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4 放下的幸福|第五篇 慢|慚愧不是自卑

聖嚴法師

慚愧不是自卑

佛法要我們知慚愧、常懺悔,但是有的人似乎因此而喪失了自信心,這是錯解慚愧為自卑的緣故。

其實,慚愧和自卑是完全不一樣的。自卑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看不起自己,或者是被別人看不起而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因此什麼都不想做,也不敢見人。慚愧則是因為自己覺得做得不夠好,或者是做錯了,想要改進、彌補,即所謂的「亡羊補牢」。

因此,慚愧是知道錯誤之後,一種積極改正的反應。譬如你說錯一句話而得罪了人,自己卻不知道,後來發現有人因為你無心所說的話而受傷,因此不想再見到你,就會覺得很慚愧。心想自己怎麼這麼不小心,連說錯話都不知道,下次一定要改進。所以慚愧心生起之後,一定會向人抱歉,然後心生警惕,希望下次能改進。

慚愧本來的意思,是對不起自己和愧對於他人。有人會覺得疑惑,認為對不起他人不一定會對不起自己,而對不起自己也不一定會對不起別人,其實這兩者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譬如自己做錯事、說錯話,表面上只有傷害到別人,但實際上也傷害到自己的品德。有時雖然沒做錯事、說錯話,並且受到很多人的讚歎,甚至頒獎給你,可是你覺得這個獎勵或回饋,與自己付出的努力不相稱而有慚愧感,那你就應該要多付出一點。所以,即使沒有受到傷害,仍然要反省。

像我經常在主持禪七,或是上過一系列的課之後,都會對學員們說:「這次雖然為諸位上課,但是我的準備好像不夠周到,看到大家付出那麼多的時間來學習,我覺得對你們很抱歉、很慚愧。」有時候學員們在上完我的課以後,會對我說謝謝,我總會講:「慚愧、慚愧,我應該感謝大家能夠接受我這樣的課,忍受我這樣的人。」當我覺得慚愧時,下一次的課可能就會上得更好一些,也會讓我的學生、弟子們感覺到或許我講得不一定是最好的,應該還有更好的東西值得探究,於是自己就會主動再去研究,發現更好、更新、更有用的觀念和方法。由此可見,慚愧是非常正面的。

可是自卑就不一樣了,自卑是受人批評或是做完一件事情之後,覺得沒有自信心,覺得對不起人也對不起自己,而產生「乾脆算了」的心態。心想這樣的事情再也不做了,反正做來做去都做不好,不但不能讓人滿意,連自己也不滿意,既然無能,最好還是別獻醜了。

因此,自卑感不但不能使自己成長,更不能為他人做更多的服務和奉獻,反而造成退縮,和慚愧是完全不同的。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4 放下的幸福|第五篇 慢|謙虛才有成長空間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4 放下的幸福|第五篇 慢|以鼓勵代替責備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