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5 法鼓山的方向:護法鼓手|鼓手的核心精神|傳薪、信心、願心

聖嚴法師

傳薪、信心、願心

一、薪火相傳的大任務

感恩我有一個惡劣的命運

我是個非常平凡也很渺小的人,但是我出生的時代和環境非常偉大、非常卓越——天災的水澇荒旱、人禍的連年戰爭,使我在剛剛學會說話時,就見到了生命的無常和環境的脆弱,除了仰仗冥冥之中的神鬼保佑,沒有任何安全的保障。

我的出生地在一九三一年的長江大水患時被沖入了江中,全家一貧如洗地舉族遷往江南,又親眼見到另一次大水患,我家雖然倖存,但距家不遠的許多村莊卻於一夕之間變成汪洋澤國,遍處浮屍。水患之後,不是瘟疫,便是荒旱,要想活命太不容易。一九三七年日本軍閥侵略中國,關東軍凶猛如虎;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接著便是國共戰爭,纏鬥到一九四九年結束,之後我就來到了讓我學習、奉獻和感恩的臺灣。

所謂生靈塗炭、水深火熱、屍橫遍野、流離失所等的形容詞,我不是從書本上看到的,而是親身經歷過來的。雖然在童年到少年時代,由於少不更事,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當時並不覺得有什麼可怕,但到我十四歲那年上山出家之後,就發現了人生無奈和生命虛幻的事實。對於經歷過的那些景象,迄今記憶猶新,彷彿就是昨天才發生的事,如果我不是學了佛,或許會有許多的心理不平衡。

正因為我出生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讓我體驗到生命的可貴,也深切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愛惜、互相憐憫、互相尊敬、互相學習、互相原諒的重要。所以我對於所經歷的災難,不敢怨天尤人,反而心存感恩,感恩由於命運惡劣,使我成熟得早、成長得快,能勇於面對苦難,苦難便成了我生命中的營養。

我的信心和願心

現在,請讓我介紹我的信心和願心是怎麼形成的?大約有兩個階段:

在我童年及少年時代,民間信仰的環境中,除了祖先、灶君、土地公、城隍爺等祭祀及廟會,為了驅病禳災,才會找道士作法,超度亡靈、請僧尼誦經,並沒有特定的信仰,也分不清道教和佛教有什麼不同。直到我出家之後,在一位教我課誦的老師的啟發下,我才知道,原來佛說的經典和中國的四書五經相似,是給人照著去用的,不是念給鬼聽的,是為解救人間的一切苦惱而說出的,不是專為超度亡靈才要誦經。因此,我便非常感動地對自己說:「佛法這樣地好,知道的人這樣地少,誤解的人這樣地多。」我就發願:「要盡量地學習,將我知道的佛法分享給他人。」這是我少年時代所建立的信心和願心,爾後我也一直在這條路上走了過來。

當年歲漸長,見聞漸增,我發覺中國佛教界的沉痾極深,寺院及僧侶雖多,卻很少舉辦弘法修持的活動,若不是靠香火遊客及經懺應酬維生,便是靠耕種勞作及收租糧餬口。縱然有少數從佛學院畢業的僧界領袖,對於百廢待舉的法門工作,也多半是有心無力,搔不到癢處,甚至也隨波逐流得過且過。僧尼世俗化、法門鬼神化、信眾庸俗化的情況非常嚴重,少數知識分子的佛教徒,則自命清高,將佛法當作學問研究,成了學術化的佛法,做的都不是普及民間、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工作,以致於佛教給人的印象只有兩種:不是迷信,便是消極;也被誤認只有兩種人信仰佛教:不是市井的庸夫愚婦,便是各類失意喪志的人。

這情況使我非常憤慨,因此寫了好多篇文章在佛教刊物發表,呼籲教內的僧俗大德們,共同來搶救佛教每況愈下的衰運。結果這麼做反而讓我得罪了所有的師友,最後不得不教我向師長道友們一一懺悔。不過卻也因此讓我建立了另一階段的信心和願心,我又對自己說:「急需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這樣的願心,促使我入山閉關、赴日留學、遊化歐美,在臺灣奉獻而促成了法鼓山的團體,推動三大教育、四種環保,直到今天,雖已老病相侵,都還沒灰心、退心,可以說都是「我來吧!」的這股願心,在強有力地支撐著我。

