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7 歡喜看生死|第四章 命理的正思惟

聖嚴法師

第四章 命理的正思惟

問:趨吉避凶是人的本能,因此幾千年來,東西方的命相占星術,歷久不衰。在臺灣,許多人在選擇職業、婚姻對象、陽宅、陰宅,甚至姓名、理財,都會受命相、地理風水的左右,不但影響個人日常行事,也進一步影響個人對自己生命的認知。

法師曾在《法鼓鐘聲》一書中提到︰「命有命理,地有地理,天有天理。」這裡所指的命理是什麼?跟時下一般用來預測未來的方術,是同一件事嗎?

生命的源頭即是命理

答:我所說的命理,是包含生命的源頭、過程和結果;而這個結果本身,又會成為下一個源頭,展開另一個過程,再得一個結果,如此因與果循環不已。

命理的推展,需要配合天干、地支,才能推算一個人一生大致的狀況,以及一些生命的特質。這也意味著,人的命理與天地(自然)相呼應,息息相關;所以,命理之中有天理、有地理,是在特定時空環境中運作的。既然是在一定時間空間中互相牽引,就有各式各樣的元素彼此配合,形成一種能量。

具體而言,縱使同父同母所生的兄弟姊妹,因為出生的時間不同,他們的性情、潛能就各有差別,甚至南轅北轍;而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人,因為父母的遺傳及地點環境不同,資質也互有高低,不能一概而論。在這些力量交互作用下,一個人生命的基礎、一生的過程,大致上在出生時已經決定了。

後天的環境、作為,當然會改變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態、潛能與智能發展的程度,因而漸漸地改變了原先的命運。俗話說「小時一看,到老一半」,話雖可信,卻又不能盡信。

我自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出生就是個體質瘦弱、多病、弱智的孩子,許多人一看我這個樣子,都會認為這個孩子將來是沒有辦法了。一直到我成人了,在成長過程中,看好我的人很少很少,到了三十幾歲還是如此。要是有人看好我是個可造之材,就會投資我;但我一生幾乎沒多少人主動栽培,大概都不認為我能做出什麼事業。我目前的一番作為,是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的。所以,人一出生,大部分的事雖然已經決定了,但還是有努力的空間。

問:為什麼一出生就「大勢底定」了呢?

答:這跟出生的時間、空間的氣有關,它代表著你出生時在宇宙間吸收到多少能量;文天祥在〈正氣歌〉一文中說到:「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所以,一般算命的人,不但需要生辰八字資料,通常還要問生於何處。

除此之外,還要配上源頭的因素,這個源頭是過去世帶來的福報或業障。由於人人都不知道自己出生時帶來什麼樣的福報、業障,所以只好叫它「命運」。

社會上幫人算命問前程、占卜吉凶的方法,真是五花八門,大致上可分為面相、手相、骨相、紫微斗數等,這些統稱為命理學。這些數術,不完全是無稽之談,它們能經過幾千年的變革,至今仍盛行於民間,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我們往往可以發現,任何數術占卜過去發生過的事,準確度都很高,但預測未來則不一定準確。這說明人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人是可以努力改造自身運程的。

為什麼看過去比較準確呢?因為過去發生過的事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影響,並且顯現在我們的外相和氣色、氣質上。俗話說:「相由心生。」因此有些人批命,他憑藉的不只是生辰八字等資料而已,敏銳的人還可以感受到你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再參考生辰八字中透露出的特色,跟你講幾句話,察言觀色一番,就可以推敲出一些線索了。

人總是「窮算命,富燒香」,但窮不一定指金錢上的不足,它泛稱資源的匱乏、心靈的困頓,和生命歷程中的挫折坎坷,都是窮。在這種處境中的人,有種種的疑惑,就會想算命以了解原因。富燒香則是還願的心情,到廟裡燒香以感謝神明的保佑。通常一帆風順的人不會想算命,因為他們太有自信了。

我自己也有兩次去算命的經驗,第一次就是因為遇到「窮」的情境。

當時我還不到三十歲,仍在軍中當通訊兵,身體又不好,想退伍卻又退不成,所以感到前途茫茫,心情非常苦悶。

有一天,我與一位居士聊起這個困局,恰巧被一位法師聽到了,就建議我去找一位很有名氣的袁先生算命。我回答說,那個人那麼出名,讓他算命還要預約掛號,費用太高,我付不起。那位法師說,他可以幫我付錢,要了我的生辰八字,用通信的方法幫我算命。

