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1 法鼓山的方向:理念|「心六倫」運動的目的與期許

聖嚴法師

「心六倫」運動的目的與期許

回顧東方社會,經歷了近一、兩個世紀的動亂,舊的倫理觀念和價值已遭到漠視,導致當今社會充斥著各種亂象:人與人之間缺少尊重,個人也缺乏自重,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亦非常模糊,責任感與本分心也都變得淡薄。因此法鼓山要推動一種新的倫理運動,我們將它稱之為「心六倫」。

所謂「心」,就是「良心」的心。許多人都知道需要有倫理價值觀,但當倫理落實到自己身上時,卻往往由於利害得失的考量,而將它棄之不論,而對與己無關的事情,就要求大家要有倫理價值觀。當然大家都應該要守道德,要有倫理觀念,但關鍵在於我們每個人,是否有把自己的真誠心、懇切心放進去,是否有把自己的生命,跟倫理道德結合在一起。因此我們提出「心六倫」,是要從心出發,正如法鼓山一貫強調的「心靈環保」,要從自心做起。

倫理須有道德的配合

「倫理」與「道德」這兩個名詞,一般都是相提並論的。兩人以上的相處,彼此各盡其責、各守其分,這是「倫理」;彼此尊重、互相關心,這是「道德」;兩者之間關係相當密切,不過範疇並不相同,例如道德之中,不一定含有倫理,但倫理的實踐,則一定要有道德來配合。

所謂「倫理」,是指人際間的互動,每一個人可以同時扮演好幾個角色,善盡每個角色的本分、責任,就是倫理觀念的落實。至於「道德」,是讓所有與我互動的人,都能夠得到利益、平安,也就是所謂「交友」的功能。

道德的實踐,關鍵在於我們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地期待、苛求他人對我們好,自己卻沒有等同地去回饋,那就是欠缺道德。我必須再次強調,人際之中如果缺乏道德,也就不成為倫理。

「心六倫」關懷的主體與價值

「心六倫」的特色,在於它的時代性,是對當前臺灣社會及國際情勢的一種回應,這與過去傳統儒家所倡的「五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不同。比如「心六倫」之中,提到了自然、職場和族群倫理,都是新時代的面向,非傳統五倫所能涵蓋。

我們每一個人在「六倫」之中,扮演的不只是一重,而是多元的角色。不論我們扮演什麼角色,都應該要有正確的觀念:我們是為了守分、盡責、做奉獻,而不是為了爭取;在求自利的同時,也要尊重、關心他人。所以,一味的貪求爭取不是倫理,服務奉獻才是倫理的價值。

(一)家庭倫理

家庭倫理的主體是夫婦、親子、兄弟姊妹三者的人際關係,至多可延伸至與公婆、岳父母間的互動。在家庭中,一個父親可能也是女婿、兒子,同時也扮演兄弟手足的角色。不論扮演哪一個角色,在何種立場,就會有相對的身分;而有什麼樣的身分,就要擔負起這個身分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共同來照顧家庭,使家人幸福和樂。

現代人大多是小家庭,家中成員少,至多是祖孫三代同堂。小家庭最常見的問題是:父母對子女的照顧、關心不足,而子女對父母的孝敬、關心,日漸淡薄。舉例來講,媒體經常報導某些家世顯赫的公眾人物後代,在父母往生之後,為了遺產爭執不休,甚至鬧上法庭,他們只計較個人利益的爭取,而不去思考家庭的和諧關係。

此外,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的家庭教育相當有限。在這種情況之下,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到了外面很可能就成為麻煩的製造者,他們不受管教、無可理喻,而學校的老師也不敢管,因為一管教,家長就上門理論了。過去我們講一個孩子沒有家教,那是對父母相當嚴厲的指責;可是現在,缺乏家教的孩子為數不少,甚至有的父母不肯讓老師管教小孩,這是非常大的問題。

家庭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擁有健康和樂的家庭,才是一個幸福祥和社會最穩固的基石。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不論輩分,都應該思考如何為自己的家人奉獻,而不是斤斤計較如何從對方身上獲取什麼。每一個成員,都要克盡本分,不論其他成員如何,我們自己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對長輩要感恩孝敬,對平輩及晚輩要關心照顧,如此則不論貧富貴賤,家庭必然和樂幸福。

(二)生活倫理

生活倫理的重點是節約、簡樸、不浪費。

生活倫理與其他五倫,均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我曾經看過一個廣告,內容是一個女孩子買了很多衣服,卻不快樂。其實我們對於物質的需求,真正需要的不多,而是想要的太多;要的愈多,卻愈不滿足!

