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9 從心溝通|學習慈悲與包容|要包容不要包庇

聖嚴法師

要包容不要包庇

包容別人不容易,需要有耐心,因為當我們受到打擊或是批評時,往往會覺得豈有此理而忿忿不平。如果對方還是你的親人、好友或多年的夥伴,那更是讓人無法接受。不過,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我們還是要容忍。

容忍是包容的一部分,意思就是接受他,而且是不斷地接受他,如果對方還是繼續對付你、打擊你,你仍然要繼續接受他。所以,容忍是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但適度的容忍既能保護你,也能保護他人,不但你不會因此而被對方傷害或犧牲,同時又能避免讓對方做出傷害人的事,將來對方是會感謝你的。

就像刀砍在石頭上,石頭可能會被刀砍出缺口,可是如果砍在非常柔軟的棉花上,或是其他有彈性的物體上,物體表面不會受傷,刀也不會損壞,這就是以「柔」來容受對方失衡的行為,或反常的打擊。

「柔」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迴轉,另一種是退讓。例如,當別人要打你一拳時,你可以轉個身或是退讓一步,讓對方打不到。但這些工夫是需要練習的,就像打太極拳時,別人攻擊你,如果你能四兩撥千斤,就不需要正面與對方衝突,也不會被打得遍體鱗傷。

所以,遭受別人攻擊時,要先忍耐,不要立刻反擊,最好迴避一下,讓他轉移注意力,然後再想辦法解決。你可以另外再找機會處理,或是讓他察覺自己的行為是錯的,經由時空的隔離,事過境遷,或許就有轉變的機會,雙方甚至可以化敵為友。

所謂「化敵為友」的「化」字十分重要,因為,一味地包容到最後很容易變成「包庇」,要避免變成包庇的關鍵就在於「消融」的工夫。當你容忍對方一段時間後,他會漸漸覺得好像打錯了人、做錯了事,覺得對不起你,他的觀念可能會開始產生變化。當他的觀念轉變後,你可以和他進一步溝通,問他當初這樣對待你的感覺如何?也可以表明你是真心想幫助他,並沒有傷害他的意思,如果對方願意溝通,也樂於接受你,那麼,你就是在幫助對方脫離仇恨心了。

所以說,容忍也是一種菩薩行。不過,要化敵為友還是要有智慧,才能夠化解,否則一味地包容,可能會變成包庇,到最後不但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對方,就像把毒藥吞進自己肚子裡,自己也會被毒死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9 從心溝通|學習慈悲與包容|不只關懷,更要包容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09 從心溝通|學習慈悲與包容|包容的尺度與智慧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