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1 法鼓山的方向:理念|法鼓山的學佛路

聖嚴法師

法鼓山的學佛路

推廣佛法,理論與實踐並重

法鼓山是屬於全體的會員,所有的活動,均由會員共同促成,共同分享,而法鼓山的活動將分成兩個方向:

(一)屬於學術研究部分的。我們要設立一個包括有大學部和研究所的學院:大學部設十二個系九個所,佛學的研究,當然也在內。我們期許朝向世界性的佛教機構發展,不但從基礎開始培養研究佛學弘揚佛法的人才,也成就已經學成了的佛學碩士及博士人才到法鼓山深造,繼續從事研究開發的工作,使法鼓山能夠成為國際上造就一流佛教人才的學府。

(二)屬於實用實踐部分的。那就是現在農禪寺及各分支院正在做而將來還要開展的弘化工作。例如禪坐、念佛、拜懺、誦經、閉關等等,並且會以分梯次、分段落、分層次、分時間的方式,舉辦各種相關的修行及講習活動。

我們希望,每一位有意願接受法鼓山各種修行活動及佛學講習訓練的人,都能夠成為各層各級的教師人才,都能夠指導他人修行,都具備擔任通俗佛法講師的資格,一邊修學佛法,一邊弘揚佛法。可以有專職的,也可以有兼職的;不僅是出家人才,也有在家人才;每一位在法鼓山修學佛法之後,都能成為弘揚佛法的人才。

法鼓山有三個連鎖:修學佛法、弘揚佛法、護持佛法。修學佛法,不一定要到山上,可是法鼓山上所提供的環境設施比較完備;提供場所,也提供指導修學佛法的師資,和指導修學佛法的方法及觀念。而不管是修學的環境、指導的師資、教學的設備,都要通過諸位會員的護持,才能成就。

請諸位不要認為佛法是那麼艱深難懂,那是屬於研究性的層次;至於普及人間的佛法,是易學、易懂、易用的,那是屬於實踐的層次。佛陀說法的原意,乃是提供每一個人都能活用實用的,而不光是放在圖書館裡讓學者專家去看、去寫的。我們法鼓山重視研究的佛學,更重視實踐的佛法,研究能使佛教的理論素質提昇,實踐能使佛教徒的人品素質提昇,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護持佛法,不只是要錢

看的、寫的是屬於學問的研究,因為佛教有其高深的哲學、輝煌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值得讓人研究的資料,極其豐富。但是,不一定每一個人都需要在長期的研究之後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光做研究工夫的人,可從佛法得到受用,如果不能實踐佛法而只是研究歷史的、語文的、藝術的、思想的學問,那就不一定是佛教徒了。可是,我們法鼓山訓練的佛教人才,目的是由學術層面提昇佛教,從實踐層面推廣佛法。

佛法很容易,最基本的,只要懂得苦、集、滅、道四聖諦法就夠。釋迦牟尼佛最初對五比丘說法,就是說的四聖諦;所謂三轉四諦法輪,使五比丘個個證得阿羅漢果。能夠把握這個原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實踐,那就是夠用了。

對諸位來說,究竟是先修學佛法呢?還是先護持佛法?其實都可以。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來修學佛法,而護持佛法則不光是要錢募款,多勸一些人來修學佛法,就是護持佛法,如果勸募的目的,只是為了募款,那就不像是法鼓山的鼓手了。

我們是為了要弘揚佛法,要讓人來運用佛法。可是,世人多忙,他們沒有時間來修學佛法,如果因為你們的人品好、人緣好,跟他們接觸的時候,讓他們有好感,也能請到他們來支援與護持法鼓山的;雖然他們不知道法鼓山是什麼山,也不知道聖嚴師父是什麼人,不過,由於相信了你的誠實,就捐錢護持法鼓山。這樣的錢我們要不要呢?當然要囉!既已開始護持,他就會開始關心,你就可以一點、兩點地將你所知道的佛法,以及法鼓山的理念,漸漸傳遞給他了,自然而然地,就將他們接引著走上修學佛法及弘揚佛法的路了。

謙虛、慈悲、關懷,就是佛法

或者是,當那些忙人的身心有了問題,或是他的事業上、家庭裡發生了困擾,或者是當你見到他時,他正在煩惱,這個時候機會來了,因為他正需要佛法的幫助;也許他正在得意,正在歡喜,歡喜得手舞足蹈,興奮得無法自制,這也就是機會來了,因為他正需要佛法的慰勉與開導。這時,可以用佛法的觀點告訴他一些事,使他的身心能夠得到一些平衡的利益,在觀念上幫助他糾正一些思考的方向。如此一來之後,他就可能會從護持三寶來修學佛法,而來弘揚佛法了。現有的法鼓山的會員們,怎麼成了會員,又怎麼變成鼓手的,多半就是這樣:有的是先來修學佛法,繼而變成弘揚佛法、護持佛法;有的是先來護持佛法,繼而修學佛法、弘揚佛法的。

不要把佛法想得太深奧,其實,對人對己少一點得失心、少一點傲慢心、少一點自私心,多一分謙虛心、多一分慈悲心、多一分關懷的心,就已體驗到了基礎的佛法。佛法告訴我們的這些話,很多人也會講,但是,會講不一定做得到!做不到的原因是什麼?因為自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沒有辦法指揮自己。但佛法就指引了我們一些最簡單實用的方法,例如:專念觀世音菩薩,專念阿彌陀佛,你就能夠幫助自己又能夠幫助他人了。

