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5 生死皆自在|培養良好的品格

聖嚴法師

培養良好的品格

父母應該怎樣教養孩子?

問:何謂教養?有鑑於近年來整體社會風氣愈來愈混亂,法師一再強調心靈環保,是不是也談談教養和教育的異同?

答:教養是人格的修養和熏陶,教育則是知識的傳授和技術的訓練,教養和教育彼此間有關係,但是範圍和領域不太相同。

譬如一個小孩子講話沒有禮貌,人們不會批評他沒有受教育,而會說沒有教養。同樣地,一個團體如果不能夠呈現出這個團體的特有形象,遵守團體的特有規範,這種表現不是沒有教育,而是沒有教養。換句話說,就是這個團體沒有精神的修養,沒有精神的指標,只是集結在一起的烏合之眾。

組成這個團體的成員,也許都是知識分子,如果這些人的品德不佳,人格方面的修養也不足,這樣的團體是非常糟糕的,成員彼此之間也容易產生種種不必要的摩擦,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教養的關係。

人和動物不一樣,動物是本能的表現,而人是理性的。教養很好的人與他人之間的相處,一定有自己的分寸和分際,會拿捏得很好,不會隨便生氣,也不會隨便罵人,更不會隨便在團體裡興風作浪,那就是教養。

問:「教養」好像做來很容易,但為什麼現代的父母都做不好呢?有什麼方法能夠檢視父母的教養資格?

答:我們這個時代有一個問題,許多人自己都還沒接受到好的教養,就已經為人父母。這種情況下的父母,他們只會生養,卻不會教養,是很可憐的。

家庭的經濟背景和家庭的教養沒有絕對的關係。我看過好幾個大家族,在臺灣是非常富裕的企業界龍頭,他們把孩子教得很好;但是也有企業界的大亨,對父母不孝順,兄弟姊妹間因爭產打官司,這樣的作為可以說就是從小沒有好好給予品格的培養。

這些富豪的第一代可能是暴發戶,拚命忙著賺錢、忙著事業,沒有時間關心孩子的教養問題,只要小孩有錢用、讀好學校,找好老師教導他們好的技術、好的知
識,孩子成年後能夠接掌經營自己的公司事業就夠了。這樣,表面上看起來滿體面的,但是因為沒有倫理的教養、沒有道德的教養,到了第二代、第三代,這個企業就會走下坡,家族也會走下坡。

因此,有一句俗話「富貴不過三代」,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注重教養問題,如果有教養,多半不會這樣。

問:教育學者常憂心,媒體上的公眾人物,常有負面形象,如此對下一代的影響很大,做父母的該怎麼導正孩子的行為?

答: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雖然這個社會上有關政治界、工商界、演藝界,以及各類公眾人物的媒體報導以負面訊息居多,正面報導較少,但如果父母能多加留意,孩子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孩童的模仿力很強,父母要留心孩子在接收電視或報章等各種傳媒時,學得很快。不過,做父母的也不要老是監視孩子在看什麼、聽什麼,不需要採取緊迫盯人的方式,順其自然地在生活中導正孩子的行為舉止就可以了。

如果他們模仿不好的行為,並在日常中表現出來,父母一旦發現就要馬上勸導。不要一聽見或看到,就一個耳光打下去並斥責他,如果這樣處理,父母自己就變成沒有教養的人了。

父母有教養,對小孩子順勢利導,帶領他們走有教養的路,就是為何好的父母總是能教養出好的孩子。

問:現代的孩童從小豐衣足食,卻不一定有適當的教養,對他們個人以及成年後所組成的社會國家,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答:教養對人而言非常重要,如果小時候沒有良好的教養,成年後將更難接受教養的熏陶,而且不容易融入有教養的社群中。

這些從小沒有受到良好教養的人,或許知識很豐富、技能高明,能夠在社會上奮鬥出一番事業,或進入政治界服務人群。但是,這些教養不足的人一旦成為社會主流,這個社會將有可能向下沉淪,因為上下尊卑、倫理的觀念都沒有了,甚至導致其他國家民族對這個族群社會的輕視或排斥,將其排擠在他們的世界主流社會之外。

像這樣的人是不是還有救?如果被排斥、排擠了,自覺很慚愧而知道反省,此時開始接受教化,他的處事態度和觀念還是可以被矯正。如果沒有教養的一群人成為社會的主流、中堅分子,那麼這個社會就很悲哀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5 生死皆自在|正確的人生態度|自殺,真的能一了百了?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5 生死皆自在|培養良好的品格|倫理是吃人的禮教?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