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人生
一個人在遇到大災難或大損失時,
最好能把它當成是一種人生的歷練與經驗,
能夠通過這樣的磨鍊,
人生會更豐富,意志會更堅強。
李純恩(以下稱李):自從九二一大地震以來,「災後人心重建」的議題就備受矚目,聽眾朋友們也許注意到了,在各大電子媒體或平面媒體上,都看到一則由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鼓勵全體同胞從災難中再站起來的廣告——「台灣,加油。」其實,長久以來聖嚴法師就一直致力於心靈環保的推動,在臺灣發生這麼重大災難的時刻,我們特地邀請他來與聽眾談談,在此刻如何能真正落實對人們的心靈關懷,讓大家都能身心安住。
首先想請教法師,面對這麼巨大的災難,倖存者或罹難者的家屬會產生什麼樣的直接反應?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我不是醫生、社會專家或心理學家,可能無法說出很精確的解答,但若以我的經驗來說,一般人在面對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或重大災難時,多半會因此產生恐懼、緊張與不安,就是所謂的缺乏安全感,也因此間接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如果本身直接受到傷害,那就不僅會影響身體,心理上的傷害也不容忽視;而即使身體毫髮無傷,許多人還是會有驚慌、緊張的情緒,例如白天有幻覺、晚上睡不著、或一直做惡夢,也莫名其妙感到無奈或哀傷。災難過後,多數人會慢慢從這樣的情緒中走出來,可是也有一些人如果沒有經過好好地處理,例如心理的輔導、或尋求適當的支持系統,會變成一種長期的慢性病,也就是所謂的後遺症。而這些現象都是災後人心重建中,需要共同特別關懷與注意的,大家要共同協助他們走過難關,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
李:透過報導,我們看到許多從災難中倖存下來的受難者,因為目睹親人受困卻沒有辦法及時搶救,或認為親人的生命在一分一秒消逝的當下,自己卻無能救助,因此不斷自責,或覺得自己不應獨活,認為對不起家人,面對受難者這樣的心情,應該如何來輔導?
師:在災難發生時,其實有不少人是在一、二秒之間就往生了,可能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甚至也來不及有所謂的掙扎;當然,也有人是受困在瓦礫堆中,生命慢慢消逝的。其實,不論過程如何,倖存者最難接受的應該還是對親人的不捨情緒,尤其是在突然間就發生的。
在災區探訪的時候,就聽到很多這種突然之間就冥陽兩隔的真實案例,甚至同睡一張床的夫妻,剎那之間一方就先往生了。面對這樣的情況,的確是讓當事人很難接受,談到心理的重建,那更是大問題。因為一個人在心理沒有準備之下,就遇到親人突然過世,可能剛剛還在一起談話,卻一下子就天人永隔;還有對於受困的親人一直抱持能被救出的期望,辛苦地等待,希望能有奇蹟出現,而可能在幾天之後,這樣的希望大多還是幻滅了。因此對於罹難的人,我們固然不忍,但活下來的人更是痛苦。
在接受許多媒體採訪時,很多記者朋友都問到倖存者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面對」吧!事情已然是發生了,要它不發生已是不可能的,亡者已矣,不論生者如何痛苦悲傷,都不可能喚回死去的親人;而為了能讓亡者走得安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者應該努力保持自己的健康與平安,如果生者一直受困在哀傷的情緒中,亡者也是無法心安往生的。
想要早日平復這樣的傷悲,在災區時,我就勸慰這些受難者們,不妨為亡者親友、為生者的未來多念「阿彌陀佛」,這對生者、亡者都很有幫助。
另外,我也看到很多罹難者的家屬們,因為不忍、不捨,於是一直守著親人的遺體不願他們早日火化,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總勸勉這些家屬,再多的不忍,肉體終究會腐爛,最好盡早處理他們的後事,一方面讓亡者不再執著自己的色身肉體,二來環境也較清潔衛生,同時生者的心情也不再那麼痛苦。這樣的想法,我也反映給當地縣市政府的社會局官員們,希望他們也能很快地協助家屬們進行後事的料理。
李:長久以來中國人的社會就一直避諱談「死亡」的話題,只是像九二一這麼巨大的傷害,又直接衝擊著人們的心靈,面對這種突然而深刻的傷害,應該怎樣來看待?