今天,在座的諸位悅眾菩薩,都是由於認同法鼓山的理念而來聚集一堂,所謂「法鼓傳薪」,便是傳承、傳播、分享法鼓山的理念、精神以及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它的基礎就是從我以上所介紹的兩個階段的信心和願心為開端,所以我在此也要懇求諸位悅眾菩薩,不用對我個人感恩什麼,但請把我的信心和願心,當作你們自己的信心和願心,擔負起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大任務。也請大家立下弘願說:「急需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二、人生佛教與人間佛教

接下來要向諸位介紹三個名詞:「人生佛教」、「人間佛教」、「人間淨土」,先說前面兩個:

「人生佛教」這個名詞,是由近代的太虛大師提倡「佛教的人生觀」而來。因為晚近數百年間的中國佛教,總離不開「死了往何處去」的主題,一般人害怕死後不能生天,會下地獄受苦,所以在生時要營福積善,修來生福報,或在死後延僧做佛事,希望能超度轉生於富貴人家,或者祈求西方三聖於臨命終時接引往生極樂世界;禪宗也說:「臘月三十日著得力。作得主。」似乎也是為了死亡的準備而修行。因此有人譏諷說:「佛教只談人死觀,哪配談人生觀。」太虛大師於是參考西藏宗喀巴大師所說的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而提出人生道德是佛法諸乘的共法,十善業道是五乘共學,所以主張「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現實」,這也就是即人生而成佛的人生佛教。

到了太虛大師的學生,我的先師東初老人,於一九四九年來臺灣之後,創辦《人生》雜誌,闡揚人生佛教,發表〈人生佛教〉2及〈人生佛教根本的原理〉3〈人生佛教的本質〉4等文章,並且引用太虛大師的相關言論:「適應現實的人生故,當以求人類生存發達為中心而施設契時機之佛學。……適應現代人生之組織的群眾化故,當以大悲大智並為群眾之大乘法為中心,而施設契時機之佛學。……適應重徵驗、重秩序、重證據之現代科學化故,當以圓漸的大乘法為中心,而施設契時機之佛學。」指出現代佛教,必須是合乎人生的、群體的、科學的,因此東初老人說:「改變人生各自競爭,互相殘殺以求生存的思想,養成人生互助合作,共存共榮的美德。……故佛教的生命,乃在貫徹人生本有德能生命的實現。」並且大膽地說:「忽視人生佛教建設,要在離開人生社會以外,另建樹莊嚴的淨土,實是偏頗的想像。」由其文義推斷,「人生佛教」其實就是「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這個名詞,原依據《增一阿含經》所說的:「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5事實上釋迦牟尼世尊是在人間成佛,在人間說法,也是針對人間的疾苦而說出離苦得樂的方法和道理。佛的弟子主要是人,也由人間的四眾弟子傳持佛法,佛法的基本道理是教我們如何做人並盡人的責任,也只有人間身是修行的工具,又稱為道器。所以,太虛大師及東初老人所說的「人生佛教」,即是適應人間身的佛教,不過是為了配合以人為本位的人生觀這個哲學名詞,便將人間佛教稱為人生佛教。

首先提出「人間佛教」這個名詞的是《海潮音》月刊一九三四年中的「人間佛教」專號,後來慈航法師發行《人間佛教》月刊,浙江縉雲縣也曾出過《人間佛教》刊物,法舫法師也在錫蘭(今名斯里蘭卡)講了「人間佛教」的專題。集大成的是印順長老,在他所寫《佛在人間》一書中,有三篇文章,闡述人間佛教,相當精闢,分別是:〈人間佛教緒言〉〈從依機設教來說明人間佛教〉〈人間佛教要略〉。說明人間佛教,既要契理,又重契機。所謂契理,是要契合佛陀所說究竟了義的教理,所謂契機,是著重現代人間需要的正行。也就是我們所說正知、正見、正信、正行的佛教,既不偏離苦、空、無常、無我、因果、因緣的原則,也要適應現代社會的人間所需。

印順長老繼承了太虛大師所說人生佛教的真義,而發揚人間的佛教。因為佛教傳到中國,受了「人死為鬼」觀念的影響,脫離了佛法原本以人為中心的方向,偏重於為死亡的準備及對鬼的信仰。印度的後期大乘佛教,也非以人為本,偏重以天神為中心的信仰,一者是鬼化,一者是神化,都不是正確的佛法,所以要用「人間」二字來對治這兩種偏差現象。印順長老到了一九八九年又出版一本《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就是為了貫徹太虛大師所說「施設契時機之佛學」,乃由人生佛教的加強,成為人間佛教的弘揚者。

