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關懷心出發──勸募會員、護法會
勸募會員的條件
勸募會員有榮譽、功德及責任
(一)榮譽
在所有的鼓手中,勸募會員挑起比較大的責任,這是一份光榮。
(二)功德
成就人就是功德,成就人比成就自己功德更大。勸募會員幫助他人少花一些無謂的錢,將這些錢存進無盡藏的銀行。勸他人存款是功德;因為這種存款,成就了其他的人接觸佛法、修學佛法。接觸佛法的人又再去勸其他的人來修行,影響所及,功德廣大。
(三)責任
度眾生是三寶弟子的責任,因此拿到勸募簿時,應該多找些時間去接觸不同的人,告訴他們佛法,勸他們來參加。有責任去幫助人、去度眾生、去護持三寶,成為勸募會員應該感到很高興。
勸募會員努力的目標
法鼓山是一個理想、理念,大家都是共同來推動這個理念的人。今天知道法鼓山的人尚不很多,五年以後,大家會以參與法鼓山理念的推動者為榮,會有很多人因法鼓山而學佛,受法鼓山各項文宣的影響而學佛。法鼓山出版的書籍,將使不同層次的人士,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勸募會員的條件
(一)有善心
淨化以後的善心和愛心,叫慈悲心,這是一種與人為善、聞善而喜的心。也就是在與人相處時,希望別人是好人,但願別人都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二)有時間
人人都很忙,最閒的人也是最忙的人,有人找朋友閒聊,天南地北,就是老半天;有人每天打上八圈、十六圈麻將;或者去水邊垂釣一整天,他們其實很閒,卻都忙得很。沒事的人到鄰居家裡串門子、居家老在看電視,也都以為非常地忙碌。既然有心要做好事、幫助他人、護持三寶,就應該在佛前發願,願自己能從現在的生活中找出時間,去做想做的善事好事。據統計報導:歐美人士平均每天做社會服務工作的時間是十五分鐘,日本人八分鐘,臺灣的中國人不到一分鐘。聽來我們真該慚愧,缺少對於社會的關懷。
時間可以伸縮,只要懂得爭取時間就有時間,例如洗衣服,可以花二、三個小時,也可以只花二十分鐘。因為沒事的人,常常是慢慢地磨,把時間給磨掉了。只要爭取時間,人人都有時間。
(三)有修行的方法
自己有修行的方法,同時也教人有修行的方法。一般的修行方法有:
1.念佛:不論念任何一尊佛號或菩薩聖號都一樣,念佛要一門深入地念,不要常常改變,開始時念哪一尊佛號,就一直繼續地念。念佛有二種方式:
(1)散心念:沒有計數地念,縱然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但是念久了,妄想自然會減少。散心念佛不需固定的時間,只要是不在動腦思考,隨時隨地都可以念佛。一旦遇到颱風,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中東發生戰亂,也念南無阿彌陀佛。散步時念,開車時念,做日常工作如洗衣、煮飯、掃地時,也可以念。
(2)專心念:手持念珠,計算數字,就是專心念。念一句阿彌陀佛,撥一下念珠,數一,再念一句……,數二……,念到十,再重新從一開始,這是專心念佛。
2.拜佛:最好能有固定的時間及固定的次數。每天早上、晚上,進門、出門,都要拜佛,要養成習慣。
3.深一層的修行方法︰遇到心頭很亂或身體疲倦時,可以依下列所述之方法把身心放輕鬆。
姿勢坐直、坐正。
很輕鬆地將雙手覆放或仰放在膝蓋上。
臉部肌肉放鬆。
眼鏡拿下,眼球、頭腦不用力,眼皮下垂,可閉眼睛,也不一定閉起眼睛,可以若有若無地睜開,看向正前方,但不去注意看任何東西。
把小腹(肚臍眼的上下)及腸胃放鬆。
如果是坐著,重量感從頭上移到臀部的著力點;如果是站立,則重量感放在腳掌。
緩緩注意鼻孔呼吸的出入,觀想是吸入新鮮、快樂、歡喜的空氣。重心的感覺向下,不要控制它,感覺很舒暢、很輕鬆。如呼吸很奇怪,就不要注意呼吸,改成默念南無阿彌陀佛。
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放輕鬆以後,幾分鐘之內身心便可以安定下來,使頭腦冷靜、和平。小腹不能放鬆的人,把二隻手掌扶著背後的命門處,能夠放鬆之後,再把手移開,此時要想像自己是個大肚包容的人。
修行的觀念
(一)不為己求