生活倫理的另一個內涵是: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給自己方便之餘,也要讓他人方便。中國傳統的俗諺云:「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種陋習今人應當修正過來,因為個人與他人的生活實不可分。因此,生活倫理的落實,除了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珍惜善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外,也要對環境給予愛護和尊重,除了給自己方便,也要尊重其他使用者的權益。

(三)校園倫理

校園倫理的主體是老師、學生和家長。

我聽到現在許多的老師、學生和家長,大家都有苦水。譬如老師說,現在的學生不管做錯什麼,老師就是不能管教、不能責備、不能勸導,否則家長就上門理論;但如果學生成績不好,家長則說是老師沒有善盡教育之責,所以他們很感嘆。而站在家長的立場,他們也抱怨現在的老師,沒有愛心、沒有耐心,每天只是固定地上下班,不是真的有心作育人才。

這也說明了一種現象:現在的校園,學生不像學生,老師不成老師,而與校園倫理關係密切的家長,也沒有盡到責任,只是把孩子送到學校,放任他們為所欲為。至於最高的教育行政單位,也給予學生十足的自由;這樣的作法立意雖佳,鼓勵學生能充分發揮才學,可是往往自由過度成了放縱,反而造成其他同學、老師的困擾,甚至妨礙到整個校園。

當前臺灣深受西方文化影響,西方社會講求平等,為此也有學生要求跟老師平等、跟社會人士平權。但這種平等是有問題的,當中沒有考慮到校園倫理,也沒有思考到自己應盡的本分和義務,只想享受權利,這是不切實際。

師生的倫理,是建立在雙方愛與敬的基礎上,如果教育決策者能對老師、學生、家長制定一套倫理規範,使三方在校園倫理的規範內,各盡各的職務,各盡各的義務,如此才能教育出品德和學養兼美的下一代。

(四)自然倫理

自然倫理的關懷主體,就是自然生態,包括生物與非生物的資源和環境。非生物的資源,例如金屬、石油、煤等礦藏,雖不是生命,但與生態有關。因此,這裡所說的自然倫理關懷,除了直接保護有機生態之外,還包括間接保持各種資源之間的永續平衡,凡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塊石頭,都跟人類的生存有關,人類使用它們,就應該珍惜它們、保護它們。

現在大家都有共識,地球只有一個,地球不能毀滅。也許有人以為砍倒一棵樹、剷平一座山丘、捕捉幾隻保育類動物,地球尚不致因此而毀滅,然而這是井底之見。因為人類的家園就在自然之中,人類生存所賴以維生的條件,都是從自然供給。因此,當有任何一個人破壞自然資源、消耗自然資源,就等於浪費了全體人類的資源,即是把後代子孫的資源一併糟蹋了。更有甚者,當地球環境惡化之後,人類的健康將受其影響,而人類生命的保障,也會愈來愈脆弱。

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雖然自然不會說話,但是我們日常所用的物品(資源),不管是自己買的或者別人送的,都不應該浪費。關心自然倫理,不破壞、浪費地球資源,要從每一個人自己做起,進而去保護、改善地球環境,使地球更具有未來性,使人類的生存空間更有安全感。這種對自然資源及自然環境的關心和付出,就是我們要提倡的「自然倫理」。

(五)職場倫理

職場,泛指政府、民間等公民營事業單位場所,也包括非營利事業的團體組織。人與人之間工作上的互動關係,就叫作職場倫理。

我所認識的企業界人士,大多感慨現在的企業主難為。企業的負責人付出創意、智慧、資本、資源,但員工卻把企業主當成敵視的一方,什麼都要爭取。但是員工的立場又不同了,他們說,老闆不斷壓榨員工的時間、資源,甚至是生命,員工付出那麼多時間和心力,卻只得到不相稱的酬勞,兩者根本不成正比。這是職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勞資雙方對立,而彼此都要求獲得更多的權利、享受,這不是健康的企業倫理。

除了勞資關係,企業也會面臨與上下游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如果企業僅僅考慮在商言商,甚至為了謀利不惜謊詐欺騙,當然不會是正確的企業倫理。

工作的意義,並不只是餬口的謀生工具而已,而是生命的實踐。一個健全的企業經營,應該把股東、客戶、勞工、消費者,當成是生命的共同體,大家彼此成就、互相照顧。從這樣的關係中,我們可以了解:企業主並不等於獨裁的皇帝,企業的財產也不是由老闆一人創造,而是由團隊共同締造,因此創造出來的福利,也該分享給企業相關人員。而所有相關人員,也都應該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各盡其責。