師:我在災區探訪時就發現到,對於這樣突然的災害,多數人是無法接受的,他們抗拒、無法相信已經發生的事實,因為他們沒有絲毫的心理準備。「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的想法與話語,一直重複出現。
針對這種現象,我總告訴他們可以用另一種角度來思考。一般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有出生的事實,當然也要接受會有死亡的事實,不過多數人總認為老了才會死亡,而這是不一定的;很多年輕的人,也會因為意外、疾病而往生,最重要的是要認知到人終究會走向死亡。有了這一體認,在面對親人的往生時,只要去承認、接受人總會死亡的事實,即使是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也較不會因此而忿忿不平。
還有許多人問我:「師父啊,不是都說好人有好報,我沒做壞事,我的親人也都那麼善良,為什麼還要承受這種惡報?」我告訴他們,這時候任何宗教給你們的任何答案,你們都不會滿意,甚至還可能受到第二度的傷害。所以最好讓心靈平靜、幫助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就是念誦「阿彌陀佛」,等再過一段時間,心情平復、能安心下來時,就會比較理解生與死的意義;如果還不清楚,再來尋求宗教的關懷,才能有所助益。
李:在這次震災中,除了面對死亡的課題外,很多受難者因為一夕之間家園毀損,無法再居住,而產生「一次的天災,就毀了一生的努力!」的共同心聲,類似這樣無奈的事實,社會大眾應該如何安慰他們,或是進行輔導工作?
師:的確,在臺中、南投地區,我看到許多受災戶房子倒了、半塌了、無法再住人了,我也看到許多寺院、道場也面臨同樣的處境,這些寺院也都是經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努力與經營,才有先前的規模,也同樣在一夕之間化為虛無。但這些出家的僧眾們並不傷心,還是很努力地投入救災的工作,我很關心他們將來的安排,他們卻說:「沒什麼關係,天下事本來就是無常的,建得起來,當然就會倒掉,成住壞空原來就是世間的現象;任何地方我們都可以安住,再說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大家還有一口呼吸、還能一起合作,就是很富裕了。」
對於受災戶,我也告訴他們這樣的觀念,以中國人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及西方人說的「浴火鳳凰」來勸勉他們,一個人在遇到大災難或大損失時,最好能把它當成是一種人生的歷練與經驗,能夠通過這樣的磨鍊,人生會更豐富,意志會更堅強,往後不管再面對任何的大風大浪,都能禁得起,這就是所謂的否極泰來,也可以說是因禍得福。
受災戶在面對毀損的家園時,我總是希望他們能從正面的角度來思考,因為遇到天然的災難,再多的傷心、難過、失望或怨天尤人,都於事無補,不僅自己受到持續的傷害,也讓關心你的人受到影響。如果能以正面思考來看待事情,代表的不僅是災難真的過去了,個人心理已經恢復健康,也為社會大眾帶來真正的平安。
當然,在社會承受這麼大災難的時候,受災難少的人,應該去幫助受災難多的人,沒有受到災難的人,更應該去幫助受災難的人,大家應該共同伸出溫暖的援手,來幫助災區進行重建。
李:在佛教經典《八大人覺經》中提到「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的警句,印證這次的災難,是否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師:佛經中其實告訴了大眾很多有關世間、人生的事實,只是人們往往不願接受事實,尤其是沒有直接面對災難發生的時候,很少有人會考慮到、也不願去想像這個世間是無常、脆弱、危險的。
