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的藍海事業
本來辭歲是在農曆除夕,由於本山的常住大眾分散在各地,而各分院道場在除夕那天也都很忙,所以我們提早在今天舉行僧團的團拜,也利用這個時間來禮祖、辭歲。
首先我要慰勉及感謝我們的常住大眾,舊的一年就要結束,新的一年即將開始。在過去這一年,不管是老住眾,或者是新加入的沙彌、沙彌尼以及善男子、善女人,都非常地用心努力;佛學院的學僧以及常住眾,也很用心努力地學習成長。我們團體的運作,也漸漸制度化,我們要繼續在這個基礎上更加地成長及更加地努力,讓僧團運作更靈活,對佛教有更多奉獻,只有如此,我們團體才會立於千年萬年的不敗之地。
不僅辦教育,也在受教育
世俗人都說:「不成長就是落伍,不進步就是退步,不努力就會被社會淘汰。」臺灣的寺院很多,建築也蓋得很大,就是沒有人。這是為什麼?因為留不下人來。我們的僧團和其他的道場不大一樣,當法鼓山園區建築建設完成以後,人是愈來愈多。這是什麼原因?因為我們這個團體是在辦教育,大家是來受教育的。不論是在法鼓山僧伽大學、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大家都是在讀書,僧團也是在讀書、在成長,不成長就會落伍,落伍就會被淘汰,所以我們是在辦教育,也是在受教育。
法鼓山推動三大教育——大學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大關懷教育,我們這個團體不僅在辦教育,也是在受教育;每一個人都是在教育的崗位上努力。受教育會讓自己成長,辦教育可以教學相長。全山的人,都是大學院教育裡的教職員,也是大學院教育裡的學生;即使是在大寮也是大學院教育的一環,大寮的執事法師、菩薩對於如何配置飲食的經驗豐富,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那大寮的法師就是我們的老師,是大學院的教職員,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大學院裡的教職員,也是學生。所以在山上就是一個受教育的環境,這是我要向諸位勉勵的。
我從來不為錢的事擔心,但是隨時隨地要為我們團體事業的維持用心;也要請諸位用心、用頭腦。我現在是一個人在用頭腦,未來你們有很多人一起用頭腦,一定沒有問題。十年、二十年以後不知道會如何,但是我們只要用心,不要擔心。「只要用心,不要擔心」,這很重要。
我們這個團體,優秀的人才很多。未來也會有更多的人才進入僧團,或者是從僧團中培養出來,因此法鼓山是一個很有希望的團體。有一位宏印法師寫了一本書,他在書中指出,法鼓山僧團的制度、運作模式,以及聖嚴法師所做的安排,使得法鼓山這個團體不會有問題。3現在我們法鼓山的人力不多,應該要發揮自己的長處,以現有的資源,做我們能做的事,不要看到他人的成果就心生羨慕,就跟著學,那一定會上氣不接下氣,結果最後就沒有氣了。我們要站在自己的立場,對於其他的道場在做什麼,我們只要知道他們做的事情。對於我們自己能做的,需要往哪一個方向發展,就必須要審慎考慮清楚,這就是「藍海策略」。人家做什麼我們也跟進,這是「紅海策略」。
競爭的紅海,開創的藍海
法鼓山不大,力量很有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社會資源都不是很龐大,因此我們只能選擇藍海策略,人家還沒有做的,但是社會需要,那我們就做;人家已經在做的,我們不要跟!法鼓山不跟人家比出家人數的多寡、比道場數量的多少、比事業的大小,我們站在自己的基礎上,做社會上需要做而還沒有人做的事情。如果人家已經做得轟轟烈烈了,我們還參與其事,那就是陷入「紅海競爭」。因此,我們要常常用心,清楚「今天這個社會需要什麼,而我們的能力能夠提供到什麼程度」,清楚自己的力量,量力而為,當力量不夠時,就要召募力量來成就藍海策略裡的事業。
