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5 法鼓山的方向:護法鼓手|傳承法脈.培育僧才──僧團|法鼓山的輔導師

聖嚴法師

法鼓山的輔導師

昔日的中國佛教都保守在自家的三門內,出家人只管自己的事,以致於和整個的社會群眾脫節疏離,而造成佛教的衰微。今日的社會,日日進步,世界各民族、各宗教也時時互相競爭。佛教若不關心社會大眾,便有滅亡的危機。

佛教的功能是在淨化人間

近世以來的中國佛教往往被冠上「消極」兩字的代號,就是因為它給人的印象是退隱在山林裡,只管念佛、吃素、求了生死的一群人,尤其在歷史上凡是佛教衰微期,也都是這樣。禪宗之所以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就是因為都市佛教受到政治壓迫之後,失去生活的支援,只好隱遁山林「自給自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便與人間大眾脫節。後來的禪宗又能逐漸和人間結合的原因,便是主張「生活就是修行,修行不離生活」的結果。當這樣的修行方式漸漸被一般人接受和認同之後,佛教才慢慢地恢復了人間化的形象,漸漸地普遍化而形成了被佛教徒們當作最鍾愛的修行法門。

中國佛教在明末以後,受到政治力量的驅逐,又一次被逼隱退到山林之中,就好像明末以來從中國大陸移民到臺灣的漢民族,以強勢的武功和高水準的文化,將原住民趕向山中,而成為高山族一樣。中國佛教實在可憐,常被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權勢驅趕,成為隱遁山林的山胞,當然就跟人間隔閡疏遠了。而流傳於民間的佛教,則迎合民俗,與民間的神鬼信仰結合,招致知識分子的歧視,被他們視為「神佛滿天飛」的低級迷信。

明末以來,當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挾著西方的科技文明傳入中國之後,佛教界的有識之士,便起而振興,尤其是民國初年,佛教界出現了數位大師,又將山林中的佛教推向人間,走進都市,重視義理的弘揚,恢復佛教的化世功能。例如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印光大師主張「敦倫盡分」,都是人間化的佛教。當今的印順法師也主張「人間佛教」,我的先師東初老人也是主張「人生佛教」,我們法鼓山正在提倡的理念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這些都在強調佛教是跟人間結合在一起的。

處於現代的我們,再也不可能回到「離開人間而終老山林」的生活型態去了。

我們毫無選擇的餘地,已不可能捨棄人間隱入山林。各位都曾閱讀過《釋迦牟尼佛傳》,知道釋尊在鹿野苑度化五比丘,度過一夏之後,便指示五人各自分頭,走向人間,各化一方,這就是佛教的根本精神。

近數年來,臺灣佛教的復興,乃基於人間化的關係。但是,人間化絕不可淪為世俗化。因此,印順法師一再地提示:正信正統的佛教,第一,不可變成梵(天)化,就是神化;第二,不能流為世俗化,不能因為參與世俗事務,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立場,導致失去清淨身口意三種行為的精神。我再提出,第三,也不得形成只為學問而學問的學究式佛教。現在世界各地的佛教,上焉者學術化,中焉者梵天化,下焉者就是世俗化。真正純淨的佛法,僅在少數人之間。

法鼓山輔導師的立場、身分、責任

法鼓山目前推動「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無非是朝向「佛化人間」、「佛化家庭」、「淨化社會」的道路邁進。

在法鼓山的每一項弘化事業,都設有輔導師。他們是代表我聖嚴師父(和尚),對法鼓山系統之下各事業體所有在職菩薩及義工菩薩們,做了解、溝通、協調、關懷、指導的工作,是師父和他們之間的橋樑,能暢通無阻地傳達師父的關懷和指導方針的原則。

師父不等於聖嚴這個人,他是根據正確的佛法,形成及象徵整個法鼓山的精神、理念、制度、方針和原則。這些精神、理念、制度、方針、原則,正是法鼓山僧團現在正在進行的各項弘化事業。如果僅僅將師父當成單獨的一個人,那麼師父不在現場時,是不是整個法鼓山各個相關的事業體,都沒有事可做了?不是。為什麼?師父雖然人不在每一個現場,可是背後有師父的整個精神體在支援、推動和運作。

還有,被派往各地辦事處及聯絡處的輔導師,是代表師父,也代表僧團。這些輔導師們和各地區的召集委員、會員等信眾之間的關係,就如同僧團的聖嚴師父和我們護法會會長、副會長的關係一樣。會長是師父從在家弟子之中禮聘優秀、忠誠、信心堅固、護法熱忱的大德居士來擔任,因此,他們是以師父的原則為原則,以師父的理念為理念,以師父的方針為方針。各地的召集委員也是一樣,用他們的福德智慧協助師父及師父的代表「輔導師」,來推動弘揚佛化的事業;所以,他們是法鼓山各分支院的護持者,不是獨立機構的領導人。但是師父應該尊重各種專業及受聘菩薩們的權責和建言。各處的輔導師與他們所輔導的護法菩薩之間的關係,亦當比照這一原則。

輔導師是代表師父來關懷、指導各部門。可是,我們現在的輔導師們所具備的條件,不足以讓他們認為就是代表師父,所以,我們不用「指導」二字,而用「輔導」,做協調、關懷、溝通、主理法務、糾正偏差的工作。以此來支援協助各部門的在家萬行菩薩們,在我們的共識之下,共同努力。

基於此,輔導師一定要掌握我們的共識、理念、精神、方針、方法。自身一定要在「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基礎下來運作,要尊重、禮遇、感謝、慰勉專職及受禮聘而來的菩薩們,切勿以輔導師的身分、地位、立場,來壓迫或強制某項事或某些人。

我從不用強制,而用「佛」的智慧及慈悲。佛是以掌握法義為原則,以推動法義而尊重大家,關懷每一個人。在法義的原則下,來參考實際情況,建立制度,推廣佛法,利益大眾。

我不以個人的好惡指導人,而以現實人間的需求,用最簡易的佛法原則來協助人。我不是領導人,而是以佛法的功能來自利利人。這就是學佛者應有的認知。

我對我們的僧團是如此,對在家菩薩們也是如此,但願我們的輔導師們也是如此。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5 法鼓山的方向:護法鼓手|傳承法脈.培育僧才──僧團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5 法鼓山的方向:護法鼓手|傳承法脈.培育僧才──僧團|繼起有人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