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4 放下的幸福|第三篇 瞋|逆境要忍,順境也要忍

聖嚴法師

逆境要忍,順境也要忍

現代人往往火氣很大,因此整個社會總是瀰漫著一股暴戾之氣,而這種瞋心,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無明火」。

人之所以起瞋心,是由於個人的欲望、貪愛不能得到滿足;或是雖然得到了,但又失去了。因為非常在乎自我,所以只要能夠順自己的意就不會起瞋心,偏偏世間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於是心中常常有火氣,火氣就是瞋。像是怨恨、憤怒和仇視,這些都是瞋。

瞋心實在很傷人,只要一生氣,身體的細胞就不知道要死掉多少,很容易引起精神上的不穩定,以及身體上的疾病。所以,瞋心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自己。

而且,生氣也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因為用鬥爭、強權、憤怒等方式處理事情,除了會讓人一時之間有點怕你之外,根本無濟於事。只有用慈悲心或是智慧來處理,才能真的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心量大的人,做事成功的機率通常比較高;而時時動瞋火的人,因為大家都怕他,當然不可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所以,我們要多下工夫修養自己的脾氣,才能利人又利己。

那要如何化解瞋心呢?最好的方法是釜底抽薪,也就是確實體認到起瞋心是無用的,只有不瞋,對自己才有好處。因為當不如意的事發生了,再怎麼生氣都沒有用,生氣只會變成互相謾罵或是肢體衝突,是損人又不利己。因此,我們應該聽聽他人的意見,並且體諒對方的苦衷和用心,這樣瞋心就會減少了。

有的人動不動就愛生氣,明明知道生氣不好,他也不想發火,可是習氣實在很難改。遇到這種連觀念都用不上的時候,我最常教人的方法,就是當我們生氣的時候,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鼻子呼吸上,心裡想著:「我還能夠呼吸,實在是太幸運了!」那麼,情緒就會慢慢地穩定下來。

面對別人發火生氣的時候,忍辱能防止很多不好的事發生。因此,釋迦牟尼佛曾說過忍辱的功德比持戒、苦行還大。忍辱不僅是對逆境現前要忍,對順境也要忍,因為順境出現時,我們往往會得意忘形,如果稍微遇到一點挫折,瞋恨心馬上就會生起。所以,能時時刻刻保持平靜的心態,不要得意忘形,這是忍的智慧。

很多人誤以為忍就是逆來順受,因此遇到任何不合理的事情都會說:「好吧!我就好好忍著吧!」其實,忍並不是忍氣吞聲地受委屈,而是克制自己的衝動,不要馬上做出反應。因為只有先了解發生了什麼事後,才能在適當的時機做出恰到好處的反應,這樣才能圓滿地解決問題,這才是忍辱。

瞋心重的人,自我中心也重,總是太在乎自己的意見、得失和面子。其實很多事都沒什麼大不了的,為了一點面子問題,就和別人一爭長短,甚至拚得你死我活,實在很不值得,也很可惜。

因此,千萬不要認為壓制別人,是一件值得洋洋得意的事。而要想到:我起瞋心時,對方是不是也同樣會起瞋心?如果兩人都生氣的話,就一定會產生問題。如果是自己起瞋心而對方不起瞋心的話,那受害的只有自己,因為發脾氣的人是自己,對方並沒有發脾氣。即使對方也受害,但相較起來還是占了便宜,所以是自己損失大,而對方的損失小。想通了這一點,下次瞋心又起時,就會先留一個退路給自己,同時也給別人一條路走,這樣彼此就能夠暢通無阻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4 放下的幸福|第三篇 瞋|瞋心與慈心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4 放下的幸福|第三篇 瞋|生氣是慢性自殺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