在觀念上,佛法也提醒我們要知道:「我」的所有,都是暫時的,不是真實的;但「我」的因果,也是真的,不能逃避的。這個「我」,要用佛法來指導。雖然「無我」的觀念,可能在一時間不容易接受、不容易了解,但可慢慢地多閱讀一些師父寫的佛書,多聽多看一些我的錄音帶、錄影帶,日積月累,你就能夠想得開、用得上了。

法鼓是大家的,應當大家來敲

我是讀了很多書的人,但是我讀書不求甚解,看不懂的地方,我會覺得這些跟我沒有關係、用不到,可是早期我看書都是打破沙鍋問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實在是想不通、看不懂的太多了。有一次,我寫信請問一位老法師許多問題,他不回我的信,我就當面去請教他,他說:「我知道你會來。」我說:「今天您老一定會告訴我囉!」他回答說:「我告訴你:我不會跟你講!」我說:「那使我好失望喲!」他說:「你不要失望,我年輕時也是這樣,所以我今天成為老法師。我今天要是跟你講了,你明天還會來,我今天解答你了這些問題,明天你另外又有許多問題,解答不完的。如果今天我沒有跟你講,你自己會解決問題的,看多了以後,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你沒有看得太多,沒有想得太多,那也根本不會有問題。」就這樣子,我那些問題就變成沒有問題了。好的佛書要多看,不過,好讀書不鑽牛角尖,這是最會看書的人了。

好多人、好多地方,現在都等著法鼓山趕快派人去弘法上課,我說:「阿彌陀佛!我們的出家弟子不多,法鼓山的各部門,現在自己就缺少人上課,可謂青黃不接,我們怎麼還能有人派出外去上課呢?」唯有將每個需要佛法的人都訓練成為弘法的人才,那才是最可靠的辦法,否則的話,今天為你們開授基本佛法的課程,明天你們就要求中級佛法,後天要高級佛法,結果,我必須到處要辦佛學研究所了,這可能嗎?辦不到的。因此,我把一面法鼓交給大家,你們自己敲,多看多聽多修學,就能自己來接受法鼓山的理念,自己來一點一滴地傳播佛法。

修學佛法,撒網撈魚

既然我們的目的是修學佛法、弘揚佛法、護持佛法,因此,不要本末倒置,光是為了募款而募款。如果為了募款而募款,一旦遇到挫折,也會失望退心;如果是為了修學佛法、弘揚佛法、護持佛法,那就募款多也好,募款少也好,只要能以利人助人之心接觸到更多的人,就會覺得很歡喜。諸位能以勸募的因緣,與更多的人廣結佛緣,宣揚法鼓山的理念,稱讚信佛學佛的利益,人家願意認同護持,當然非常地好,否則,只要能夠以佛法的原因多跟他人接觸,就已在把法鼓山的理念推廣了,你的功德也在增長了。

諸位做勸募會員,好像漁夫在海中撒網撈魚,撒了網,不一定就能撈到魚,縱然你去撒網,卻有另外的人搶去收網捉魚,也不用計較,只要盡心盡力就好。

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

我常常講:「佛法這麼好,為什麼知道的人這麼少?」就是因為學法、弘法、護法的人太少了。我曾說過一個比喻:自己吃到了一樣好吃的東西,若不告訴人家,就是自私。自己吃到了好吃的東西,希望人家也能吃得到,便是慈悲。我在讀小學時,我的三哥從上海帶回家來一串香蕉,這是有生以來初見香蕉,我也分到一條,吃了一口覺得太好吃了,便帶到學校,給好多位同學,爭著一人一小口地吃完了,當時我的心裡比什麼都高興了。勸募會員,也應該有這樣的體驗才好。否則,知道佛法的人,永遠也不會多起來的。

最近,我領著我的出家弟子在山上禪修三天,稱為「常住眾菩薩營」,三天之後,有一個沙彌,流著眼淚懷著感恩的心談其心得,講完之後,他又補充了一句說:「在菩薩營中,我看到進步最多的人,是我們的師父。」唉!我讓他一講,真是覺得慚愧。因為以往他見到的師父,相當嚴肅,是把他們當作弟子來照顧的。那次我稱他們是菩薩,而把自己視作眾生,把關懷弟子的工作,視為菩薩成就我的福德智慧,所以我的態度謙虛,他們受到尊重,他們體驗到了我對他們的慈悲,無怨無悔地全心全力地付出,而且還要對他們說:「這是我應做的事,慚愧我的福德智慧不足,所以未能使你們成長得更快一些!」因此,那位沙彌說,我在那次菩薩營中進步最多。像這樣的體驗,也是可以讓諸位勸募會員來共同分享的,那就是說:謙虛心和慚愧心,能使自己成長,能讓他人感動,也能使得更多的人願意接受佛法、修學佛法、弘揚佛法、護持佛法。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1 法鼓山的方向:理念|〈四眾佛子共勉語〉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1 法鼓山的方向:理念|敲響慈悲和智慧的法鼓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