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5 生死皆自在|坦然面對生死|身後事,怎麼辦?

聖嚴法師

身後事,怎麼辦?

問:華人傳統上對「死相」有些忌諱,例如認為壽終正寢是好的,意外橫死是不好的。這樣的分別有其道理嗎?

答:「慘死」讓人感覺很可怕,「壽終正寢」則是每個人都希望的。其實,死亡就是死亡,本質上完全相同,並沒有什麼善終較好、凶死不好的區分。

或許我們會覺得凶死很慘,但是有些凶死死得很快,痛苦很短暫;有的善終,卻是纏綿病榻好幾年,不但拖累家人,自己也很痛苦,這樣乍看之下好似善終,其實是不是在受苦呢?

雖然佛教徒並不希望自己不得善終,但是佛教徒看待死亡是平等的。《藥師經》裡雖有講到意外、災難的死亡,或是凶險的死亡等「九種橫死」,4但是有
些災難、凶險的死亡是為了救人,他是菩薩示現,是代眾生受苦,讓後人知所警惕,並給世人前車之鑑,那是一種教材,為什麼一定要說他死得可憐呢?不論是在九二一大地震、南亞海嘯,或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罹難者,我說,要將這些受苦受難的人看作是「大菩薩」。

問:民間辦喪事的習俗,從「頭七」做到「七七」,這四十九天的中陰身就是等待緣與業力的時間。在這重要的四十九天裡,除了給亡者祝福,我們生者可為亡者的來世幫上什麼忙?

答:在這四十九天之內最好是能夠幫亡者做超度、布施供養,以及誦經、念佛等佛事。超過四十九天以後,亡者可能已經投生,我們幫他做的功德,效果還是有的,只是沒有四十九天以內的作用大。

可惜我們現在的民間信仰多是做給活人看的,對於往生者較無意義。譬如家有往生者,還在辦喪事中,家人還大吃大喝、大魚大肉,殺生、浪費對往生者來說是一種折福,而不是培福。因此,應該多做布施,把節省下來的喪葬費,用於贊助慈善活動,或者家人去當義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當然,亡者的家屬最好持續地為他誦經、念佛和拜佛,讓亡者感應並跟著念,至少亡者聽後能心開意解而轉生善道,轉生為人或者是生天、到佛國淨土。這些就是往生者家屬應該做的。

問:為亡者助念是祝福死者轉念超生,也使生者安心無罣礙。可是有些人如果生前惡業深重,家人對他的助念依然有用嗎?

答:造大惡業的人一旦死亡就到地獄去,而造大善業的人則生天。學佛學得很精進的人,也就是修佛國淨土業修得相當深厚的人,死後馬上前往佛國淨土。

所以臨終之前,親友就應該開始為即將往生者助念、念佛號。不論是念「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等聖號,都可以幫助亡者順利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作惡的人在臨終時,更需要別人的助念,助念的用意是幫助他轉念,轉念能使他不因惡業很重而墮入地獄。所以,即使是造了惡業的人,助念還是能幫助他有轉變的機會。無論如何,在臨終以後的八小時之內,家人持續念誦佛號,一定能給予亡者慰藉。

至於現代人常常自己不念,或請別人代勞,或播放錄音佛號,這些都沒有家人親自助念的力量來得大。

問:請問法師,您對民間一些所謂牽亡魂的看法如何?而佛教所舉行的法會,對亡者又有何幫助呢?