可以為家人、親友、社會、世界、眾生求,但不為己求。不為己求是最健康的修行觀念,否則容易產生各種不良後果。不為己求,可以把自己的問題擺下,問題就不存在了。例如血壓升高時,就為怨家債主念佛,願他們離苦得樂,自己也能消災免難。
(二)不求速效
個人的業有深有淺、有大有小,障礙也是一樣。修行不能期望立竿見影、立刻藥到病除。不能想著自己已經念了三天的觀世音菩薩,拜了一個月的觀世音菩薩,怎麼還沒有用呢?修行不求速效,即使沒有感應,心平氣和便是功效。
(三)無所求
學佛的人,不為己求,不求速效,不顯己功,不為己勝。
修行就是自己的生活、責任,也是自己的本分、生命,修行和自己的身心是連在一起的。是佛教徒就有責任修行,修行不是為使自身得益,而在能夠影響其他的人,人人離苦得樂,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四)不選擇時間地點
無時、無地不是修行的時間和修行的道場。要提醒自己是三寶弟子,不要違背佛教徒的原則。時時檢點身、口、意三種行為,一有錯馬上知道、立刻懺悔,念一句阿彌陀佛,希望下次不要再犯,要常反省,隨時要調柔自己的心。
具備以上四個觀念,一定很健康,就可保證你絕對不會因為修行而走火入魔。
勸募會員應有的心態
(一)不要怕自己是向他人要錢或想自己是在向他人要錢,也不要一開口就向他人要錢。師父不曾要錢,就是法鼓山,也是為了拯救人類社會弘揚佛法。
(二)不要想自己是在麻煩別人、打擾別人。心中一定要想:我是在幫他的忙,是在推廣佛法;是在為著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而祈求他人。
(三)不要害怕讓別人知道自己是佛教徒,佛教徒智慧和慈悲表徵,是人間社會的希望。
(四)不要擔心自己不會講話,面對陌生人,不知道如何啟齒時,你應觀想:「他正需要佛法;他本來就是佛教徒。」如果他已經是佛教徒,你可以說:「我也是佛教徒。」馬上拿出法鼓山的文宣或佛學小叢書,如果投緣,就把師父的書或錄音帶介紹給他。
如果他有其他的宗教信仰,你可以跟他拉近距離,表示任何宗教都很好,如果他說:「你信我們的教好不好?」你可以說:「這些宗教的內容,佛教都有,我還是信佛教。」如果他沒有宗教信仰,就送給他一本書,給他電話號碼,和他做個朋友,他看了書可能會和你聯絡。或者就是他把你忘了,也沒有關係,你送出去的十本書,給了十個人,只要有一個人有反應,你就大大地成功了。
(五)不要擔心不懂佛學,沒有佛法常識。我們要不厭其煩地和人接觸,不論是走在街頭、搭乘公車、買菜購物或上班工作,都可以隨時隨地把因果觀念,以及師父的二十句共勉語等佛法告訴他人,如果人家說:「佛教徒是很消極的。」你說:「過去的佛教徒缺乏受教育的機會,可能有人消極,但是現在的佛教徒是積極的,我們都是在做救人救世的事。」
(六)募款就像在教人儲蓄、教人把錢存到三寶的銀行裡,勸募會員就像是輸血、輸水、輸營養的管道,是為互通有無的服務,是做醫生的工作,是做救急、救難、救命濟世的工作。我們的錢不是直接去救濟貧窮,而是救濟人類的精神、思想、心靈的災難和疾病。
結語
現代人努力於物質文明的建設,缺乏精神、心靈的建設。我們法鼓山就是針對今日人類社會最欠缺的精神健康和心靈建設而做奉獻。我們的社會紊亂,就是因為人心有了問題:只知要求他人而不要求自己,只知原諒自己而不原諒他人。要挽救這個社會不是只從物質努力就夠了,物質文明的進步,並不就能免除人心的恐慌和苦難,因為那只是治標的方法,不是治本的方法。唯有從心理上、精神上、心靈上使人能堅強起來、健全起來、健康起來,才是治本的方法。我們法鼓山的任務,就是在推動「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工作,不僅是佛教徒,而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的共識。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6 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編者序實踐人間淨土的指南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6 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以關懷心出發──勸募會員、護法會|護法會勸募會員聯誼會開示
發表評論