袁先生的回信中,批了我的流年,講過去的都很準,而他則說我是出家人的命,將來會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法師。他還說我活不過六十五歲,而且我的人生走到六十三歲就已到了盡頭,勸我到此需要隱退,否則會折壽,活不到六十五歲。

過了幾年,從軍中退伍後,我二度出家;有一個機會,我們共有五位法師一起去找一位韓先生,他是一位專門研究指紋的專家,研究命理是他的業餘嗜好。

那時候我還是沒錢,由其中一位法師幫我付帳。韓先生看了我們五個人,他囑咐其中一人小心日後將有麻煩;後來,這位法師果然早逝。韓先生說另一位很有前途,這位法師後來果真很有作為。

至於我,他看我的手相良久,之後說道,我的掌紋很奇怪、很少見,並說我只能活到五十幾歲。(法師伸出他的左手,一邊指畫一邊說)我這條生命線本來中斷,後來不知不覺又連接在一起。我有斷掌,但斷的方式和別人不一樣,一般人是智慧線、感情線呈一直線;我是感情線彎一個角度,才跟智慧線相連。韓先生還看我的婚姻線,說我應該有三個太太,而我卻出家,也幸好我已出家,不然可麻煩了。他還問我們,是真的出家人嗎?還是化妝來找他開玩笑的?

這位韓先生雖然斷言我會死於五十多歲,但研究半天卻也看出一點希望,因為他說我的掌紋中,有許多由大小線交叉而成的「星丘」,這代表有一些可能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只是個機會。

十多年前,我的一個在家弟子也研究紫微斗數,他非常熱心,執意要幫我算命。他說:「師父,給我算一算,有好處的。」我就給他生辰八字,他排過命盤之後告訴我,什麼時候犯水,哪一年房子有火災,又什麼時候會犯風……,我都不去理會。這位居士也說我只能活到六十多歲。

改造命運有良方

可見,人雖有命理,但命理學卻不見得可靠,得看你的恆心和毅力。恆心、毅力表現在哪裡呢?表現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大富大貴時,不驕奢淫逸;貧賤時也不灰心喪志,不論處境如何,都堅持下去,不斷地學習、奉獻。時過境遷,富貴貧賤也都有結束的時候,如果你心志堅定,那麼命理對你也莫可奈何,因為它操縱不了你。這就是改造命運的好方法。

人一出世,源頭雖已確定;但在人生過程中,每個當下,不管大小,你都會有收穫。因此我們雖不能改變已經確定的源頭,卻可以改變過程中的結果,每播下一粒新的生命種子,將來便有個新的、好的生命源頭。好比我們今天做的事(因),就成了明天的源頭(果);有時候,結果不會那麼快來,有的因果卻可能很快就成熟而呈現出來。假設我今天胡說一句話,報紙刊登出來,那我馬上有不好的結果和影響到未來的源頭;但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卻不一定在明天就享受到好果實。但是我相信這個好的結果會持續累積,甚至到死後的未來,它總是會在我的有生之年中呈現。

源頭,是命理中很重要的一環,但是一般命理學者卻極少考慮到這個重要的因素,反而將注意的焦點放在一個人生命的過程。他們可以告訴你,你的人格特質、家庭背景、未來運勢等等,卻無法告訴你,為什麼你會有這些特質?為什麼你會生在富貴之門或貧窮人家?命理專家不能解釋生命的源頭,其實,它是一個使命。從佛法來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帶著一個使命,你這一生就是要去實現這個使命。

問:為什麼出家人都成為法師了,還要去算命呢?

答:那時純粹是好玩而已。

問:一般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因好奇,也可以去算命嗎?

答:還是少算為妙,不算最好。

先說一件有趣的事,命理專家也不見得算得出自己的命。

替我算過命的那位袁先生,他有一筆錢。在早年政府遷臺的時候,銀行制度尚未步上軌道,利息也低,他就把這筆錢放在一個同鄉的老和尚那裡,託老和尚幫忙,借給需要錢的信眾,替袁先生收較好的利息。

過了一、二年,袁先生收不到半分利息,連隻字片語也沒有。他急著跑去問老和尚,那筆錢利息狀況怎麼樣?