以此類推,任何職場中的成員,不論職位高低大小,都應以平等的心態來服務及奉獻,把職場當作自己的家,把同仁當作自己家人來對待。

(六)族群倫理

「族群倫理」的意涵,就是對不同族群、文化、語言、習俗、宗教等的尊重與包容。

目前國際社會較棘手的族群問題,多半來自宗教、政治和信仰上的差異。當今世界已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同一國人民即是同一族群,其間沒有種族、膚色、語言之別。例如美國,是世界族群的大熔爐,但在美國憲法的保障下,所有族群一律平等。然而在比較落後的國家、地區,仍存有種族偏見,這種偏見應當要修正,否則除了無法融入世界體系,作繭自縛的結果,本身也會被整個大社會揚棄。

臺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在這塊土地上,各族群之間向來和平相處,和樂共榮。可惜近年來少數政客為了選舉考量,把族群的差異性當成吸票的利器,大肆挑撥這塊土地上人民原本融洽的感情,影響所及,臺灣宛如兩個家園,對立的雙方互相仇恨,互看不順眼;甚至於同一家庭之中,也因族群議題的爭執,導致家人情感破裂。這種平時不存在的問題,到了選舉前夕就被拿來炒作,一旦選舉過了,則又煙消霧散,這是非常不良的選舉文化。實際上,臺灣並沒有族群的問題。

近年臺灣社會另一個快速增加的族群,是外籍配偶與其所生的「新臺灣之子」。這些新族群除了有水土、語言及文化上適應的問題,他們也承受了來自社會上某些歧視的眼光,不免過得辛苦。事實上,外籍配偶、新臺灣之子已是臺灣社會的一分子,外籍配偶是臺灣的媳婦,而她們所生的孩子是臺灣的公民,是將來臺灣社會的主人翁——這是可以預見的事實,怎麼還可歧視他們呢?此外,我們的社會尚有某一群人,因疾病或者其他因素,無法過著與一般人相同的生活,因此遭受外界異樣的眼光,這也屬於族群問題的一種。

縱觀人類的歷史,一個社會因有多元族群的相互激盪、互助合作,往往更豐富、更精彩,這不是歷史的偶然;然而其先決條件,一定是要不同族群之間拋棄對立,相互包容,才能求同而存異。因此,族群倫理便是站在尊重多元的立場,讓每個族群都能發揮自己的特色,同時也要思考、照顧到其他的族群,使他們一樣受尊重、被保護,如此才能展現多元社會的豐富與可貴。

「心六倫」的目的

法鼓山提倡「心六倫」運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希望藉由這六種範疇的倫理,幫助臺灣社會與人心能夠淨化、平安、快樂、健康。

我要期勉大家一定要從大處看、往遠處想,並且考慮未來性。希望藉由「心六倫」,將臺灣社會的倫理運動、道德形象,經由影響而改變、提昇,同時進一步影響全球華人社會的民情風氣。只要我們能做出一點點小小成果,相信就會有許多人願意來參與我們、響應我們,和我們一起來持續推動。

唯有提昇人的品質,才能建設人間淨土,人間社會的淨化,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從觀念、想法的轉變做起。現在一般人都想著競爭,競爭不是壞事,但是站在「六倫」的立場,每一個競爭者,除了要考量自己有飯吃、生活平安、有未來,同時要想到讓競爭的對手也有路走、也有飯吃、也能安定生活,更要考慮勿把競爭的舞台弄塌了,這才是倫理。如果只想到競爭,而不管他人及後人的生存空間,這就有失倫理,沒有道德。

倫理是一種仁慈,是一種菩薩的悲心,在自利的要求之餘,必須要利他;唯有利他的自利,才是最有保障的。如果只想到自利,而不考慮利他,則自己享有的利益也不會安穩,因為其他的人會來覬覦、會來爭奪。

愈是在混亂的環境之中,愈是需要提倡倫理教育和倫理觀念。希望諸位讀者,都能一起來扮演「六倫」運動的詮釋者、先驅者,希望諸位都能心懷服務、奉獻,以利益他人來成長自己,這才是最好的價值,也是幸福、快樂人生的真義。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1 法鼓山的方向:理念|禮儀環保的理念及作法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1 法鼓山的方向:理念|心六倫新生活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