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3 是非要溫柔|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用人的智慧與福報

聖嚴法師

用人的智慧與福報

有福報卻不一定有智慧;若無智慧,福報本身也可能會帶給我們或多或少的困擾。有福報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會知道如何運用福報和增長福報。最好要「福慧雙修」或「悲智雙運」,才是健康的人生態度和修行觀念。

不論是福慧雙修或悲智雙運,都要知道如何培植和運用自己的福報,至於如何培植?就必須靠智慧。譬如,希望從商賺錢,就得先學習工商管理、學習企業經營。我曾經遇到一位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財務管理博士,我問他賺了多少錢?他回答說:「我只知道怎麼替別人賺錢、管錢,但是自己沒有錢。」知道如何替人賺錢、管錢,自己卻沒有錢,就是有智慧而福報不夠。有很多企業的經營者本身並沒有讀很多書,但是他們能夠任用很多學歷高、經驗豐富的專家和學者,來協助他們管理公司、經營事業。像這類的企業家,雖然並沒有接受很多的正規教育,但不能說他們沒有智慧。不過,有了用人的智慧,還得要有賺錢的福報。

善於待人處事是智慧;受人善待、事事稱心如意則是福報。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如何待人處事,做人做到親痛仇快、眾叛親離的程度,可以說是極沒有智慧的人。而到了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鬩牆的地步,自然也是缺少福報的人。

如果一個人能夠將認識及不認識的人集合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為共同的理想而奮鬥,得到的不僅僅是財富,而且是福慧雙修。

福報從哪裡來?是靠無私的智慧累積而來。把許多個性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愉快地工作,這是需要人緣和智慧的。人緣就是一種福報,再加上智慧的運用,就是另外一種財富。

眾志成城結善緣

佛教典籍所講的智慧,不全然同於一般所謂的知識或學問。知識或學問是可以從書籍中或師師相授中學習而得;智慧則是要從自己內心的體驗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運用而獲得。有些人雖然學富五車、博覽群籍,但是沒有人緣,不通人情、不諳世故,走到任何地方,都是不受人歡迎;想做任何事,也都沒有人願意認同、參與。像這種人就是少福少慧的人。這種人縱然有滿腹的經綸,同樣也有滿腹的牢騷,更不幸的是,尚有十足的驕氣。

常言道:「做事容易做人難。」可是,識人才能用人,有人才能成事,成事才有福報。如果沒有人來相助,必不能成就大事。同樣一件事情,如果僅靠一個人單槍匹馬,孤軍奮鬥,雖然也可以做出一點成績來,然而,在整個過程中,辛苦萬分,不言可喻,成就卻極為有限。

所謂「眾志成城」,如果能夠集合眾人之力,大家同心協力為同一目標而努力,其成功是可預期的,其影響力也是深長久遠的,如此,才能造福更多的人。所以,佛法經常強調「和樂」、「和敬」,主張「群策群力」,正是這個原因。集合眾人之力的原則,是要用人之長,容人之短,尊重和體諒,再加上關懷,才能夠讓人樂意為你所用。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3 是非要溫柔|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包容才能溝通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3 是非要溫柔|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辦公室的相處倫理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