老和尚反問:「你有錢放在我這裡嗎?我拿你的錢做什麼?我收人家錢,那都是信徒布施的。」

「唉呀!你怎麼忘了,我真有筆錢寄放在你這裡。」

「有收據嗎?」

「我們這麼多年交情,我信任你呀,你又是個法師,不會騙我的。你糊塗了。」

「這麼一大筆錢,我要是真收下,怎麼會忘呢?我真沒拿你的錢,所以如果你說出去,別人也不信。」

後來,袁先生還是到處說老和尚吞了他的錢。有一次,兩人再見面,老和尚說:「你不是精於算命嗎?怎麼算不出來自己會破財呢?你不要再張揚這件事了,否則別人會認為你的招牌不靈了。」

那一年中秋,老和尚拿著一盒月餅去看袁先生,希望他消消氣。老和尚離去之後,袁先生難消心中氣憤,拿起那盒月餅往地上砸,想不到砸出一堆鈔票,他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失禮,於是趕緊向老和尚道歉。

連命理專家都算不出自己要受此大玩笑,平常人何須算命?即使遭遇困難,也不必去算命,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你很難知道命相師的為人如何,遇到品德高尚的命相師,他會鼓勵人要多積德、行善、充實自己,才能改變命運;如果遇到品德不好的命相師,他就叫你花錢改運。然而,命中的因果業報,豈是給錢改運,就可改變?再者,你也不知道他是否準確,若是不準固然冤枉,就算準確又如何?是福不是禍,是禍也躲不過。

有一回我走在路上,旁人提醒我「小心」,我心裡也自忖要小心,才有這個念頭,不知怎地,剎那間就摔了個跟斗。又如我上樓梯時,一定小心扶著扶手,但有一次腳踩住自己的僧袍邊襟,不小心跪跌了一下。又有一次我在路上見到對面駛來一輛機車,我連忙小心地閃到路邊,但還是被撞著左手,不僅手表及袖子破裂,還要被罵:「瞎了眼啦!你找死嘛!」算命的相士要你何年何月防水、防火、防盜、防血光、防破財,但這些凶險之事難道平常就不必防範嗎?那是天天要防,防不勝防的。

還有,過於依賴這種方術想趨吉避凶,做什麼事都要看日子、對方位,結果弄得自己緊張兮兮、疑神疑鬼,連帶也給身邊親朋造成不便,人際關係也就容易不和諧,實在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所以,時時小心是應該,因擔心而算命則不必。

不過命相不是一無可取,有些人知命之後,反而因為認命,心裡比較安定,知道一些人間常企盼的功名利祿今生沒份,那就安分守己,不作非分之想,這也算是心理治療的正面功能。但是有些不得志的人,如果完全依靠算命,恐怕有了機會,也不敢嘗試了!

問:這種事也很弔詭。例如有一本小說,書中女主角做人家的小老婆,她去算命,命相師說她就是這個命,她也就真的認命了。這也叫作算命的正面影響嗎?而且我知道許多外遇事件的女性第三者,都有類似的經驗。

答:這就要看命相師的道德了。

有道德的命相家,看到女性有這種可能,他不會說破;在事實未發生前,他會叮嚀女方要多讀書,增長智慧,感情的事不可太衝動等等,不會「鐵口直斷」對方會當小老婆。但是如果事情已經發生,那命相家說了無礙。在我看來,很多人願意當小老婆,是源頭帶來的,她明知不能登堂入室受人祝福,還是去做小老婆,那真像小青蛙碰到蛇,終究逃不過。除非當事人有了宗教信仰,理性轉強,依靠自己的心力加以改變。

問:算命是不是迷信呢?崇尚科學的人認為那是沒有科學依據,但命理界則說命理是一種統計學,很合乎科學。法師怎麼看待此事?

答:我不能說那是純迷信,它有它的道理,我們承認命理的存在,但不可以事事遷就它。

迷信與正信

問:那麼迷信與正信的分別在哪裡?