如果是佛教徒,就應該常常念誦《八大人覺經》,這部經典的第一條第一覺悟,一開始就是講「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生是無常,生命隨時都可能死亡,無常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是不可能永恆、不變、不死的,所謂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發生的。國土危脆則是說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的,是隨時會出現問題的,只要四大有所不調,馬上就有狀況發生,例如地震,就是「地」大不調所引發的,而風不調就有所謂的颱風,水、火不調就會造成水災、火災。
也有人說,那我就搬到一個四大都調的地方,就可以避免天災了。但其實不然,國土危脆的意思,就是說世間沒有哪一個地方是最安全的,真正安全的地方不在世間,只有在極樂世界才有。這也告訴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應該好好珍惜、愛護這些資源,要能知福、惜福,不要破壞大自然。
釋迦牟尼佛要大眾多念誦《八大人覺經》,佛教徒只要能認同佛經上所說的這些真理,就能隨時隨地體會到無常、危脆的事實,更能珍惜、好好運用這個無常的人生、危脆的國土,好好在其中成長與奉獻,這樣才能成就更積極的意義。
李:法師提到人與自然環境應該好好和諧相處,這部分確實一直受到忽略,我們總是認為人定勝天,同時也在人心貪欲的驅使下,對大自然做了許多不當的開發,事後證明這樣反而會造成自然界的反撲,而對人類出現更大的災難。能否請法師就這部分給我們一些開示。
師:近幾年來我常常在提一本《仁王護國般若經》,這部經典中提到了幾句話,大意是說若人心不安,則鬼神也不安,鬼神若不安,自然界就會產生災難;相對地,若人心安了,鬼神就會歡喜,自然界也會風調雨順。這也就是說,自然界的變化與否,其實還是以人心為著力點的。
不管有無宗教信仰,人心絕對會影響到大自然,例如現在有許多人對大自然予取予求,破壞環境、掠奪資源,結果自然環境就失調了,反而造成更大的災害,像這次的地震就是明顯的例子。
李:我們知道法鼓山在這次震災中,一直很積極地從事救災工作,也協助災民重建家園工作,更組成了「安心服務團」,是不是請法師為我們介紹一下這個團隊的服務性質與服務範圍?
師:地震發生後,不管是民間或政府都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來從事救災工作,而法鼓山所成立的安心服務團,主要是著眼於為大眾進行簡單的心理輔導、推廣容易為人接受的佛法觀念,我們主張心靈的重建要靠自己,自己就能幫助自己,也就是「人心重建DIY」。
第一批的種子團員們已經進入災區,既是去服務災民,同時也去找到一些被忽略、而實際上需要關懷的人,也許只是傾聽,但主要更希望能讓他們安下心,進而加入這個團隊。我們相信不僅是被服務的人能夠因此而安心,團員們也會因為有能力奉獻而感到安心;而這個服務隊會一直辦下去,一梯次、一梯次地進行,直到沒有需要為止。
李:我感覺九二一大地震的重建工作,就像是對社會大眾良心工程的一次大重建,誠如法師剛才提到的,要是能從正面去思考,就是一種珍貴的人生經歷,如果能走出災難,安住身心,就能自利利人。今天法師接受訪談的一些話,實際上已經讓我們的心靈壯大起來,最後,是不是請法師再為我們開示有關心靈如何重建的方法與觀念?
師:我想最重要的是要能感恩、知足。一般人因為不知感恩、不知足,所以遇到災難損失時,就會產生怨天尤人、忿忿不平的情緒;而如果能有感恩、知足的心,遇到任何狀況,還是會覺得自己是很幸運、很富裕的,這樣能使自己的心很快安穩下來。如果沒有感恩的心,只有怨恨的心;沒有知足的心,只有貪婪的心,那一個人的心是永遠不會平衡的。而一個心理不平衡的人,一旦受到了創傷,只會更痛苦,更不容易平復。
聖嚴法師人心重建法語之十
在這次的大地震之中,
我們全國的每一個人都是受災的災戶,
悲傷之後,療傷要緊,
不要相互抱怨、指責,
大家應該共同協力,盡心盡力來完成救災的任務。
如果還沒有行動的,趕快參與,
並且要持續地做下去;
如此,才是有智慧的人、有慈悲的人。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5 台灣,加油|第三篇 永不放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與老瓊、蕭言中對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