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4 法鼓山的方向:關懷|社會關懷|珍惜生命,就不會自殺

聖嚴法師

珍惜生命,就不會自殺

國內外自殺人口現況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自二○○三年起,將每年的九月十日訂為「世界自殺防治日」,希望藉此喚起全球關注,不要忽視自殺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根據二○○○年的一項統計,全球六十五億人口之中,有一百萬人死於自殺,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報導指出,南韓已經超越日本,成為目前全世界自殺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平均每十萬人之中,就有二十六人死於自殺;其次是日本,匈牙利的自殺比例也很高。臺灣雖不在自殺高比例的排行之中,但是近年來國人的自殺案件劇增,占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九名。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因素的死亡人數都呈銳減,唯有自殺人數是增加的,這是非常嚴重的警訊。例如一九九一年,自殺死亡人數是一千四百六十五人,到了二○○○年,增加至二千四百七十一人,二○○六年,再增至四千四百零六人;十五年之間,自殺死亡人數呈現三倍成長,這確實是我們社會的一大隱憂。

過去的幾十年間,臺灣每年死於自殺的人口,皆在一、兩千人之間,二○○二年起,首度超過三千人。近幾年來,自殺人口逐年攀升,其中以青壯年的人數最多,再來是老年人,以及少部分的青少年和兒童。國內的「精神健康基金會」在二○○七年春天,公布一項臺灣地區的人民精神健康調查,他們推估,二○○六年一整年,共有一百四十二萬人曾經萌生自殺的念頭,有四十一萬人採取行動,十三萬人自殺兩次以上;這顯示臺灣社會有一部分人對生命存在的價值,感到愈來愈悲觀。

自殺可以避免

為了正視自殺人口激增的事實,目前臺灣民間的醫療團體、衛生組織和行政院衛生署成立了「自殺防治中心」,希望能挽救悲觀的人一條生命。法鼓山也在二○○六年九月十日,即「世界自殺防治日」當天舉辦一場「關懷生命」健走祈福活動,同時啟動「你可以不必自殺網」,以提供正面的訊息,幫助對人生感到灰暗、失望,或者萌生輕生念頭的人,能在這裡找到一些健康的訊息,感受到生命的亮光。其實只要不鑽牛角尖,願意敞開心門去接收外界的訊息和支援,自殺是可以避免的。

從意圖自殺到自殺身亡,通常不是一時的念頭,而是有其醞釀過程。也就是說,自殺是有機會可以防範的。根據一項研究分析,在自殺案件中,約有百分之五十當事者事先會有預警,他們會直接或間接向他人暗示想輕生的念頭,然而多半的親友都輕忽了,所以無法及時阻止悲劇的發生。有的人事前沒有自殺的跡象,卻在有意無意間透露人生悲觀的想法,或者突然間將心愛之物分送給至親好友,宛如告別。像這樣的人,如果身旁的親友能稍加留意,即時給予慰勉、開解或者陪伴,很可能就陪著他們走過了生命的低潮,等低潮一過,陽光又出來了。

自殺雖有原因,總會有不必自殺的活路

自殺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失業,有的是失戀,有的是家庭不和諧,也有的是因為經濟負擔過重、收入不夠,或者根本沒有收入,因而走上絕路。也有一些人,因為罹患躁鬱症、憂鬱症,時日一久,漸漸對生命不抱希望,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所以步上自殺之途。最糟糕的是,父母攜子全家自殺。大人們覺得自己活不下去了,就把孩子帶著一起「走」;好像孩子留在世上沒人照顧,只有受苦,與其讓孩子受苦,不如帶他們一起「走」,這真是人間最慘痛的悲劇!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這麼做更是千萬不該!我曾在公益廣告中呼籲:「孩子有無限的未來,父母能把孩子撫養長大,這是大功德、大喜事、大好事。反之,父母如果阻斷孩子該有的成長,而帶著孩子一起自殺,那是人間最悲慘的損失。」

不切斷自己的後路,一步一步往前走,前方總會看見希望。因此我要建議: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有自己人生的寄託。如果能有一個生命的寄託,就是找到生命的歸屬感,也就有了生命的目標與方向。這個時候,就不會懷疑活在世上的意義,而有一種穩定的安全感。就像船在大海中航行,不可能每天日麗風和,也會有起風落雨之時,甚至面臨暴風巨浪。可是在風雨來襲之前,我們可以事先找避風港掩護,等風平浪靜之後再出發。人生的過程也是一樣,難免遇風遇雨,有時甚至是大風大浪來襲。一輩子平順沒有任何困境,那是不多見的。有些人遇到小風小浪,完全招架不住,徹底崩潰;有的人即使遇巨風駭浪,也能從容不迫;也有的人,知道風雨欲來,先找避風港保護再說,因為活著就有希望。我經常說:「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只要活著,哪怕只有一分鐘,就有一分鐘的價值,就有一分鐘的功能與希望。人生的希望處處都有,為什麼要自殺呢?