答:大體而言,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不論他信仰天主、基督、伊斯蘭教或佛教,如果只停留在「信」的階段,而不去理解和實踐,那麼都不能算是正信;因為「信」的基礎有的時候是非理性的,不需要什麼理由,因此也就很容易掉入迷信的陷阱。

以基督教來說,他們講「信、望、愛」,信上帝是希望上帝垂愛世人;由於希望得到上帝的愛,世人也就應該學習祂,先去愛人。

更深一層解析,信仰很深的基督教徒,把一生所有的遭遇,不論是逆境或順境,看作是上帝的恩典、賜予;把挫折、困難和福分都視為磨鍊的機會,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最後,因為上帝有愛,人一如上帝去愛他人,終得上天國,回到神的國度。

這樣的信仰邏輯和行為,的確經過了神學、理論方面的辯證,但是一般基督教徒大多只停留在「信」的層次,雖然他們也「望」,希望上帝賜給他們恩典,所以不斷禱告,但不容易體驗到,即使遭逢逆境,也是上帝恩典的另一種表現。

就佛教而言,在中國社會裡,由於其他民間信仰不斷摻雜,情況比較複雜。我把這個混雜的民間信仰現象分為幾個層次來分析:

一、急診式:臨時遇到困難、問題,找不到辦法解決,才想到求神祈佛。

二、賄賂式及投資式:信教者心中帶著回收的預期,希望這輩子或下輩子生長在好的家庭,或好的環境,以享受福報。

三、證人式:以宗教信仰當名牌、通行證,證明自己是好人;或對著神明向他人發誓,證明自己是無辜的。

四、健身房式:用氣功、養生術等包裝宗教。

五、經驗式:這種宗教信仰強調神祕、靈異的經驗,著重於神通力和感應。很多人用禱告、打坐、持咒、誦經、加持的方法,以獲得這樣的神祕經驗為滿足。

六、學問式:把宗教當作一門學問或哲學來研究,宗教的論理吸引他,或者出於好奇,而成為宗教學專家。但他們的思想言論是一套,立身處世的行為又是一套,言、行未必合一。

七、愛與施:這是比較高的信仰層次,信徒能以愛和布施來身體力行宗教教義。施是為了慈悲的愛,不為求取名利等的回饋。

最後,是超越式的宗教信仰,它是無我、無執著的,不以自我為中心的信仰,以「空觀」、「中觀」來體驗空性的智慧,實踐無緣慈悲的佛法。

因此,健康的宗教,必須能在日常生活中把理論(教義)和實踐結合為一體。也就是說,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都可以不受誘惑、刺激,因而不起煩惱。例如,自己有能力布施、付出愛,於是去做;既不是為了求得福報,甚至也不「想」著自己是在布施、做好事。這是三輪體空的精神——沒有布施的人、也沒有被布施的對象,和所布施的東西。

除了超越式、愛和施捨式的宗教信仰,也不能說其他六種信仰層次完全沒有好處。許多人透過練功、膜拜、上香祝禱等等儀軌,心理上就有安全感,因為藉著這些儀式,他們認為可以得到「保佑」;即使所求之事不應驗,他們也會自我安慰,認為大概自己福報不夠,所以有麻煩時神明也幫不上忙。

譬如,我就注意到,一些進香的遊覽車,偶爾也會發生車禍,但是沒有信徒會怪媽祖、王爺不靈驗,他們每年還是照樣前往祖廟。

而宗教的神祕經驗,同樣也有加強的效果,可以提昇對宗教的信心。不論是增強心裡的安全感,或者兼顧對宗教的信心,都有好處。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是,把信仰的層次,從這些層面再往上提昇,使得由信仰所得到的信念,能與生活結合,進而產生淨化生命的力量。

受報與祈求

問:法師先前提到,源頭帶來的業報(有好有壞),很難改變,所以不須在人生波折起伏時,寄望能透過花錢改運的門道。但是,我讀過一本《十大弟子傳》,介紹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座下十個大弟子的種種事蹟。

其中,神通力第一的目犍連尊者被外道害死,佛陀弟子不忍又不可置信地問佛陀,目犍連為什麼不用他的神通力躲過災厄呢?佛陀回答,那是因為目犍連前世的業報,應該要受此橫逆而死。

但另外一位阿難尊者,有一天見到鬼像現前預報他將死的訊息,阿難大驚而問佛陀該怎麼辦?佛陀教他一心持誦阿彌陀佛的聖號,經過好幾天,終於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延長他的壽命。為什麼同樣有業報,但有的可以求,有的不能求?