印老和太虛的思想雖然一脈相承,但有其不同處,太虛大師的思想依據是中國的如來藏系,在印度則屬於後期大乘佛教,缺少經說的人生佛教依據,不易為一般信眾所接受;印老則在讀到根本佛法的《阿含經》及各部廣律,發現「有現實人間的親切感、真實感」,所以他「深信佛法是佛在人間,以人類為本的佛法」。可知印順長老的人間佛教雖脫胎於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依據的聖典則非常明確,不僅契合現代人的時機,也契合佛陀教說的真義。

三、人間淨土

人間淨土的淵源

「人間淨土」這個名詞在佛經中沒有出現過,但也確實有其依據,我們在《太虛大師全書》的目錄第四頁,可以見到太虛大師親筆所寫兩句話:「實行大乘佛法,建設人間淨土。」他也曾在《海潮音》月刊十二卷一期發表〈建設人間淨土論〉,他知道佛教諸經所說的淨土,都是理想中的樂土,不是現實世界的環境,但他主張:「既人人有此心力,即人人皆有創造淨土的本能,人人能發起造成此土為淨土之勝願,努力去作,即由此人間可造成淨土。固毋須離開此齷齪之社會,而另求一清淨之社會也。」又說:「不必於人間之外另求淨土,故名為人間淨土。」此是東初老人以人生社會之外的淨土為偏頗之說的依據。不過太虛大師並未列舉經說依據,只說:「依佛十善等法而行,與三乘賢聖僧為友,即為造成人間淨土之因緣也。」6十善是人天行,也是五乘共法及三乘共法的基礎,修得好的可成三乘聖者,其次也可成為人中的賢者。若能人人皆有修行十善法的心力及願力,這個環境便成為人間淨土。

問題是,我們的現實世界,哪有可能人人都有此心和此行呢?因此太虛大師便渴望中國政府能捨出一塊土地如同普陀山那樣的島嶼,做為無稅的佛教專區,聚集僧俗四眾約五百至一千人,或有更大的面積,耕作的農產品可供數萬人的衣食,做為人間淨土的模範區。可惜這種理想,很難實現,縱然真有一塊無稅的佛教專區,住進了五百、一千乃至數萬人時,難道就真的會變成淨土嗎?因此,印順長老並未採取這樣的人間淨土,而是提倡人間佛教。

淨土可有四類,我在《念佛生淨土》這本書中,例舉出四種淨土:人間淨土、天國淨土、佛國淨土、自心淨土。

佛經中所見的「人間淨土」有兩種,一是《彌勒下生經》所說,彌勒佛下生人間時,於龍華樹下,三會說法,度無量眾生,那便成為人間淨土。7二是《起世因本經》所說,在此世界的須彌山以北,稱為鬱單越洲,那兒的人沒有各種憂病苦惱,8太虛大師也說那是人間的淨土。但這兩種都不在我們現實的世界。

佛經中的「天國淨土」,也有兩種:一是《彌勒上生經》所說,當來下生的彌勒佛,現住此娑婆世界欲界兜率天的內院,正在說法度眾生,凡生於兜率內院的眾生,都是諸善知識,那是天界的佛國淨土。9二是《長阿含經》卷二十等諸經論中,均說聲聞聖者至第三果,稱為阿那含,意為不還果,身死之後,生於五不還天,亦名為五淨居天,因其不再回欲界受生,故名不還,但仍暫住於色界第四禪天。第四禪天分兩類,一是凡夫外道所住禪定天,一是三果聖人所住淨居天;色界第四禪天共有八等,包括無雲、福生、廣果的三天,為凡夫外道所居,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等五天為三果聖人所居,稱為五淨居天,既然是聖人所居,必是淨土。

「佛國淨土」也有兩類:一是他方世界的佛國淨土,例如《阿彌陀經》有六方諸佛的淨土,其他大乘經中有十方諸佛的淨土,例如東方藥師佛的琉璃光淨土、上方香積佛淨土、西方阿彌陀佛淨土,都是大家所熟聞熟知的;二是《法華經.壽量品》所說的「常在靈鷲山」、「我此土安隱」的靈山淨土,就是在我們這個世界。