以經濟問題來說,譬如欠了卡債、地下錢莊而還不出錢來,臨到對方催債,因為受不了壓力而選擇自殺的人,可能心裡想著:「我就是沒錢,大不了一死,死了就什麼都不欠了。」事實上,「債」是不會憑空消失的;今生不還,來世還是要還償,到時候連本帶利,可能還更多。因此,我要勸勉有經濟壓力的人,就算是被債主逼債,也不必要自殺。債務不會永遠還不清,現在一時還不了,將來仍然可能還清。只要活著,以時間來爭取空間,目前沒能力償還,也許時間一久,就會有新的轉機。再怎麼辛苦,再怎麼難捱,還是要堅持活下去!只要活著,就有機會,就有希望。

人人應該建立人生的歸屬感

會選擇自殺的人,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找不到生命的歸屬感。什麼是生命的歸屬?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看。第一是現實的歸屬。我們的生命,是以現在的人類社會為歸屬,其次是整體人類歷史、文化的歸屬。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源自古今中外整體人類歷史、文化的滋養,而我們的一生,能奉獻多少、成就多少,就全回饋出來,共為整體人類歷史、文化的一部分。這是更深遠的生命歸屬,相信一般人是可以理解的。第三是宗教信仰的歸屬。有信仰的人,活著的時候,隨時都深信有神、佛菩薩在保護;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祈禱佛菩薩、神的護佑加持,幫助度過難關。祈禱之時,情緒往往就能平靜下來,事情也能夠柳暗花明、峰迴路轉,發現新的契機。

因此,我奉勸每個人最好都能有正確的宗教信仰。正確的宗教信仰,並不等同於民間信仰的燒香、拜拜,而是要有宗教的生活與宗教的修養。對有信仰的人而言,比較能夠從容面對人生的驟變,信仰對他們來說,是最後的歸屬,也是人生的避風港和依歸處。

自殺風潮必須用希望來化解

我也要呼籲社會大眾,不要輕忽臺灣兩千三百萬人之中,每年有四千多人死於自殺,乍看並不很嚴重,其實這個數字是相當高的,甚至比起某些戰亂、災變造成的罹難者數字,有過之而無不及。某些戰亂,時間長達十年,死亡不超過數千人;臺灣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兩千三百多人往生,全國哀慟。可是,臺灣地區自殺死亡的人數,每年卻有四千多人,這豈不是一個更大的災難!

自殺的現象,對社會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一個人自殺,足以影響一個家庭,甚至影響整個社會。其實,在我們的社會中,面對坎坷遭遇而依然堅持奮鬥的人,大有人在。有些家庭,根本沒有收入,成年人都往生了,就是靠著老人家拾荒也能活下去;或者在學中的孩子利用課餘打工,也能活下去;甚至有一家人共吃一碗麵過活的例子。這些人堅強的求生意志是可佩的,無論如何艱苦,也要活下去。現在臺灣,只要願意接受幫助,社會局或者民間慈善團體都願意提供協助,實在不需要孤軍奮鬥,自以為沒有希望而輕生。

人情冷暖,也處處都有熱心人的愛

還有另一種現象,也值得關心,那就是輿論形成的致命壓力。最近媒體報導,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婦人,和一個年紀小於她的中年人相戀,結果小鎮上流言蜚語,譏笑、批評、嘲弄聲四起,讓她覺得活著沒臉見人,竟然自殺了。這個事件實在值得省思,我們的社會是不是太缺乏慈悲心了?為什麼接受男長女幼的婚姻,卻不能接受女長男小的交往呢?這真是輿論殺人。把貧富、性別、年齡、學歷和職業等差異,當成牢不可破的階級觀念,來歧視、訕笑,有這種心態的人是落伍的,更是不慈悲的。希望這次事件能帶給大眾深切的反省,我們每個人都應對社會多一點包容,對人多一些慈悲。

此外,對於罹患憂鬱症、躁鬱症者,或者獨居無依的老人、無援無助的人,大眾要主動伸出溫暖的手;另一方面,需要幫助的人,也一定要伸出手尋求支援,這才是脫離困境的方法。

曾經萌生自殺念頭的人,要練習著用誠懇、信任的心來結交朋友,敞開心胸討論問題如何解決。也許一次、兩次得到的回應是冷眼旁觀、無人理睬,即便如此,還是要繼續努力,給自己機會,也給他人機會。不是所有的人都冷漠,一定會有熱心的人,願意伸出溫暖援助的手。千萬不要被拒絕一次、兩次,就覺得這個世界冷漠,拒人於千里之外。人間處處都有門,有的門內正好沒人在,無法應門,再多敲幾次,一定會有人來回應你、幫助你。要相信自己,也相信這個社會一定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4 法鼓山的方向:關懷|社會關懷|悲慟 哀悼 緊急救援川緬災難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4 法鼓山的方向:關懷|校註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