答:阿難尊者這樣的故事我不清楚。

問:或者以持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為例。根據〈普門品〉的記載,人若遇兵、刀、盜、水、火、風等劫難,只要一心稱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他就會聞聲前來解危。許多法師在解說〈普門品〉時,也會舉一些實例來印證。這不也算是「求」消業障嗎?

答:佛教所有的經典,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始的經典,這些經典比較忠於釋迦牟尼佛的說法,是弟子聽聞佛說的法義後所記載,這些主要以《阿含經》和律藏為代表;這些經典中的確有少許篇章論及神通,卻很少講感應之事。另一類經典,以大乘經典為代表,例如《地藏菩薩本願經》《法華經》等,就提到很多感應神通的事蹟。

愈是原始的經典,愈貼近人性,多以人的本位為出發點,談人及人生各個層面的問題,思考日常中如何以智慧解決困難,乃至如何能不失煩惱,如何以慈悲面對眾生,不起分別。這兩個原則,充滿在佛陀的教誨中,如何改善你的命運,經典也有記載。你遭遇到什麼樣的厄運,佛陀也會告訴你為什麼,能夠改善的就改善;不能改善的,逃也不是辦法,就勇敢接受它(處理它,再放下它)。偶爾,佛陀也會提到神通,可是不能流於蠻橫式的,例如打人一拳,還不准別人還手。

在社會上,總會碰到不順心、不順眼的人與事,這是過去世與對方沒有結好緣,今生的功課,就是結束這個緣,不可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如果能讓對方寬心,不擾你、害你,這非常好。但如果對方不能原諒你,有時業力太強,以致他無法原諒你,那就只好坦然接受;一旦接受以後,就等於結清過去所積欠的舊帳了。

目犍連是被鹿杖外道打死的,這些人的法器是鑲著鹿角的杖棍。2目犍連神通之大,十大弟子中排第一。當年,鄰國要攻打佛陀的母國釋迦族,佛陀坐在要道上三次,勸退來軍,但仍然阻止不了戰爭。目犍連不相信事不可為,用神通力把釋迦族中上百位善男子、善女人,裝在一個大缽內,他以為可以保住這些人的性命,但當戰爭結束後,他打開缽蓋子,赫然發現缽內那些人都已化為血水。3

有這麼大神力的目犍連,面對自己的業報,也只有坦然接受,而不再施展神力逃避。因此,佛教原始教義比較傾向勸人面對業報、接受業報。

佛教經典到了大乘時期,提出不同的解釋,其中強調的是佛菩薩的慈悲誓願;所以當人遭遇災厄危難時,可以借用佛菩薩的力量救濟,暫時緩一緩,待將來精進修行之後,要做大佛事、大救濟,而且自己也還要受報。甚至有說:「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4唯其根本的原則是「定業不可轉」,造業需要受報。例如,佛陀即使成佛後,還是有背痛、挨餓、受人誹謗,又如佛陀被提婆達多陷害,以致腳受石頭砸傷而出血。雖然成佛,但仍免不了前生之業報,這些受報都有它的原因,也得坦然接受。

原始佛教經典與大乘經典在這方面會有不同的出發點,關鍵在於原始經典認為得大解脫、進入涅槃之後,就不再有來生;因此,所有的果報、因緣,在此生都得了結。但大乘佛教認為,即使證得解脫,出於度世的慈悲誓願,還是會一生一生再來的,所以可以慢慢受果報,解脫後再補償。

問:聽起來,法師似乎比較傾向原始教義,鼓勵人面對業報時,要勇敢承受,而非求受業報。

答:我兩種都採行。雖然我有時也祈求觀世音菩薩,基本上我是傾向原始教義;但對於一般大眾,若是遇上大難關,真是熬不過去、撐不住,我也會請他們祈求觀世音菩薩,讓內心有個依靠。看狀況而定,不是絕對一成不變。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7 歡喜看生死|第三章 人生三部曲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7 歡喜看生死|第五章 死亡是怎麼回事?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