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5 法鼓山的方向:護法鼓手|校註

聖嚴法師

校註

1

目前地址為: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法鼓路五五五號。

2

本文見《人生》雜誌第一卷第一期,一九四九年五月。

3

本文見《人生》雜誌第五卷第六期,一九五三年六月。

4

本文見《人生》雜誌第五卷第六期,一九五三年六月。

5

參見《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六〈等見品〉第三十25四(T2, no. 125, p. 694a4-5)

6

可參閱《太虛大師全書》之〈第十四編支論:建設人間淨土論〉。

7

參見《佛說彌勒下生經》(T14, no. 453, p. 421c5-p. 423a23)

8

參見《起世因本經》卷一(T1, no.25, p.366b17-19)卷二(T1, no. 25, p. 371c26-p. 372b6)

9

參見《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T14, no. 452, p. 419c14-p. 420a8)

10

《大品般若經》又作《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參見卷一〈習應品〉:「舍利弗!於汝意云何?諸聲聞、辟支佛頗有是念:『我行六波羅蜜成就眾生、莊嚴國土,具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閡智、十八不共法,度脫無量阿僧祇眾生,令得涅槃不?』」(T8, no. 223, p. 222a26-b1)

11

參見《六祖壇經》(T48, no. 2008, p. 351c9-11)

12

參見《宗鏡錄》卷十五(T48, no. 2016, p. 497c4)

13

參見《宗鏡錄》卷二十三(T48, no. 2016, p. 540b27-28)

14

參見《大智度論》卷八十七(T25, no. 1509, p. 669c8-9)

15

可參閱印順法師《淨土與禪》之〈一、淨土新論〉

16

可參閱聖嚴法師《人間淨土》之〈淨土思想之考察〉。

17

參見《觀無量壽經》(T12, no. 365, p. 341c4-p. 346a26)

18

參見《阿彌陀經》(T12, no. 366, p. 347b10-15)

19

參見《無量壽經》卷下(T12, no. 360, p. 272c4-10)

20

《摩訶止觀》並無「西方淨土,我心本具」之句,但有此思想。參見《摩訶止觀》卷五:「土土不同故名國土世間也。此三十種世間悉從心造。」(T46, no. 1911, p. 53a9-10)《摩訶止觀》卷五:「心與緣合則三種世間三千相性皆從心起。」(T46, no.1911, p. 55a26-27)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5 法鼓山的方向:護法鼓手|傳承法脈.培育僧才──僧團|以宗教師應具備的涵養來教育學僧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6 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編者序實踐人間淨土的指南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