藍海策略是最省力的。什麼叫作「藍海策略」?沒有人做,但是需要做,當我們投入做的時候,是第一棒,後來的人跟進的時候,他是第二棒,那時候我們在藍海裡,他變成了紅海。如果說我們正在做,可是其他人也跟著做,而他們的力量大,一下子就把我們做的事情全都做完了,那怎麼辦呢?我們絕對不跟他們比賽,如果有人搶去做,那很好!多一個單位來做這樣的事情,很好啊!我們就讓,讓了以後,再開出另外一條路來。我們要隨時隨地思考未來要做什麼,師父開出來的路,已經讓我們的團體做不完了。
我們的「四種環保」——心靈環保、生活環保、禮儀環保、自然環保,是永遠永遠做不完的,四種環保的內容是隨時隨地適應現代的世界。心靈環保就是我們的佛法,不可能有一個道場把所有佛法的工作統統做完。世界這麼大、人口這麼多,根據環保的理念來把佛法推廣到全世界去,讓大家都能夠用佛法來調心,這是永遠做不完的,一直到地球毀滅為止,這四種環保永遠需要。另外,「心五四」運動也是永遠做不完的,二○○六年我們提出關懷生命——「你可以不要自殺」,也是一項永遠做不完的工作,我們可以獨力推動,也可以結合社會上有共同性質的團體來推廣。還有,我們從二○○七年開始倡導「心六倫」運動,這個工作也是永遠做不完的。家庭的倫理問題非常重要的,而家庭倫理很難做好,因為上一代做好了,還要幫忙建立下一代的家庭倫理。同樣地,生活倫理、校園倫理、職場倫理、族群倫理、自然倫理都是做不完的工作,這是我們開創出來的,其他團體也在提倡推廣倫理教育,這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在他們的範圍推廣,而我們在我們的範圍裡推廣,這是永遠做不完的。例如校園倫理,現在有很多學校,以及各地教育局,甚至於教育部,都願意協助推廣校園倫理,這個工作做得完嗎?做不完的,這一班的學生畢業了,還有新生加入,校園倫理是持續永遠做不完的。
「心靈環保」、「心五四」、「心六倫」是法鼓山的藍海事業
所以,我們法鼓山已經開創出來的事業都是藍海,裡面沒有紅海的惡性競爭,也永遠做不完,而且我們的品牌做出來以後,沒有人會搶。例如「心靈環保」,大家都知道「心靈環保」是法鼓山首倡的,一提到法鼓山,大家都會聯想到「心靈環保」。全臺灣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們提倡的「心靈環保」,是世間唯此一家,沒有其他分號。當然其他團體也可以宣揚心靈環保,但大家都知道他們只是第二、第三、第四;而做的時候,我們做得比他們好,因為我們在技術上、在觀念上以及資源上都比任何一個團體都強。「心靈環保」是法鼓山的品牌。其實「心靈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就是佛法,但是這些工作在推動的時候,一定要配合現代社會,因應時地。例如在伊斯蘭教地區,我們就是講心靈環保、講心六倫。我們不說要念佛、看經、拜佛,不提皈依三寶,講了人家會嚇跑,但是我們講「心靈環保」、講「心六倫」、講心理的衛生、心理的健康,他們不會起反感,而且會很歡迎。等到他們了解以後,會實踐在生活上,而實踐到很深的程度,就知道原來這就是佛法,他們自己會抉擇佛法是不是比他們的宗教要好一些?這樣子,我們就可以把人間淨土在這個世界上建立起來。這時候,我們處處是藍海,沒有一個地方是紅海。其他的團體用紅海策略來對付我們,我們馬上從這一塊撤退,但是我們還是做藍海;如此一來,他們慢慢地也會接受我們、學習我們。
其他人願意學習我們很好啊!例如梁皇寶懺法會以及水陸法會,我們用現代環保的觀念改善不合時宜的部分,當我們改善了以後,其他道場雖然不會馬上全部跟進,但是會跟我們學習。最近中國大陸來了四位法師,都是中國佛教協會的高級幹部,看到法鼓山傳播佛法的方法以及文宣,包括大悲心水陸法會,都很感動,認為中國大陸應該要學習法鼓山的模式。至於臺灣的其他道場,也許他們暫時不會跟著學習,但是時間一久,以環保的觀點來看,傳統的水陸法會是不符合環保的,我們站在環保的立場來辦水陸法會,這個是一項新的創舉,其他人沒有做的,我們做,這就是藍海。
法鼓山的方向與目標
