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3 工作好修行|第二篇 做事的藝術|人該懶散還是精進?

聖嚴法師

人該懶散還是精進?

很多人認為現代人之所以心裡不安,是因為生活太緊張,同時物質欲望太高,以致於每天忙碌追求、身心勞頓。長期生活在這種物欲和緊張當中,心靈當然難以平靜。

英國文學家也是哲學家羅素,曾提出「懶散論」加以對治,他認為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們太勤勞、太追逐物欲的享受,當我們把這些資源都用盡的話,很可能就會影響到後代子孫的生活。所以他提倡:人們應該稍微懶散一點、簡單一點,更加重視精神的享受,人生才會過得好一點。

佛法則是勉勵人要精進,但是也強調人生就像琴弦一樣,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太緊聲音太剛不好聽,而且可能一彈就斷;卻也不能太鬆,太鬆就彈不出聲音,所以要調得恰到好處,不柔、不剛、不緊、不鬆,持之以恆,這就是佛教「調琴論」所說的精進。

人生也是一樣,羅素的「懶散論」,應該是用於那些有工作狂的人身上,他們為了名利地位而拚命追求不停,總是永遠不滿足、生活得很痛苦,這樣的人實在是自己痛苦,也讓別人跟著痛苦。

從資源消耗的角度來講,我並不認為是因為人們的努力,才使得地球資源愈來愈少,而是因為人們不知道怎樣運用資源,為了自己生活上的便利或生活享受,就任意破壞自然、傷害自然。

人的生活不能太緊張,我在帶領禪修的時候,一定是先教放鬆身心,身心放鬆之後,做任何事都可以不慌不忙而循序漸進。但我倒並不一定贊成「懶散論」,我贊成的是人要有點時間悠閒,適度的放鬆,像「悠然見南山」這種心情就很好。但這並不是一天到晚睡覺不做事,而是偶爾欣賞南山的風光,然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生活,還是照常進行,並沒有懶散,這是過去田園生活的享受。

現在的都市人,也同樣需要調劑自己的生活。所謂的調劑,就是當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必須轉換一下,不要同一個工作一直勉強做下去。我經常提醒大家反省:「可不可以不要每天賺錢?是不是也可以有一天、兩天做一些不為錢、不為名的事?」雖然身體一樣在勞動,但是心境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這就是生活的調劑。

法鼓山的團體有上萬位義工不斷地在付出,利用他們的假期、生活的空閒來奉獻,做得很愉快,同樣是日以繼夜,可是跟平常為了賺錢、追求名利的心情完全不一樣。所以心情的調適,能使得一個人的觀念或是感受完全轉變,這不是靠懶散來做調劑的。

轉換工作環境,或是換一種心情,調劑一下自己的身心,不一定要懶散,同樣可以獲得身心休息的效果,這種不緊不鬆的態度,才是恰到好處的生活。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3 工作好修行|第二篇 做事的藝術|工作與心安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3 工作好修行|第二篇 做事的藝術|工作與休閒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