答:很多人在親人往生後由於心裡難受,不惜借助民俗方法,如舉行牽亡魂或觀落陰等,只求再見逝去的親人一面。這些其實只是一種把戲,人死後可能在中陰身階段就已經投生去了,有的到了天國、有些則往生佛國,或者進入鬼道、落入地獄道,根本不可能出來。所以牽亡魂或觀落陰,真實的成分並不多,大部分都是假的。

對於死亡一事,世界各民族有不同的靈異傳說。事實上,人往生以後多半是單獨存在的,除非是某個地方正在做佛事、超度、誦經、迴向、供養等,各個靈體受到佛法的影響才會接踵而至,他們彼此並不是有組織的,只是暫時聚集起來。

例如當道場寺院在拜梁皇寶懺、水懺,或是舉行水陸法會、放焰口時,就會聚集許多靈體。他們生前沒有學佛,死後因著善根以及佛菩薩的超度,在經過做佛事的地方時,多少會有些感應而來聆聽佛法。

這些靈體可能會停留一段時間,也可能只是聽一聽、得到一點利益便離開。聽聞佛法可以讓他們放下憂愁、怨恨,離開後可能就轉生去了。

問:以往華人習慣土葬,現在已逐漸接受火葬等不同的殯葬方式。人們對於喪葬程序多會堅持某些民間習俗,究竟怎麼做對生者和亡者才是最適宜的?

答:葬禮以隆重莊嚴為第一個原則,但也應力求簡樸,讓亡者有尊嚴。參與葬禮的人感覺到亡者的尊嚴,也讓亡者的親友們也有尊嚴,這就是最好的一種葬禮。

所謂隆重莊嚴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可以感覺到亡者是安詳、平靜地往生西方,親友們齊聚一起懷念他,而他也只是向大家告別,通知大家他要前往另外一個國度,展開下一段旅程罷了。

我們為亡者舉行喪禮時,應該抱持著祝福的心情,將其當成舉辦一場送行的儀式一樣。

問:在大自然中,花木、動物死亡之後,都回歸到大自然,成為滋養萬物的養分。法師近年來也極力提倡合乎環保的葬禮,可否請法師為我們詳細說明?

答:世界各國的葬禮,大致可分為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形式;天葬是給鳥獸吃,水葬是投於江河湖海中。

現代人常見的作法有兩種,一種是火葬,將骨灰裝入骨灰罈;另一種是土葬,一般會在三年後進行撿骨,把骨頭放到骨灰罈,再置於靈骨塔。在臺灣有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很多人不但自己買塔位,也常為親朋好友購買,甚至當作投資理財來操作。

而在印度,火葬後通常是將骨灰灑入大海或恆河裡,也有灑在山上的。釋迦牟尼佛火葬以後,就是將骨灰、舍利灑在恆河兩岸,所以釋迦牟尼佛並沒有所謂全屍葬在哪裡,只是後來大家將舍利拿去供養了。

舍利是一種紀念物,因為佛已經涅槃了,不知道怎樣懷念他,就拿佛的舍利子來供養,所以到現在為止一直有供養舍利的習慣。

另外在中國,和尚死了以後要坐缸、入塔,依他原來打坐的姿勢,把他放入缸中,上面置放另一支缸,兩支缸的缸口相疊後封起,然後有的以土葬方式將缸埋進地底,有的則是建塔放在塔中,例如慈航法師就是這樣的方式。

中國還有一種樹葬,即人死後把骨灰埋在土裡,上面種一棵樹,把這棵樹當成亡者的紀念品。但是這樣做會有個問題,萬一樹死了怎麼辦?或者是種了一棵樹之後,其他人就不能再埋,每個人的骨灰都必須占有一個空間,這好像也不理想。也有的人是花葬,在上面種花,那這塊地以後永遠要種花了,似乎也會有問題。

至於現在提倡的灑葬,是把骨灰灑在陸地上或海裡;植葬則是將骨灰植入土壤之中,讓它自然分解,回歸大地懷抱。植葬的方式是將骨灰碾得細細的,然後挖坑
種入泥土裡,經過一段時間,自然分解後的骨灰粉末就會和土壤完全融合,回歸到大自然中。經過重新改造後的這片土壤,又可以再次植葬,這種葬法是最經濟、最不占空間的,可以永遠一直葬下去。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5 生死皆自在|坦然面對生死|如何不等死、不怕死?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08-15 生死皆自在|校註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