「唯心淨土」,主要是出於《法華經》的〈方便品〉所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只要有一念心稱念「南無佛」便與佛道相同,豈非在此一念即住淨土,因此天台宗有一念三千之說,即此現前的任何一個妄念,也與法界諸佛相同。又有《華嚴經.梵行品》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只要一念發起菩提心時,雖是凡夫,已入佛位,故在《維摩詰經》曾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而此唯心淨土的源頭,乃出於《雜阿含經》卷十,一連三次說到:「心淨故眾生淨。」眾生既淨,當然國土亦淨。

法鼓山的「人間淨土」

(一)歷史的背景:

是太虛大師、東初、印順三位大師的人生佛教、人間佛教、人間淨土的延伸,前輩大師們或無明確的經證,或有經證,都難免有點偏重或偏輕。太虛大師及東初老人重在契合現代社會的時機,雖有人格標準的十善為依據,但缺乏具體的經證,尤其印度的後期大乘及中國以如來藏系思想為主流的佛教,比較偏重理想層面。印順長老則主張在契理及契機的前提下,提倡人間佛教,但是重於《阿含經》經據,對於中國大乘佛教未免有些微言大義。我們法鼓山所提倡的人間淨土,是承接這三位大師的創見,同時也發揚漢傳大乘佛教的優點,希望能承先啟後,而適應各種人及時空的。

(二)經教的依據:

除了前輩三位大師所引用的教法是證據之外,尚有不少的佛經祖語可為佐證。

1.《維摩詰經.佛國品》有言:「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以此可見,有了佛的智慧,便可見到此土就是清淨的佛土;如果人的心中清淨,便可見到此土即是功德莊嚴的佛土。

2.一切大乘經中,都要我們發起無上菩提之心,即是大悲心,乃是為了以佛法普遍救度眾生。例如《大品般若經》中常常說到:成熟有情(眾生),莊嚴(佛的)國土。10可見若能發起大悲願心,便可體會到此土即是諸佛普度眾生的淨土。

3.禪宗的六祖慧能禪師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11宋初永明延壽禪師的《宗鏡錄》也常常說到:「一念相應一念佛。」12「念念相應念念成佛。」13

可知佛法是心法,所謂境由心生,相從心起,如果能夠以修行的方法,練習著心不隨境轉,而使得境隨心轉,也就是不要人云亦云地隨著世俗人的觀念去思考,不用治絲益棼的方法處理問題,而學著用佛所說的觀念和方法來面對人間的一切現象,就會豁然開朗,不再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再被一切的境界困擾,不再自害害人,而能過得健康快樂,那豈不就是生活在人間淨土中了嗎?

五乘一切教法,都是人間淨土的依據

如果依人天道的標準,修五戒十善及禪定等法門,就能在現生之中,獲得布施積福的快樂,就能獲得安定安全的喜悅,豈不就是人間及天國的淨土現前?

如果修行聲聞道及辟支佛道的解脫法門,依四念處等三十七道品,四諦十二因緣法,得慧、得定證聖果,便能由煩惱的凡夫心而轉為解脫自在的聖者心,豈不即身可以體會到五不還天的清淨心?若心清淨,即見此界便是人間淨土。

大乘的菩薩道是「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因為發了菩提心的人,便當練習著「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此即是法鼓山〈四眾佛子共勉語〉中所說的「利人便是利己」,因為利人的行動才是最踏實的利己的方法,只要發起利益眾生的菩提心時,便能體會經中所說「眾生是菩薩福田」14,便能「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便會發覺你所面對的各類眾生,都是用種種面貌和方式來成就我們智慧心和慈悲心的菩薩,當然就像看到佛經中所說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了,我們雖是凡夫,如果練習著體驗「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那不就能體會到此娑婆世界即是人間淨土了?

