把許多個性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愉快地工作,這是需要人緣和智慧的。人緣就是一種福報,再加上智慧的運用,就是另外一種財富。

眾志成城結善緣

佛教典籍所講的智慧,不全然同於一般所謂的知識或學問。知識或學問是可以從書籍中或師師相授中學習而得;智慧則是要從自己內心的體驗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運用而獲得。有些人雖然學富五車、博覽群籍,但是沒有人緣,不通人情、不諳世故,走到任何地方,都是不受人歡迎;想做任何事,也都沒有人願意認同、參與。像這種人就是少福少慧的人。這種人縱然有滿腹的經綸,同樣也有滿腹的牢騷,更不幸的是,尚有十足的驕氣。

常言道:「做事容易做人難。」可是,識人才能用人,有人才能成事,成事才有福報。如果沒有人來相助,必不能成就大事。同樣一件事情,如果僅靠一個人單槍匹馬,孤軍奮鬥,雖然也可以做出一點成績來,然而,在整個過程中,辛苦萬分,不言可喻,成就卻極為有限。

所謂「眾志成城」,如果能夠集合眾人之力,大家同心協力為同一目標而努力,其成功是可預期的,其影響力也是深長久遠的,如此,才能造福更多的人。所以,佛法經常強調「和樂」、「和敬」,主張「群策群力」,正是這個原因。集合眾人之力的原則,是要用人之長,容人之短,尊重和體諒,再加上關懷,才能夠讓人樂意為你所用。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3 是非要溫柔|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包容才能溝通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3 是非要溫柔|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辦公室的相處倫理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