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的共識
建立清新健康的形象
法鼓山的共識,有四條共八句,現就其建立形象的功能,簡述如下。
法鼓山的弘化理念,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多年來,我們都在致力於心靈環保及禮儀環保的運動,因此獲得各界人士的讚美和參與。故當你在加入勸募工作之後,即應珍惜保護此一清新健康的形象,除了慈心不欺,尚應盡力避免再有酗酒、菸毒、嫖賭、嚼檳榔等的不良嗜好。
法鼓山的弘化精神,是:「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認同參與的,是來自各行、各業、各層面、各政黨的人士。我們對於世道人心的安危,對於國家社會的治亂,非常關心。故對各級代表議士及各級行政首長的選舉,鼓勵大家,踴躍投票,選出與各人政治理念相應的賢能之士;或者以個人身分,參加競選與助選,來奉獻自己,成就社會。但是為了避免立場的同異之爭,影響會員之間的和諧氣氛,以致造成分裂的危機,任何人不能運用法鼓山的組織體系,做競選、參選、助選等活動。
法鼓山的弘化方針,是:「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我們的目標任務極多,我們的人力、物力有限,為了帶動社會風氣的淨化,我們要學習、要關懷、要推動的相關項目,已經夠多夠忙,所以除了全力響應我們主動計畫中的各項工作,應當盡量婉謝其他方面的要求參與,以免力量分散,徒勞無功。法鼓山的宗旨,是要使得更多更多的各界人士,能夠早日分享到應用佛法的利益。因此,唯有以修學佛法、弘揚佛法、護持三寶,來淨化社會、淨化人心,才是法鼓山的基本方針。
法鼓山的弘化方法,是:「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故在做著淨化人心、淨化社會以及提倡建設佛化家庭的工作,因此而被各界人士肯定為清淨溫馨和樂的佛教團體。成為我們的會員之後,應當要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要彼此關懷,互相照顧。但為避免各種可能的困擾,任何人不可利用法鼓山的組織管道,致力於商業經營、政治訴求、金錢借貸、男女苟且等的活動。由於法鼓山的僧俗四眾,都是在全面教育與整體關懷的照顧下,做著自利及尤重於利他的萬行菩薩,為了避免世俗習氣的汙染,不可要求以名位權勢錢財等,做為奉獻護持的酬庸。
認識淨化人間的工作
今年(一九九三)八月三日法鼓山護法會勸募會員聯誼會、八月十日的臺中勸募會員聯誼會,以及八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五日的「法鼓傳薪」活動上,我都談及了法鼓山的理念、精神、方針和方法。其短短的八句話,就是法鼓山的共識,會員們也可以從這段開示的咀嚼中,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對法鼓山所做淨化人間的工作,有所認識。換句話說,法鼓山共有四項共識,第一項為理念,第二項為精神,第三項為方針,第四項為方法,而每一項皆有兩句話勾勒出其意義。
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人的品質是指人的品格、品德和品質,在經過了教育的熏陶和社會的歷練後,人品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提昇人的品質。要提昇人的品質,則應先從自己開始,進而再幫助他人提昇他人的品質,以種種恰到好處的方式來幫助人,使得共同生活在我們環境裡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得到利益。
同樣地,建設人間淨土,也要從每一個人建起。在平凡和歷練中奮力向上,一邊建立自己,同時進而推廣到周遭環境裡的他人,讓他們都能夠得到佛法的滋潤,接受佛法的因果觀念,體會佛法對人間很有用,也來認同佛教,修學佛法。
重點:1.提昇人的品質,必須先從自己開始,再推廣至周遭的人。2.人品包括品德、品格和品質。
法鼓山的精神——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
現今社會混亂、人心險惡,是由於大多數人的自私自利,缺乏抱有這種「奉獻自己,成就大眾」精神的人。如果人人都想成就自己,不想奉獻,社會將會是你爭我奪的一片亂象,好比一碗飯大家搶著吃,那麼,大家也就沒有足夠的飯食可吃了。但是,如果能夠奉獻自己,成就別人,則人人都能更好,自己相對地也更好,人人都能獲得利益,自己本身也能受益。
此外,「奉獻」和「犧牲」之間也是有所不同的。「奉獻」表示我們已有且擁有,而有能力成就他人,例如法鼓山的二十句〈四眾佛子共勉語〉,一定是自己先有所了解,才能介紹給別人聽;但「犧牲」則是說有所捐捨,捐捨之後自己便沒有了。
重點:「奉獻」和「犧牲」不一樣,奉獻係指已擁有後再付出,包括時間、金錢及智慧。犧牲則是捐捨後自己便沒了。
法鼓山的方針——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
佛陀的本懷是以慈悲為懷,我們稱佛陀為大慈悲父,是世界上最慈悲的人。因此,「回歸佛陀的本懷」是希望能成為佛陀的化身,不僅希望自己發揚佛陀慈悲的精神,也希望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學習佛陀的慈悲和智慧的精神;同時也希望凡是有人煙的地方,也都能夠建設為人間淨土。因此,淨化人間的活動,要廣布全世界,而這份工作,則首先從本土開始,從每一個人的自心做起。
曾經有勸募會員提到,在她加入勸募工作的行列之後,提高了她本身的品質。這是因為她已先體會到佛法對她本身的利益,才能讓他人也心生感動而接受佛法。並且當你在推動勸募的同時,為了能使別人更清楚明白佛理,你就會更努力於學習佛法。
一方面學佛,另一方面也告訴人家學佛,這即是在推動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工作。
重點:1.佛陀本懷就是慈悲和智慧的精神,我們是要學習及發揚這二種精神。2.先從自己開始學習起,再拓展至其他的人、其他的地方,乃至全世界。
法鼓山的方法——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
雖然佛教有愈來愈盛的景象,但到今天猶有絕對多數的人未能聽聞正確的佛法。因此,必須興辦教育以培養弘法人才,接引大眾學佛。而佛教的弘法人才是有層次的:例如有些老師專門教導小學生,有些老師則從事於中學、大專或研究所程度的教育。另外還有些人可以專精於高深哲理的研究。各層次的人才,都必須有計畫性地培養,才能在社會上各階層而全面化地弘法,所以,法鼓山的建設,也將興辦各種層次的教育,培育各種層次的人才。
其課程的設計,有長程、中程、短程;人才的培育法,有長期、中期、短期的分別,也有函授部的設立,從兒童教育到研究所的高深教育,都包含在內,除了培育僧寶人才,也能培養在家弟子,讓四眾佛子都能參與弘法利生的工作。此外,法鼓山也將興辦佛教的修行教育,例如:朝山、拜懺、念佛、助念、打坐等等是修行,也是教育;而吃飯、睡覺、談話的威儀也屬於教育範疇之一。參加護法會、聽開示也都是教育的一種。接觸法鼓山會員,將法鼓山的理念精神告訴別人,這也是教育。因此,凡是法鼓山的參與者,現在就是教育家,也是在接受教育的人。將來每個有志願的人,都有機會接受到法鼓山各種層次的教育。
事實上,教育與關懷,是一體的兩面,教育的功能便是關懷。至於為什麼要辦教育,這是因為現今社會上有人需要佛法助其離苦得樂、獲得智慧、安全、健康。為了教育別人,自己一定也要受教育,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可見這種方法非常好。
重點:1.全面性的教育是指各個層次的提昇人品、關懷人間的教育,內容則包括精神層面、學問層面、生活層面、工作層面等。2.每個人不僅都應該是教育家,也都應該是經常接受教育的人。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1 法鼓山的方向:理念|法鼓山的教育事業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