法鼓山的方向、目標、方法,師父已經都有很明確的安排,除了進入我們僧團,接受我們僧團教育的少數人外,一般的信眾、訪客到法鼓山園區來,他們要學習什麼?有關信眾、遊客參訪的學習課程,我寫了三篇文章,可以援用。接引信眾、訪客,無論信不信佛,都可以請他們在園區上課,讓他們得到佛法的利益,也把這份利益帶回家去。這樣的話,來到園區的大眾,都是來受教育的,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們的資產。參訪的人來到法鼓山,就是跟一般的觀光景點不一樣,這樣子,我們法鼓山就是立於教導的不敗之地。否則,民眾來園區吃一餐飯,看一看景色,覺得這個地方的景色很好、地勢很好、建築物很漂亮,這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要接引大眾接受佛法、護持佛法。參訪半天,有半天的課程,可能因此就得到了佛法的利益,進而護持我們的道場。
面對未來,請諸位不要悲觀,很多人只從悲觀面去思考,而不想辦法走出藍海的大道來。法鼓山這個道場,人才從「果」字輩的法師發展到「常」字輩法師,「果」字輩法師人數雖然很少,但是優秀人才不少,到了「常」字輩的時候,人數更多。一個道場需要培養人才、運用人才,還要吸收人才,發掘人才。培養人才的時候,要從兩個方向去培養,一個是從職務上去培養,給他承擔與歷練,本來只能負擔五十公斤,給他六十公斤、七十公斤,培養他從能夠擔當五十公斤,成長到可以負擔六十公斤、七十公斤。不要看他只能擔當五十公斤,就給他少一些,這樣會糟蹋人才。害病的人要說:「我沒有病。」老是覺得自己有病,那就是心理有病。生理有病沒有什麼大礙,心理有病,心態就是消極的,老是從負面看,認為自己有病,認為這個團體沒希望,對自己是朝負面去發展,對團體是從負面去解讀。如果能從正面來處理自己,從正面來思考這個團體,如何為團體做奉獻,如何為團體擔當責任,那麼即使身體害病,也是沒什麼大礙的。
我在這兩年來害了嚴重的病,但是我說:「沒有事,我的願力還沒有完成,我還要把我們這個團體建立起來,教育事業完成起來。」我在的時候,方丈總覺得還有個靠山;我死了以後,方丈就有自己的辦法了。如果不懂就要去請教,請教老住眾,以前是怎麼處理的;也可以請教居士、顧問。
在既有基礎上向前開創
今天我講的這一些,是不是法鼓山的文化財?是。是智慧財、是文化財,這一些財產請大家能夠珍惜、能夠記住;用的時候,就能得心應手了。我們這個團體,已經有了基礎,未來可以從這個基礎上再往前開創,走出一個時代的道路來。外派分院的法師,可能會面臨著一些狀況、問題,那就可以用師父的智慧財,如果還是無法解決,那怎麼辦?「念觀音菩薩!」師父為我們這個團體,留下了很多的文化資產,就是智慧財。這個文化資產,能讓我們團體立於不敗之地。如果說自作聰明,不善用師父的文化財,而用自己的笨頭腦來運作,結果把這個團體弄得四分五裂、沒有生氣。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個人要求表現啊!不相信師父的智慧,不相信師父的智慧財產。當你自己來的時候,你的智慧可能不及師父啊!
法鼓山這個團體未來要怎麼運作、怎麼維持,我都已經做了安排,所以我不會擔心我的弟子們可能沒飯吃,佛法可能沒有人傳下去了。建築物不稀奇,師父的智慧、師父做的種種安排,那才是珍貴的。這樣一來,我們這個團體,不會有負面的思考,當有負面聲音出現的時候,馬上就會有答案:「師父的智慧已經替我們安排好了。我們不必擔心,但是要用心。」
只要是在僧團裡就有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希望、都是大才,如果自己放棄權利,離開僧團,那就沒有辦法了。在僧團裡,我們會一天一天成長,大家不要擔心,但是要用心。許多人都是在擔心而不用心,對未來往負面解讀,而不朝向正面思考,一味往紅海裡頭鑽,而不轉向藍海努力求生存,這是失敗主義者。我希望我們的常住眾沒有一個人是失敗主義者,沒有一個人是從負面看問題,而都是從正面思考的。
阿彌陀佛!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1 法鼓山的方向:理念|法鼓山的文化財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