所以太虛大師說:「(戒)律為三乘共基,淨(土)為三乘共庇。」印順長老說:「淨土為大小乘人所共仰共趨的理想界。」15我則說:「乃至也是五乘共法。」16從法身佛的常寂光淨土、教化聖位菩薩的實報莊嚴土,至方便有餘土及凡聖同居土,首先要建設人間淨土。

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資糧行就是建設人間淨土

一向以為修行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就是為了求得臨命終時,彌陀來迎,手執金台,接引往生。這只說對了一半,臨終關懷及發願往生,的確是彌陀信仰的特勝之處,但就往生西方淨土的條件來說,仍是因人而異,生到淨土的品位也因所修條件的多少而有差別,故有三輩九品的往生果位及因行之說。

例如《觀無量壽佛經》勸修十六種觀行,是禪定法門;也要求具足持戒、修福、發菩提心的三種福業,乃是五乘共法乃至佛乘的必修條件。17《阿彌陀經》念佛至一心不亂,也是禪定法門。18《無量壽經》說,縱然僅僅十念乃至一念,求願往生,亦得如願。19這些也都是建設人間淨土的修行法門,因如前面所說,凡能用佛法的戒定慧等的觀念及方法利己利人時,此心便是清淨的,以清淨心看此世界,便會感受到此一現實世界即是人間淨土。乃至一念之心清淨,就於此一念之間見到淨土,一人之心清淨,此一個人便居於淨土之中,若人僅有一念體驗到清淨而願求生淨土,即此一念即與佛的功德相應,命終之際即能往生佛國淨土。

因此,我要奉勸大家,雖然無暇精勤修行五乘佛法全部的道品次第,總是可以常常牢記:「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念茲在茲,心繫聖號,也是建設人間淨土的法門,也是在人間自利利他,現生住於人間淨土,死後即生極樂淨土。

若依禪宗的立場來說,心不清淨,便在穢土的五濁惡世,便居三界火宅;心若清淨,便以三界火宅,為清涼淨土。所以《六祖壇經》要說:「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天台宗的智者大師於《摩訶止觀》也說:西方淨土,我心本具。20如此看來,只要能用佛法的觀念和方法轉變我們的想法和作法,心中的淨土顯現,所處的環境也即是人間的淨土了。

四、如何建設人間淨土?

建設人間淨土,首要提昇人的品質

以上為大家提供的是建設人間淨土的觀念和方法,那是有佛經和祖語做依據的,而且是整體佛法的觀念和方法,是從釋迦世尊至歷代祖師及現代的大師們,都是這麼說的。但對一般的社會大眾而言,佛經及佛法的專門語彙,可能不太容易被他們了解、認同、接受,我們便提出三大教育的方案來分頭努力:

1.以大學院教育,造就高層次的專業研究、教學、弘法及專業服務的人才。

現在我們已有中華佛學研究所,今年(二○○一)將開辦僧伽大學佛學院,同時也在進行籌辦法鼓大學,這是佛教的命脈所寄,我曾說過:「在今天不辦教育,佛教就沒有明天。」我要懇求大家,支持我們辦大學院教育的計畫,也請諸位提起信心,我們一定是興辦具有急切性、有需要性、有前瞻性的各種大學院教育,而且是以穩健務實的步伐進行,故請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這是大普化教育與大關懷教育的根基和發源點,過去的中國佛教在這方面做得太少,今後則是不做不行了。

2.以大普化教育,普及佛法對社會大眾人心的淨化及風氣習俗的淨化。內容是我們提倡的四種環保,我們運用原有及新建、新增的本山本寺、分院道場、共修處所乃至住家處所,對僧俗四眾、廣大社會的各層面人士,以禪修、念佛、傳菩薩戒、八關齋戒、禮懺、講座、文字、音聲、影像及各種集會、儀典、營隊、教室、課程等的活動之中,以教育達成關懷的目的,以關懷完成教育的任務。我們無論辦什麼活動,均須賦予教育和關懷的兩大功能,目的就是為了以提昇人的品質,來建設人間淨土,因為太虛大師曾說「人成佛即成」。

我們都是這項大普化教育的學生和老師,也要鼓勵大家將這項教育工作,突破族群及區域的時空限制,分享全體人類。

3.以大關懷教育,普遍而平等地關懷人間的社會大眾。從每一個人的出生以至人的死亡以及亡者的家屬,都是我們要關懷的時段和對象,只要有人需要關懷,那就是我們的福田,那就是成就我們修行菩薩道及增長菩提心的著力點,就是讓我們提昇人品及建設淨土的恩人。

