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4 法鼓山的方向:關懷|樂齡長青|老得智慧又健康

聖嚴法師

老得智慧又健康

人要活得愈老愈精彩,活得愈老愈有智慧。很多人年紀大了,就覺得自己已經來日無多,這是非常消極的想法,也是錯誤的想法。來日無多並非要等死,因為無論我們的年齡多大,死亡都會來臨,只是有的來得早,有的來得晚而已。

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

我們這一期的生命,也就是這肉身活著的時候,即是一段生命的過程,這又稱為「壽」,長也是壽,短也是壽。當這段過程結束後,會怎麼樣呢?我們絕對相信,生命不是馬上中斷,而是會繼續下去,因為對佛教徒來講,一個生命的階段過去了,另外一個階段馬上就會開始,所以我說︰「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

許多人往往到了晚年,便覺得生命快要結束,前途是黑暗的,就像黃昏以後即是黑夜一樣。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生命像是太陽,當我們看見太陽從地球的地平線西下,好像是進入了黑暗中,但事實上,在地球的另一頭,太陽才剛剛升起。太陽不會消失、中斷,而是繼續地發光,因此,諸位一定要相信「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這兩句話。

如果不是「近黃昏」,又會是怎麼樣呢?就是馬上有美麗的明天出現,因此,我們要準備著迎接美麗的、光明的明天。生命是一種循環的運轉過程,個人的生命不會消失,不是變成黑暗,因為黑暗是留在原地,所以我們永遠是光明的,請大家抱持這種非常健康的想法。我們活得健康,也要為社會做好事、說好話,如此積功累德,我們的光芒會愈來愈大,最後一定可以成佛。

「天倫之樂」是靠互動產生

近年來我們提倡「心六倫」,「心」是指良心,或者是智慧的頭腦,包括家庭倫理、生活倫理、校園倫理、自然倫理、職場倫理、族群倫理,一共有六種倫理的主張,而其中第一種就是「家庭倫理」。

家庭倫理包含哪一些關係人呢?是父母、兒女、夫婦、兄弟姊妹等,特別是現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不多,五代同堂的更少,因此,家人之間怎麼去相互關心很重要。在家庭中,對年輕的人要愛護與慈悲;對年老的人要孝敬、孝順和關懷。其實老人家不一定希望每天都有人陪著他,捧手捧腳地噓寒問暖,但是一天至少要向父母請安一、兩次。年輕人一定要照顧年長者的生活,有錢、沒錢都沒關係,主要是讓他們生活安定、生活快樂。該如何讓生活過得快樂?其實只要不讓年長者生氣,就能過得快快樂樂。

孝順是適當地照顧家人,其中沒有太多物質的交換關係,如果有了物質的交換關係,就不一定是孝順了。所以,家庭倫理一定是年紀輕的人讓年紀大的人生活安定、身體健康、心裡平安,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算是盡到做兒女的責任了。

而年紀大的人,也一定要有智慧,否則物質再豐富、兒孫再孝順,仍然不會覺得快樂。該怎麼做呢?就是對兒孫要體諒。年輕人正在努力做事、賺錢養家,維持整個家庭的溫飽,所以他們也很辛苦,不能老是計較兒孫不孝順或是哪裡不好,否則兒孫聽到了會起煩惱。其實只要生活安定,就應該覺得非常滿足了。因此,老人家要老得有智慧、老得有健康,而家庭的倫理關係,就能夠維持得非常融洽。不然,老人一計較,年輕人也煩惱,家庭中的「天倫之樂」,就很難產生了。

「天倫之樂」是靠互動產生的,年紀大的人對年輕、年幼的人要慈悲。怎麼慈悲呢?一個笑容是慈悲,一句讚歎也是慈悲,這樣小小的一個動作都是慈悲;如果兒孫送你一樣小禮物,或是替你端一杯茶,你都以感恩、感謝的心接受,覺得他們非常孝順,這樣他們就會很快樂。因此,上一代對下一代的關心、安慰與鼓勵,雖然不是物質上的奉獻,但是在精神上、在心理上讓他們感覺無後顧之憂,也不覺得他們對不起老人家,這樣就是年長者對年輕一輩的一種倫理,也是一種對年輕人的奉獻。

老得有智慧,病得很健康

我常說要「老得有智慧,病得很健康」,因為許多人年紀大了以後,通常就變得糊塗、嘮叨,而且不去考量事實,嘴巴想講就講,特別是對自己的子女、兒孫們,甚至是朋友也會這樣;也有很多年紀大的人,非常執著、懷念或是在乎自己年輕時的成就,因為自己有了歲數,體力不如以往,所以停留在過去的輝煌時代裡,不論是在家庭、事業,或者社會關係方面,常常會說「我過去怎麼樣……」、「你們現在年輕的人哪,應該……」。聽起來總覺得年輕人不行,只有自己才是非常正確的;也常常有一些年紀大的人,對我說他們當年的成就、待人接物或做事的態度,總是沾沾自喜。他們活在過去,而非現在,所以常常惹得年輕人不愉快,即使聽了以後不反駁,但是心裡會覺得:「這些老人家怎麼把我們看成這麼幼稚?」

現在的時代與老人家年輕時是不一樣的。譬如有人稱年輕人為「草莓族」,擔心草莓族長大了以後,無法養活自己、無法照顧自己,更無法對長輩交代,可是年輕人並不認為自己是草莓族。事實上,過去被稱作「草莓族」的人,現在有些已經是社會的中堅分子,是有創業能力的人。所以,這個稱呼對年輕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長者以開放的心向兒女學習

其實,往往自己認為這一個人不對,那一個人有錯誤、有缺點,都是站在上一輩人的角度和立場,來批判年輕人。這個時候,不僅被批判的年輕人會感到不舒服,連自己也不好過,因為會為他們擔心。所以,輕易地為別人下定論,會讓雙方都不好受,而這樣就是沒有智慧。因此,上了年紀的人要有智慧,即是讓自己不起煩惱。

有智慧的年長者,做了祖父母以後,和孫兒女已經隔了兩代,反而應該要向新世代學習著了解他們的看法、想法和觀點,才能相處得很愉快,否則就變成守舊,無法與孫兒女相處了。我經常告訴老年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向誰學習呢?向兒女學習,向孫兒女學習,向當下這個時代、社會學習,才能讓自己有智慧,並且為我們帶來健康和快樂。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心胸會變得非常廣大,也非常自由,不會悶悶不樂,也不會覺得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而是天天生活在現代了。

年紀雖然大了,不論六十歲、七十歲,甚至是八十歲以上,都要讓自己保持一個新的頭腦。所謂「新」的頭腦,是要向當下的生活環境學習,自己就能適應,這樣心裡很快樂,身體才會健康。因此,老要老得有智慧、有健康,保持著活在當下,否則的話,愈老愈糊塗,愈老愈煩惱,就會變得又老又病。健康不一定是身上沒有病,而是在思想上要有智慧,即是「活得快樂、病得健康」。像我已經是八十歲的人,雖然身體有病,但是我覺得很快樂,我的心理是健康的。只要保持心理的健康,身體的病就不會是問題、煩惱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4 法鼓山的方向:關懷|樂齡長青|佛化長青的生活指南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4 法鼓山的方向:關懷|臨終關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