這項大關懷教育,既是大學院教育的目的,也是大普化教育的目的。我們要在從事關懷他人的行動之中,感化自己、奉獻自己、成長自己、成熟眾生、莊嚴人間淨土。因為我們相信:「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以關懷他人、利益他人來做各種布施功德,是最能使得自己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所以關懷的工作,對每一個人自己,對社會的大眾,都賦有兩大任務,那就是我們法鼓山的方法:「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

建設人間淨土的簡易辦法

我們除了提供次第分明的觀念和辦法,例如利用定期的、分層的禪修以及分階的佛學課程之外,也對我們的會員菩薩及社會大眾,提供了幾種很容易懂、很容易學、很容易照著練習的資料,那是將深奧的佛教哲學及繁複的專業名詞,經過消化整理,用現代大眾都能看懂、聽懂、容易認同的語言,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能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觀,所以效果不錯。迄今為止,有如下的幾項:

以〈四眾佛子共勉語〉做為三大教育的基礎。

以「法鼓山的共識」做為三大教育的目標。

以「祝福你平安」,推廣四種環保。

以「心」五四的「啟蒙」運動,實踐四種環保。

以「大好年」運動,落實四種環保。

用三大教育及四種環保,來建設人間淨土

以三大教育為契機契理的施設,以四種環保為契機契理的方便。以心靈環保為主導,來實踐禮儀、生活、自然生態的三種環保。以超然的觀念及健康的方法來淨化心靈、提昇人品、淨化社會,便能達成建設人間淨土的大悲心願。

因此,三大教育是要請諸位菩薩們來共同支持、奉獻和共同參與成長的;四種環保是要請諸位菩薩自己實踐,並且也請諸位菩薩呼籲勸勉全地球的各界人士,都來推行實踐的。

《地球憲章》的環保運動

環保是二十一世紀全人類的共同課題,任何一個個人、團體、企業、族群、國家,若不重視環保,便會失去生存的空間,所以歐美先進國家的有識之士,已在去年五月於巴黎通過一項文獻,名為《地球憲章》(Earth Charter),預定在本年內交由聯合國大會中通過。因為跟我們法鼓山的四種環保的理念及範圍相當一致,所以,我們也已加入了逐步實踐此項運動的行列。

急需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我們這個團體的任務,是對自己、對社會,要提供啟蒙運動的觀念及方法,不是靠我聖嚴師父一個人,而是由於我們這個團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很優秀,都很有心。我聖嚴是因為修學了佛法,仗佛光明,而有一點智慧和慈悲,也是因為你們諸位的奉獻才有今天對於社會的影響力。你們諸位是我們法鼓山團體的化身,也是諸佛菩薩的化身。故請我們大家,都來發一個大悲願心,請說一句:「急需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結語:做好四種環保

最後,請大家記住,我們是以三大教育來教育我們如何實踐四種環保,我們是以實踐四種環保來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1.「心靈環保」是教我們心淨國土淨,以菩薩的福田來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恩人,以知恩、感恩、報恩的心來生活,人間就是淨土。

2.「禮儀環保」是教我們經常要以恭敬尊重的心,感謝感恩的心和人相待相處;逢人都應以手合掌、微微低頭,時時不忘要說:「阿彌陀佛,對不起!阿彌陀佛,謝謝你!阿彌陀佛,祝福你!」

3.「生活環保」是教我們生活得簡潔樸實,節約能源,不製造垃圾,不汙染環境,隨身攜帶環保餐具包及環保購物袋。

4.「自然生態環保」是教我們珍惜非常有限的地球資源和日益惡化的自然生態。人類不得為了生活的便利和經濟的利益而破壞自然生態及地球資源,不得以任何意識型態的理由來破壞自然生態及自然資源,不得以科技人的好奇心及滿足感而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及自然環境的穩定。一切人類的行為,均宜為了自然生態的環保而受到規範的約束。凡是屬於地球資源的陸地、海洋、大氣,不論地表的生物及地下的礦物,均應在能夠再生及反覆使用的原則下運用,否則不必等到二十二世紀,人類居住的地球環境,到處已是窮山、惡水、荒土、焦原、毒空氣了!

因此,我們為了以四種環保建設人間淨土,我們必須全體要做四種環保的模範生。唯有經由三大教育、四種環保,人間才會見到淨土。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5 法鼓山的方向:護法鼓手|鼓手的核心精神|修行菩薩道利益眾生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5 法鼓山的方向:護法鼓手|鼓手的核心精神|後代子孫的大希望——師父給法鼓山菩薩的公開信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